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無事做幹什麼?來看絮叨動漫說呀。哈嘍各位大大好,絮叨動漫說又和大家見面了。說起張樂平老先生,可能你還有些陌生,但要說起張樂平筆下的動漫形象——三毛,絮叨想不管你是90後還是00後都應該非常熟悉。接下來絮叨要給你講的就是2006年央視播出的動畫版《三毛流浪記》。

動畫片一開始的旁白,絮叨至今記憶猶新:你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渴望擁有的,當你從幸福中一路走來,不應該忘記三毛的苦難和期盼。是啊,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幸福就是三毛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跟著絮叨的腳步,一起重溫童年。
《三毛流浪記》給絮叨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實,動畫裡沒有完美的happy ending、沒有主角光環、沒有好人好報,有的只是在宏達的歷史背景下,底層老百姓的心酸和苦楚。
作者張樂平先生生活在抗戰勝利後的上海,機緣巧合下,在嚴冬的一個夜晚,張樂平先生路過一個弄堂 ,看到幾個七八歲衣不蔽體的流浪兒,圍在一個破舊的火爐上烤火。等到第二天上班時,張老師看到有兩個孩子凍死在熄滅的火爐旁,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於是張樂平先生化身成窮苦百姓,到流浪兒集中生活的地方,送他們食物,和他們交朋友,深入了解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流浪兒童,後來婦孺皆知的三毛也就因此而誕生了。
因為動畫片故事背景的設定,有些人評論這部動畫是黑暗、壓抑的,絮叨認為是因為他們沒看到正能量的方面,三毛是過的很苦,很可憐、很辛苦,但這就是生活,這就人生的無奈,不是所有人都過得很幸福,這才是真實的民國時的大上海,鮮花、歌廳、旗袍、脂粉是頂層一小部分人才能擁有的東西。。三毛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他沒有因為苦難的生活就墮落,去偷去搶,他依然樂觀,向上,他還是會幫助別人。這也是絮叨為什麼當初只看了幾集,卻到現在也不會忘記這部動畫的原因。
動畫裡還有一個和三毛有類似相同悲慘身世的孤兒小拉裡,同樣也有許多人不認同小拉裡。但絮叨認為小拉裡和三毛是互補的,三毛擁有在冷漠世界裡難能可貴的善良,他從來不只為自己,總是無私的為別人著想。而小拉裡本性善良,但他是一個只為自己著想的「自私」孩子!現實冷漠社會雖然讓小拉裡變得越來越冷漠,而三毛讓他感受到兄弟情。三毛改變了小拉裡,小拉裡也照顧著三毛。
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或許你並沒有覺得有多麼幸福,但是對比三毛的處境,我們簡直生活在天堂: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吃得飽穿的暖、可以自由、沒有顧慮的上學等等。其中尤其是至親的愛,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父母給我們的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可以化解一切困苦和磨難,在他們的庇護,我們仿佛永遠都是孩子。
好啦,絮叨就先說到這了。《三毛流浪記》你看懂了嗎?你對這部動畫片什麼想法呢?快來評論區裡告訴絮叨吧。
當然喜歡這篇文章的各位大大不要忘記給文章點讚和關注絮叨動漫說噢。
本篇文章中的圖片均來自網絡!【原創首發、拒絕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