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並非你所知

2020-12-22 如學傳媒

蝙蝠——並非你所知!

| 安誠

蝙蝠是唯一進化出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在這次新冠病毒傳播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麼,你心中的蝙蝠是個什麼形象呢?它是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

在我的記憶當中,曾有幾次跟蝙蝠密切接觸的經歷。小的時候,夏日的傍晚時分,太陽已經沒入地平線,暮色開始模糊了人們的視線。這時就到了蚊蟲們聚集開會的鐘點,蝙蝠就會忽閃著翅膀,蝴蝶一樣在一團一團的蚊子堆中飛舞。如果不注意的話,你容易把蝙蝠錯看成燕子,但若是仔細觀察,蝙蝠的飛行軌跡與鳥類還是有區別的。蝙蝠身形更加靈活,左突右進,上下翻飛,像是有神通的孫悟空那樣,與眾小妖打在一處。偶爾,也會有不明原因墜落在地的蝙蝠,這時,膽大的孩子就會上去抓住它。我剛開始不敢上前,年齡稍大些後,也學別的孩子那樣,壯著膽子,小心翼翼地走到墜地的蝙蝠身旁,用手指輕輕捏住它的後脖領,這樣就能仔細的看到那張並不討人喜愛的面孔,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尖尖的獠牙,一身灰突突的毛,怎麼看都像是變異的小老鼠。

這幾天,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網上流傳的各種吃蝙蝠的圖片。大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見到那種情景,總覺得瘮怪怪的,又殘忍又恐怖。我知道,很多人懼怕蝙蝠,加上這次新冠病毒爆發,據說病毒就是藉由蝙蝠傳播給人類,那就在懼怕上更增加了幾分厭惡。可是,蝙蝠又得罪誰了呢?它是自己跑到華南海鮮市場的嗎?還是自己飛到了吃它的人嘴邊?

蝙蝠的確也長得不夠爭氣,在如今這個靠顏值打天下的年代,它的那副尊容的確不容易給人們留下好印象。不過,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卻有一種神異色彩。

《山海經·北山經》提到一種名為「寓」的鳥,它「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意思是,這種寓鳥長得很像老鼠,有鳥一樣的翅膀,叫聲有點像羊,可以避除邪氣,不受病戈之苦。這是不是蝙蝠?現在無從可考,只能說疑似吧。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藏有一件商代早期的玉蝙蝠,這可能是中國現存文物中,最早的蝙蝠形象。

(玉蝙蝠 / 圖片來源:中國文物網)

漢代成書的《說文解字》中,稱「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可以說,至少從那時起,「蝠」的讀音就確定下來了。「蝠」與「福」諧音,並且蝙蝠的壽命比較長,因此,中國的「福」文化中,就越來越多的出現蝙蝠的身影。

白居易曾留下「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網羅」的詩句。這句話來自民間的一種傳說,人們認為蝙蝠可以喝到鐘乳洞裡的水,因此可以長生,千年之後,它們身體的顏色也會從原來的灰黑變成雪白,成為真正的「仙鼠」。傳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混沌初開時,由一隻白蝙蝠所化。

我在網上沒找到什麼千年仙鼠的圖片,倒是找到了宏都拉斯的一種白色蝙蝠。瞧,他們的樣子還真是挺可愛的。我想,要是我們常見的蝙蝠都長成這個樣子,那中國的蝙蝠文化不知又會演化出怎樣多姿多彩的故事,到時候還有人捨得吃掉它們嗎?它們是不是會跟很多寵物一樣,有類似的命運?

(宏都拉斯白蝙蝠 / 圖片來源:搜狐網)

(宏都拉斯白蝙蝠 / 圖片來源:搜狐網)

到了明清時期,「福」文化愈加繁榮。「福」為「福、祿、壽、喜、財」之首,能否得「福」,關係著很多人的「幸福指數」。因此,蝙蝠作為「福」文化的形象大使,就走入了千家萬戶,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蝙蝠的形象應用之廣,遠超當今的任何一款IP。

(圖片來自網絡)

這是「五福捧壽」圖,我們經常能在傳統的家居用品上看到類似的圖案。

畫在盤子上……

(清乾隆 粉彩 五福捧壽 瓷盤 /圖片來源:中國文物網)

穿在身上……

清乾隆 黃色緙絲雲蝠壽袷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在頭上……

(清 金鑲珠九蝠挑頭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中國文物網)

北京的恭王府則把蝙蝠的IP形象運用到了極致。據說恭王府裡有9999隻蝙蝠,再加上康熙御筆的「福」字,正好一萬個「福」,所以恭王府又稱「萬福園」。住在這裡的主人,真是恨不得每天一睜眼就見到「福」,天天扎進蝙蝠堆裡。

(恭王府後罩樓蝙蝠造型窗戶/圖片來源:中國文物網)

直到現在,民間也流傳著一種觀念,認為誰家裡飛進了蝙蝠就是一種吉兆,是「福來了」。我還清晰的記得,小的時候,爸爸在家裡的家具上畫上蝙蝠圖案的情景。蝙蝠自己也不知道,人類的幸福與否居然與自己有關,而且曾在千年中成為中國人的吉祥物。

然而,那些吃蝙蝠的人,難道不知道「蝠」跟「福」的關係嗎?不然,怎麼會把「福」吃掉,變成屎屙在茅坑裡呢? 或許,吃蝙蝠的人在乎的不是「福」,而是「壽」,是把蝙蝠當做滋補的食材。在中醫裡,蝙蝠身體經炮製後可以入藥,入肝經,具有化痰止咳,利尿消腫,軟堅散結,益肝明目,祛風鎮驚之效。諷刺的是,吃蝙蝠可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但要是不慎將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吃進肚子,那就會得新冠肺炎。這肺炎可真是會要命,吃蝙蝠肉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蝙蝠的糞便被稱為「夜明砂」,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積之功效,可用於青盲,雀目,目赤腫痛,白晴溢血,內外翳障,小兒疳積,瘰癧,瘧疾。

此外,現代的西方醫學,對蝙蝠也有很多研究。比如,據說科學家至今為止在蝙蝠身上發現了接近1000種病菌,但蝙蝠具有很強的免疫力,體溫高達40度,所以蝙蝠很少得病,而且幾乎不會得癌症。蝙蝠體型較小,按說體型小的動物,壽命都不會太長,但蝙蝠的壽命都比較長,某些種類的蝙蝠可以活到40歲。因此,科學家就在研究,看能不能從蝙蝠身上發現並提取長壽基因、抗病毒基因,為人類所用。據科學家估算,如果人類具備了蝙蝠的這些能力,壽命可以長達240歲。

還有極少數的蝙蝠是靠吸血生存的,這種蝙蝠的唾液中含有一種抗凝血劑。科學家已經將這種成分提煉出來,用於治療中風病人和心臟病患者。

蝙蝠的嘴裡可以發出超聲波,聲波碰到前面的物體時,再返回到耳朵裡,這樣蝙蝠就能準確的「看」到前方的物體。人類據此原理髮明了雷達探測系統。當你停車入位的時候,聽到那滴滴滴的雷達探測聲時,可曾想到,這也與蝙蝠有關?

在西方的古代傳說中,蝙蝠的形象則比較負面,很多人認為蝙蝠是吸血鬼。這種觀念的形成,可能跟吸血蝙蝠有關。但有趣的是,傳說中的吸血鬼是長生不老的,而且都有貴族血統。在當代的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裡,吸血鬼的形象往往是陰冷、高傲、高貴、美貌、不死的,全球更有大量痴迷他們的粉絲。這是不是中國傳統「福」文化的另類版本呢?

我們再看家喻戶曉的漫威英雄蝙蝠俠,他不僅是高富帥,還是正義的化身,守護一方,除暴安良。蝙蝠俠不僅在故事中是哥譚人民幸福的守衛者,也確實給相關的文創市場帶來了「福」音,讓商家賺得盆滿缽滿,讓喜歡他的粉絲們也各得其樂。

如此說來,蝙蝠既渾身是寶,又渾身是毒。這「寶」和「毒」全是人類一廂情願的認為,其判斷標準,全部是以人自己的利益得失為標尺。蝙蝠自己沒招誰也沒惹誰,但卻不知不覺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蝙蝠,不同的文化土壤下會有不同的蝙蝠文化,不同的歷史時期更會給蝙蝠這一符號賦予不同的含義。蝙蝠不僅是自然界生物鏈上的重要角色,也深深的融入了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與歷史文化之中。

中國傳統的「福」文化,之所以把蝙蝠視作圖騰,我想,這並非巧合,也並不簡簡單單是「蝠」字諧音那樣的弱相關。對於一些敏感的人來說,對於那些相信萬物有靈,敬畏自然的人來說,蝙蝠這種其貌不揚,卻深藏不露,懷揣各種絕活的生靈,不應該只以簡單的是非善惡來做判斷。蝙蝠們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晝伏夜出,一般很少跟人產生直接的交集。除非有人冒然越界,只知掠奪,不知回報,只圖一己私利,不做應有貢獻,蝙蝠身上蘊含的那種亦正亦邪的能量,才會潑向冒犯者,讓其嘗到教訓,懂得敬畏。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如是因,便有如是果,這一點,無論是誰都逃脫不掉。這樣來看,蝙蝠似乎象徵著某種自然規則的代言者,讓人們明白:「福」是積來的,不是靠掙、靠奪、靠拼命索取。得「福」不易,要知道珍惜和感恩,尊重自然律。也許,這才是「福」文化的真正含義。

鼠年伊始,這飛天仙鼠就給我們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看來,蝙蝠對於人類來說,既說不上是朋友,也說不上是敵人,而是我們的老師。

蝙蝠俠在93號院博物館體驗老北京技藝——吹糖人兒

【如學傳媒】人文丨藝術丨閱讀丨深度丨文藝

ID:ruxuechuanmei

相關焦點

  • 蝙蝠是老鼠變的嗎?你所不知道的關於蝙蝠的那些事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和現代化發展進程,蝙蝠的棲息地和捕食地逐年減少,物種多樣性水平受到極大威脅,同時也給人們的公共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 你所不知道的關於蝙蝠的那些事!、齧齒目;蝙蝠有翅膀能飛翔,而老鼠沒有翅膀,蝙蝠多居住在高山巖洞裡或屋簷下,倒掛著身體睡覺,而老鼠則住在糧倉、人房或田野的地洞裡。
  • 蝙蝠之「禍」,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王放 ,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蝙蝠中的菊頭蝠又再次登上熱搜。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們嗎?
  • 你知道可能導致武漢疫情的蝙蝠這種動物為啥是毒王嗎?
    在我們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裡,蝙蝠的蝠字和福字是諧音字,因此古時候我們中國人就把蝙蝠當成是一種富貴吉祥的象徵!在古代很多織錦繡、字畫、甚至在磚雕和木雕裡都能找到蝙蝠的各種樣子。》中所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
  • 蝙蝠,人類的另一面
    蝙蝠是除人之外,地球上數量最多、分布最為廣泛的哺乳動物。佔到整個哺乳動物總量的20%左右,他們遍布世界,卻不為人所熟知。 蝙蝠是四類會飛的動物之一,這些動物包括了昆蟲、鳥雉、翼龍和蝙蝠。而蝙蝠,則是世界上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並且他們最初並沒有雙翼。
  • 蝙蝠背鍋史
    這個故事與馮夢龍所寫其實大同小異,但作者更明白地闡明了內涵,明言這裡的蝙蝠指的就是在南北對立中左右逢源的政客、軍人、「調和人」。中國古代便推崇「忠貞不二」在,民國之後,萬象更新,但許多基本的道德準則仍得以保留。在南方護法軍政府與北洋政府緊張對峙的時刻,投身政治者更要愛惜自己的羽毛,反覆無常、立場不堅者必定為雙方所嫌惡。
  • 又是蝙蝠?冠狀病毒是怎麼從蝙蝠傳到人類的
    又是蝙蝠除去新型冠狀病毒外,其餘6種人類冠狀病毒有半數與蝙蝠病毒同源,包括NL63、SARS-CoV和MERS-CoV,也就是說,危重的冠狀病毒都來自蝙蝠病毒。除了冠狀病毒外,還有一些人類致病病毒來自或者可能來自蝙蝠,或者說當今之世,對人類來說最兇險的病毒,大多數是由蝙蝠傳播的。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小編:你認為人們對蝙蝠是不是持有偏見和誤解?,我們吃掉了對人類有害的昆蟲,積極維護了人類所需要的環境利益。不過不要擔心,儘管這種蝙蝠在全世界有160多種,但幸好這種蝙蝠大多數吃食植物,而在中國不存在。白蝠科,全世界最公認的一種最可愛最萌人最漂亮的一類蝙蝠,不要設想它們長得到底有多麼邪惡,一旦看到它們你會立刻改變主意。
  • 憤怒的蝙蝠與微笑的蝙蝠,啥意思?帶你走進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許多天災人禍,特別是意外災禍是人類所無法避免的,因此,現實中的遺憾,只好求助於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滿足。著名的當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經就說過:「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於『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只能為友,不能為敵。」
  • 蝙蝠的祖先是誰?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蝙蝠化石的遺蹟很難定位。這是因為它們的骨骼很輕。然而,我們的發現讓我們對它們存在了多久有了一些了解。蝙蝠最早的化石可以追溯到5200多萬年前。它們於2003年在美國懷俄明州被發現。基於早期蝙蝠化石的物理外觀,它們一直能夠飛行。
  • 加拿大服裝品牌設計蝙蝠炒飯的襯衫,侮辱華裔?
    近日一款名叫蝙蝠炒飯的襯衫上了熱搜,引起了國內外的公憤。事情是這樣的,一家加拿大運動服裝品牌Lululemon的一名美國設計師最近推出了一款襯衫,襯衫上的圖案是一雙筷子,但是並不是一雙普通的筷子,而是一個長著蝙蝠翅膀的筷子,並且還在胸前和袖子兩側大篇幅的寫到「不和謝謝你」的內容,售價竟然高達60美元,該設計師還在他自己的社交帳號上寫道沒人能確定新冠病毒是從哪裡來的。
  • 「走進實驗室」——彩色的蝙蝠,沒見過吧?
    張禮標給出了答案:從目前掌握的證據來看,冠狀病毒不會直接從蝙蝠傳染到人身上,但狂犬病和伊波拉可以直接傳染給人。冠狀病毒從蝙蝠到人的過程中,中間宿主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在追溯SARS病毒的傳播路徑中,科學家們發現,病毒在原宿主蝙蝠體內並非十分活躍,但進入新宿主——果子狸體內後,便開始成千上萬次的突變,在某一次突變過程中完成可以傳給人類的步驟,導致了疫情的爆發。
  • 這些都是你對蝙蝠的誤解
    這些都是你對蝙蝠的誤解 新解 在我國傳統建築和服飾花樣裡,不論是「福祿雙全」還是「五福臨門」的祈望中,蝙蝠一直是吉祥、幸福的象徵。然而,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它卻被認為是「不祥之鳥」「黑暗中的鬼魅」。 其實,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通稱,現存大約有1390種,由於它大多只在夜間活動,人們對它仍知之甚少,誤解也很深,尤其是每次重大疫情到來之時。
  • 蝙蝠,究竟何錯之有?
    然而你可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其實是一種吉祥物——只因「蝠」與「福」諧音。眾所周知,祈求幸福吉祥、平安順利是國人共同的願望,由於漢語音節相對較少,很多字詞都是同形異音或異形同音,使得人們常常願意藉助於諧音字詞來表達吉祥如意的心意,這在民間被稱為「討口彩」。
  • 演化鑄就神秘蝙蝠
    在飛行演化中,蝙蝠還進化出了新陳代謝快、細胞更新快、體溫長時間保持在40攝氏度以上的特性,其自身細胞損傷修復能力超強,擁有哺乳動物中最強的免疫系統。與蝙蝠同時代的其他動物絕大多數都被自然所淘汰,有些只能見於化石中,而蝙蝠在經歷了各種災難後,卻得以頑強地生存下來。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說到蝙蝠,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常常出現在故事、電影中的動物,現實中很少接觸到。事實並非如此,野生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類群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962種,除了兩極地區和大洋中的個別島嶼之外,其它地區幾乎都有分布。
  • 宅家看展|為什麼清代人人都愛「穿」蝙蝠?看看杭州織造局蝙蝠龍袍...
    蝙蝠攜帶病毒,傳播病毒,但它也是花粉和果實的傳播者,而且每天會吃掉大量的昆蟲,對控制農林害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小。目前,人們恐懼蝙蝠,甚至談蝙蝠色變。殊不知在300多年前的中國,從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文武百官以及平民百姓,人人都喜歡蝙蝠,把蝙蝠視作吉祥物,將其紋樣做成服裝穿在身上,將其圖案製成工藝品、生活用品,時常可以看到它,使用之,原因是蝙蝠的「蝠」與「幸福」、「福氣」的「福」字諧音。收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五蝠捧壽紋漳絨,中間有一個「壽」字,兩側有兩個「卍」字,四周由五個蝙蝠圍成一圈,形成一個團花。
  • 關於「蝙蝠」,你了解多少?
    最近武漢爆發新冠狀病毒,並在全國快速蔓延,又一次把蝙蝠送上了熱搜。但是,蝙蝠你又了解多少呢?1.蝙蝠其實沒有翅膀我們都知道蝙蝠會飛,那是因為蝙蝠有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它們的身體結構很奇葩,前肢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由它們支撐起一層薄而多毛、軟而堅韌的皮膜。所以蝙蝠會飛是因為它們有一雙翼手而不是翅膀。
  • 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要對蝙蝠「趕盡殺絕」嗎?
    僅僅在正月初十這天裡,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就出動了六次,起因是野保人員接到報案,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蝙蝠似乎被冠上了惡名。上海的蝙蝠是菊頭蝠嗎?發現蝙蝠就要消滅嗎?見到蝙蝠該怎麼辦?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上海市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放進行了一番科普。
  • 《蝙蝠女俠》要換人?美劇換角知多少
    本周美劇屆又發生了一件比較大的事情,CW的《蝙蝠女俠》(Batwoman)主演Ruby Rose辭演,本劇第二季將重新找女主角。美劇中一個角色換演員的情況本身出現得就不多,更何況是這種徹徹底底的主角,那是相當罕見的。這一次《蝙蝠女俠》換女主的新聞並沒有給出太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