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實習生 辛卉君
2020-11-0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
「音樂劇製作人是船長,你的船(作品)能不能安全回來,帶著什麼收穫回來,全憑製作人的直覺。」曾打造《白蛇傳》《蝶》《媽媽再愛我一次》等作品的李盾先生這樣闡述他心目中的「音樂劇製作人」。在他看來,音樂劇製作人們承擔更多的是一種使命,就像「船長」一樣把控著整部作品的方向。
10月30日,中國音樂劇協會製作人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在上海舉辦。來自全國的音樂劇製作人、藝術家、行業專家及學者等近1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來自美國、英國、韓國的知名音樂劇製作人也通過視頻連線,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成立儀式上,知名音樂劇製作人李盾被聘為製作人專業委員會主任,並從中國音樂劇協會名譽會長顧夏陽的手中接過了聘書。二人也共同為「製作人專業委員會」揭牌。
發布會現場
培養中國自己的音樂劇製作人製作人對於音樂劇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中國系統性地培養更多的優秀音樂劇製作人,是製作人委員會成立的初衷。中國舞蹈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音樂劇專業創始人之一、製作人專業委員會顧問呂藝生教授概括了製作人之於音樂會的特殊地位:「音樂劇史也是一部製作人史,如果說音樂劇是智慧的結晶,製作人就是最有智慧的人。在歐美國家,每一位頂級製作人背後有大量的作品廣為流傳,這些作品和製作人,構成了音樂劇發展的歷史。」
呂藝生發言
製作人專業委員會主任李盾也表示,在音樂劇中,製作人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百老匯,製作人發掘和創作各種各樣的音樂劇作品,從而引領和帶動百老匯發展。國內也一樣,有了作品,還要形成『音樂劇產業』,才能擁有可持續的音樂劇創作動力。」
基於此,李盾提出了製作人委員會成立的目標——借平臺培養出更多專業的製作人,互相交流,相互支撐,抱團取暖,打破以往「各掃門前雪」的局面,共同用音樂劇講好中國故事。
李盾發言
院校共建,重視青年力量據組織者介紹,製作人專業委員會落戶上海後,將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緊密結合,深度參與和引領中國音樂劇行業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養、作品孵化、舞臺設計製作、藝術管理、製作管理機制。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校長周斌說:「一部戲的成功,適合的表演劇院、共鳴的劇目表演和高級的舞美空間缺一不可。青年學生的創意創作在當下是最寶貴的財富,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追求市場共鳴,而青年人往往是市場的主要受眾。」在他看來,專業製作委員會進校園,在整合更多資源的同時,給原創力量發揮才華和活力提供了更大的舞臺,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能夠提供這些支撐。
此外,委員會將在徐匯西岸設立國際交流中心,在5G數位技術的廣泛應用下,以「演藝+網際網路+科技」為核心探索方向,組織並發起各類學術研討交流活動、音樂劇創投會、國際性論壇和展演等活動,探索沉浸式舞臺藝術更多元的市場未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