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了,要不是你們,我們一家人還不知道到哪裡去找她。」11月30日,家住衢州市衢江縣的汪某對送回孫女的金華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不住地道謝。據了解,2016年以來,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流浪未成年人的「政府+社會組織+志願者」的救助新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引入專業社會組織,持續推進「三毛回家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品牌建設,助力流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項目實施4年多來,流浪未成年人如今生活好嗎?會不會出現「二次流浪」?對此,我們進行了跟蹤採訪。
流浪女孩收穫愛心救助
「阿姨,你在金華好嗎?」「小妮子今天怎麼想起阿姨了?」「一直都想的呀。」「你最近怎麼樣?」「挺好的,一直在上學。」「今後繼續加油努力……」這是11月30日上午來自貴州女孩小吳與金華社工汪虹娟的微信對話。
小吳是一名初中生,出生在貴州省安順市。小吳出生一年後,父母離異,父親重組家庭,小吳的生母也已再嫁生子,不願意讓小吳與自己一起生活。長大後,住校的小吳對學習不感興趣,常常與男生一起出校,到KTV唱歌、到網吧玩遊戲,身上多處紋了刺青。
前段時間,小吳與父親發生口角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帶著500多元來到我市與網友見面。近一個月時間,小吳幾乎都在網吧玩遊戲,後因無錢食宿,便用電話聯繫父親,其父親隨後報案,在當地公安機關幫助下,小吳進入市救助站。
針對服務對象實際情況,金華市悅欣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社工汪虹娟運用了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在救助站期間,她帶領小吳洗頭洗澡,整理床鋪,還加了小吳的微信與QQ,跟她說平時可以多聯繫,多溝通。「如今,小吳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維度均大有改善。」汪虹娟說,之後,他們會進一步追蹤和跟進小吳及其家庭的情況。
無獨有偶,離開市救助站前,來自貴州畢節的女孩阿蘭主動和大家交流,並遞上了疊好的「愛心」,感謝救助站員工給予的愛與溫暖:「我會記著你們的,回到家後我給你們寫信。」
原來,阿蘭也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母親已改嫁,家中兩個姐姐早婚出嫁,她與父親、弟弟一起生活。一個月前,阿蘭竟被「結了婚」,對方比她大6歲。「丈夫」嫌棄阿蘭年紀小,不會幹活,偶爾會打罵她。忍無可忍的阿蘭為了逃避現實,想來到金華打工。沒想到,由於年齡太小,不符合企業招工標準,一心想找工作的她處處碰壁。工作沒著落,身上的錢也已花光,阿蘭開始在市區流浪。
阿蘭進入市救助站後,市救助站第一時間聯繫金華市悅欣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的社工陸雪娟跟進開展工作。阿蘭的情況是典型的留守兒童流浪問題,阿蘭目前面臨的短期問題是吃、住、回家車票,最根本問題則是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女性如何自我保護?女孩性保護教育有多重要?遇到家暴時,有哪些可以尋求幫助的途徑?陸雪娟耐心地開展對阿蘭的教育,漸漸地,阿蘭的眼神從防備、對抗轉而變成了感激。她的情緒也放鬆下來,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離開時,她主動留下了QQ和家庭地址,並願意和陸雪娟建立互助關係。
為了阿蘭之後的生活,陸雪娟給阿蘭所在村的村支書打了電話,希望村裡提供社會保護,為阿蘭構建社會支持系統。在阿蘭回到貴州後,陸雪娟還寫了一封《致阿蘭家長的一封信》,希望她的家人關注這個缺少安全感、缺愛的孩子。陸雪娟說,這次的相遇只是一個起點,他們將長期跟蹤關注阿蘭回歸後的情況。
為流浪未成年人撐起「保護傘」
「市救助站不僅對市區流浪乞討人員實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權益,同時還承擔市區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工作。」市救助站負責人金利榮介紹說,2016年以前,來市救助站尋求救助或者經由其他部門轉接救助站的未成年人達80多人,這些未成年人來自省內外多地,涵蓋全國多個省市。在這些未成年人的背後,都是家庭的悲歡離合,青少年成長障礙和迷茫,直接影響著80多戶家庭的和睦幸福。
據了解,「三毛回家記」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項目是我省首個社會組織介入流浪未成年人幫扶的服務項目。市救助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與金華市悅欣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站社聯動」,在解決流浪未成年人基本的吃穿住行之外,提供信息採集、檔案建立、行為矯治、身心輔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跟蹤回訪,並幫助其順利地回歸家庭生活,教會孩子助人自助,學會珍惜和感恩。
「我們在陪伴中教育,打開流浪未成年人的心鎖。」社工劉欣是金華市悅欣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她說,自從悅欣社工介入後,社工和孩子們面談傾聽,通過互動遊戲、填寫心願等形式建立信任關係,逐步打開流浪未成年人心鎖。
「相信每一個生命的美好,我們用行動去改變。」劉欣說,受助未成年人回家後,社工將不定期進行回訪調查,通過電話、QQ、微信等多種聯繫方式,與受助者本人、社區村鎮或監護人聯繫,了解受助未成年人回家後的生活學習情況,給予家庭支持指導、給予受助未成年人鼓勵,促進家庭融入,避免二次流浪。
打造「三位一體」救助新模式
近年來,我市完善工作機制,保障品牌創新;改善硬體設施,優化救助環境;開展個性服務,提升品牌質量;強化跟蹤管理,發揮品牌效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由市民政局牽頭,聯合政法委、公安、財政、衛健等12家部門,制定下發《金華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完善了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機制和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項目階段性評估指標細則。
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毅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救助模式已不能適應現階段的社會需求。為此,市民政局不斷探索加強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在「三毛回家記」品牌的基礎上引進「智慧媽媽」項目,從「心理輔導+道德教育」提升到「心理輔導+道德教育+親情陪伴」,構建了由政府部門主導、社會組織輔助、志願者參與的「政府+社會組織+志願者」三位一體救助新模式。
據介紹,「三毛回家記」流浪未成年人服務項目實施4年多,市救助站已先後接待服務流浪未成年人106人,家庭回歸率100%。其中,32.6%流浪未成年人回歸學校讀書。截至目前,跟蹤率達70%左右,均未發現二次流浪。下一步,市民政部門將為流浪未成年人編織更加完善的城市救助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