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三官堂大橋的建設者們快馬加鞭、搶抓建設,經過近四個月的衝刺攻堅,於2020年1月14日完成了主橋最後一節超大節段鋼結構焊接作業,標誌著大橋實現合龍。
三官堂大橋及接線工程是「城鄉爭優」三年攻堅行動的重點建設項目,南起高新區江南路,北至鎮海區中官西路,工程全長3.3公裡,橋梁總長2.2公裡,道路標準斷面寬度68米,設有雙向6車道,雙向4米寬的人行道和雙向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為城市主幹道。其中跨越甬江主橋採用主跨465米的三跨連續鋼桁梁特大橋,跨徑布置為160米+465米+160米,全橋長785米。
三官堂大橋受相鄰建設中軌道5號線及周邊既有設施等複雜因素的制約,前期經過多輪的方案研討,最終採取了現在難度極高的連續鋼桁架體系一跨過江的橋梁方案。又考慮到沿海城市鋼結構的防腐養管需求,全橋採用了全焊接工藝,在這種體量的鋼結構橋梁中,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大跨度一單跨過江的結構形式也給施工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保證大橋施工期間甬江航道的日常通行以及防洪要求,全橋跨江段採用了難度極大的大節段鋼桁梁整體懸臂拼裝的工藝。
「主橋由一段段在揚州預製好的長15米、寬41米、高度在15——25米的鋼結構整節段拼裝焊接而成,從南北兩岸分別向江面中心施工,對結構運輸、吊裝和焊接工藝有極高的要求」,建設單位現場負責人說,「鋼結構安裝的條件十分苛刻,我們必須等待風平浪靜的適宜天氣,等到適宜的潮水水位,才能進行鋼結構水面運輸和吊裝作業,尤其是最後一段合龍段,因為兩端受制約,合龍段焊接縫的精度要求為1釐米,而因為合龍之前單邊懸臂的長度達220米,結構長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大,每變化1.5攝氏度就會影響合龍段間隙1釐米,所以必須要等候結構預製時計算的氣溫才可以精準合龍,為了等待最佳的『天時』,我們守候了整整3天。」除此之外,大橋兩岸的接線段施工也不簡單,需要下穿軌道2號線高架橋梁,並且避開平行擬建的軌道5號線隧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北岸由於受到徵拆影響,建設進度滯後於南岸,如何實現南北兩岸相向而建、同步推進,給各參建單位帶來了嚴峻挑戰。在屬地政府、港航、海事、中石化寧波分公司等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與配合,相關政策處理工作穩步推進,工程建設得到了有力保障,特別是超大節段鋼結構水上運輸、水上作業和碼頭建設等工作得到了港航和海事部門的全力支持。
「自三官堂大橋水上施工作業正式開始,海事部門深入研判水域環境,科學分析通航規律,從工程安全性和作業高效性兩方面出發,藉助多年內河橋梁建設的監管經驗,構建了以『科學統籌保效率,勇挑重擔保建設,多措並舉保安全,機制先行保應急』為核心的工作模式,先後保障59艘次的橋梁構件運輸和吊裝,特殊保障49艘次超寬、超高箱梁構建運輸,實行交通管制49次,確保運輸和吊裝安全的同時保障甬江航道船舶航行通暢,整個施工期『零事故』。」海事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面對重重困難,建設各方經過持續技術攻關,成功克服施工和管理障礙,通過滿負荷的焊接工人的投入以及精準的過程線型控制,節省了工序銜接和結構姿態調整的時間,最終順利完成主橋合龍。
隨著主橋合龍,三官堂大橋的建設將逐步進入橋面系施工階段,根據「城鄉爭優」三年攻堅行動的整體安排,項目計劃於今年9月底前具備通車條件,年底前全面建成。大橋建成後,甬江江面上將新增一條過江通道,對完善城市路網結構,緩解跨江交通瓶頸,支撐城市空間拓展,推動甬江兩岸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寧波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