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湖北日報 時間:2020-12-17 10:00
初冬小雨,氣溫驟降,寒風凜冽。江面上,33.5米寬、雙向六車道的橋面從兩岸向江心延伸。
站在15層樓高的橋面,望著中間僅剩224米的「缺口」,湖北交投鹹寧項目群總經理倪四清眉頭緊鎖,冒雨開著調度會。「只有早日合龍,斜拉橋的長懸臂才能消除安全隱患。」
赤壁長江大橋,湖北省「十三五」重點工程,投資28.35億元。今年受疫情、汛情影響,嚴重影響施工進度。
「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大橋工地,1000多名大橋建設者上緊發條,埋頭苦幹,大戰百日,衝刺大橋合龍,把「打通我省幕阜山區和江漢平原的快速通道」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橋面「大會戰」
記者乘坐電梯登上橋面施工現場,只見200多米的橋梁主塔高聳。「一、二、三!」南岸主塔附近,10多名工人冒著刺骨寒風「穿針引線」,給斜拉索壓錨。他們穿棉襖、戴東北大帽,汗水和著雨水,冰冷的冬雨打在臉上渾然不覺。
「穿針引線」並不輕鬆,「線」是一根重24噸的斜拉索,裡面綁著253根鋼絲,「針」是大型吊機,將索從223米高的主塔「穿」下來。工人在高空用張拉錨杆、卷揚機將盤卷的斜拉索吊起,把索頭固定在主塔。索的另一頭在橋面,用10多個滑輪牽引,在吊機配合下將索穿進錨拉管。
穿一根「線」,要連續幹3小時。「整個大橋要用232根斜拉索承重,目前已初步安裝181根索。」倪四清介紹,目前赤壁長江大橋正在進行橋面「大會戰」。
主塔上下、橋面兩端,處處機器轟鳴。在5號橋墩,工人們正在承臺灌漿。一不留神,一個小夥子被噴滿身混凝土泥漿,但他衣服不換繼續調度施工。他是施工單位、中鐵大橋局95後的現場技術負責人楊玉成。為了搶進度,他已經熬了幾個通宵。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在湖北交投鹹寧項目群組織下,各施工單位精細算帳、精準調度,「決戰一百天,攻堅保目標,」抓住年內有效施工時間,集中力量打好大橋合龍「收官戰」。
突破傳統工藝
主跨720米!赤壁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鋼混結合梁斜拉橋。難在鋼混結合梁的安裝。
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耽誤工期4個月,「十三五」收官之年,對赤壁長江大橋來說,挑戰前所未有。
整座大橋「骨架」由121個主鋼混梁組成。每片主鋼梁包括2根箱型主梁、3根橫梁、1根縱梁和混凝土主橋面板,重500多噸,涉及吊運、騰挪、調位、高栓等複雜工藝,還要與斜拉索安裝環環相扣,且每個「龐然大物」之間對接精度在毫米級。
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大橋建設者以識變之智攻重點,以求變之勇破難點。「移動橫梁設備增加一倍,爭分奪秒優化工序組合,突破傳統工藝,實現環環相扣。」湖北交投鹹寧項目群技術總監郭澤平介紹,目前兩片主梁安裝、對接時間為12天,比採用傳統工藝縮短4天,吊運一片梁比原來縮短3小時。
衝刺春節前合龍
「冬季江面風大溫度低,對斜拉橋來說,兩邊的長懸臂有隱患,只有合龍才算過了危險期。」郭澤平說。郭澤平的辦公室裡,滿牆是施工各環節的進度表,每天刷新,遇到問題馬上解決,一步步跟進,一項項落實。
據了解,全長1285米的主橋橋面在一天天「長」長,距合龍僅剩224米,兩岸主橋面「會師」在望。目前,主橋已安裝主鋼混梁80個,整個大橋工程完成總量的72%。「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上緊發條,埋頭苦幹,力爭在明年春節前實現合龍,實現十四五開局開門紅,為明年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郭澤平說。
攤開我省高速公路地圖,赤壁長江大橋建成意義重大。它不僅是國家規劃的浙江至四川高速公路過江通道,還是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及隨嶽、滬渝、漢洪監、京港澳、杭瑞等高速路的重要節點,將從根本上解決洪湖至赤壁過江通道的瓶頸問題,為我省幕阜山區到江漢平原增添一條快速通道。(記者戴輝通訊員周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