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關平
楚漢這段歷史在我心中地位很高,喜愛度上接三國、東周,下啟漢、唐。雖然是短暫的八年,但出現了劉邦(魅力)、項羽(武力)、韓信(統帥)、張良(智力)、蕭何(政治)、陳平(相貌)這六位天才人物,在各自的領域都接近歷史的巔峰,成為了後世評價臧否人物的典範,算是個偶然的奇蹟。
開篇自然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個身材長大、智謀過人的奇男子,繼承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的雄心壯志,最終一統六國,任用李斯、尉僚,開創郡縣制,加固中央集權,其政治創舉被後世模仿兩千年。時之豪傑的劉、項,一個對其傾慕膜拜,一個想要取而代之。(作者對嬴政身邊的紅人趙高的刻畫也很不錯。)
我在西安體驗過秦朝的大氣象,看到了兵馬俑一號坑的宏偉,了解到秦皇陵高仿人間的布局,再去想像阿房宮、秦長城和十二銅人……正因其無極偉大,權勢空前鼎盛,才會不舍人間的享受,畏懼死亡而求仙。
《赤龍王》最精彩的篇章,集中在第一卷。日後叱詫風雲的人物依次段落式地登場:劉邦、項羽、韓信、張良、英布、彭越。遺憾的是陳平和蕭何沒有以獨立個性的形式出現在最初的敘事中(其實陳平的出道非常傳奇)。
陳勝是歷史上第一個平民領袖,這在貴族統治時期是創舉,但凡有利人類進步的行為都應讚許。陳勝之後是劉邦,後來魏晉六朝、隋唐宋元,這樣的平民領袖又少了,只見到貴族世家與豪強軍閥輪流統治。
韓信每日攜帶長劍遊蕩,落魄貴族的氣質,自信卻又自卑,更多的是懷才不遇,以這樣奇形怪狀的傾奇者形象引起了市井無賴的反感。同時,他很重視江湖義氣,信守承諾,知恩圖報,比如漂母一事。但後人更關注的是他的戰術天份。
各時代各勢力都希望軍中有一名勇將。項羽、樊噲皆如此。樊噲是鴻門宴上讓項羽都震驚的英雄,同時也是漢營最驍勇的將軍,像古羅馬角鬥士,有時可憑匹夫之勇取勝於兩軍陣前。
相比於勇力,領袖者的性格、情商、意志力更能決勝大局,這在劉邦和項羽身上有明顯體現。隨和闊達的痞子英雄劉邦,和狹隘自負的名門貴族項羽相比,在性格上完勝。
項羽最不如劉邦的地方,其實是缺乏幽默感——幽默是成大事的關鍵。
劉邦出身於社會底層,一個市井混混性格的亭長帶著一幫酒肉朋友,在嬉笑怒罵中成就大業,最終皆成賢臣名將,而項羽明顯對這些出身低微的草臺班子不屑一顧。相比於將門出身的項羽,劉邦的發家史才是真正的傳奇。
項羽滅秦後的分封也大有問題。項羽嚮往東周的聯邦制,也害怕中央集權會給西楚政權帶來暴秦一樣的惡果,於是還原周朝的分封,這也無可厚非。
先不說繼續實行舊制是否妥善,但分封的具體事項卻是錯漏百出,他身邊有政治嗅覺敏銳的智士範增,卻聽不進他的話。讓劉邦一眾人遷徙漢中,名義上是一國之封,但在中原人眼中,巴蜀只是古秦國的附庸,遠離這些淮泗人的家鄉,讓立功的人對未來感到無望。中國人重土安遷,不願意離開家鄉,經歷過戰爭的將士更思返鄉。
戰國時大一統的思想流行,所以各諸侯國的士人周遊列國建功立業,目的還是為了統一,待到大勢已定,國民還是願意回到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這是人性的普遍規律。
項羽如果真想好好安撫劉邦的部下,應該像後世的劉秀、趙匡胤那樣杯酒釋兵權,而不是將他們逼入絕境。項羽乃一世之傑,曾有過破釜沉舟的大智大勇,卻在勝利後驕傲武斷,做出如此錯誤的決定,最終導致霸王別姬、敗亡垓下的悲劇結局。
我在網吧初看《赤龍王》的時候,曾被漫畫的劇情驚喜到大捶電腦桌,弄得可樂四濺。
黃玉郎的漫畫《天子傳奇》也是楚漢背景的故事,內容卻遠遜本作。兩者最相似的設定是張良的人設都比較美型,這也符合史記的記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後人不禁聯想翩翩。
————
附中國歷史類漫畫❤14部排名:
1《蒼天航路》(王欣太、三國)
2《火鳳燎原》(陳某、三國)
——
3《東周英雄傳》(鄭問、春秋戰國)
4《三國志》(橫山光輝、三國)
5《赤龍王》(本宮宏志、秦楚漢)
——
6《封神演義仙界傳》(藤崎龍、商周)
7《龍狼傳》(山原義人、三國)
8《達人傳》(王欣太、春秋戰國)
9《天地吞食》(本宮宏志、三國)
——
10《異鄉之草》(志水明、三國)
11《關羽出陣》(島崎讓、三國)
12《始皇》(鄭問、春秋戰國)
13《王者天下》(原泰久、春秋戰國)
14《墨攻》(森秀樹、春秋戰國)
2016/8/29初稿 2018/8/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