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記:一無所有的孤兒,卻有一顆最純淨的心

2021-01-08 樹葉看電影

樹葉推薦:趙明 / 嚴恭《三毛流浪記》 1949

大家好,好久不見!歡迎來到本期公版電影推薦,老規矩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公版:一部文學或藝術作品,著作權權利保護期結束,就會進入公共領域,人們可以免費對這些作品進行傳播和藝術創作。《樹葉看電影》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些1895-1976年的優秀電影藝術作品。

1949年12月,一部根據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創作的漫畫《三毛流浪記》改編的同名電影《三毛流浪記》上映。影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並由著名音樂家王雲階之子,王龍基主演。

影片以孤兒三毛為主人公,展現了舊社會時期對流浪兒童的各種不幸。解放前的舊上海,有資本家、有軍閥、有商人、也有洋人,還有許多的底層人物,過著與上流社會截然不同的生活,每天忍受著屈辱,就是為了吃口飽飯而活著。

打小沒有父母的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孤兒,過著與其他流浪兒童一樣的生活,赤腳披著麻袋片,整天為怎麼吃飽飯而琢磨著,看見街邊櫥窗裡的各種雞鴨魚肉咽著唾沫,天黑了隨便找個垃圾桶就睡。

為了生存他買過報也撿過垃圾,掙的連一頓飯都吃不起的工錢。給人推人力車還跟其他流浪兒童打了起來,卻也因為這樣結識了一幫困難中的小夥伴。和小夥伴們一起幹著推車的工作,雖然說掙到了一點錢,但最後也被「黑車團夥」的老大給拿走了,得,推車得活也沒法幹了。

無奈得三毛繼續各處流浪著,無意中撿到一個錢包。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三毛也沒有拿了錢包就走,而是追上去還給失主。俗話說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就這一點就值得很多人學習。

但諷刺的是對錢包失而復得的失主不但不感激三毛,反而動手打他,一口咬定是他偷的。自古以來,不要臉的人都是有的。這一幕恰巧被路過的流氓爺叔看到,爺叔看三毛面容清秀,骨骼驚奇,心中升起一股想要教他「武功」的衝動。

三毛被爺叔帶回了家,吃肉,穿新衣,感動的三毛大口大口地吃著好幾天都沒見著的飯。吃飽喝足了爺叔要教三毛學「武功」了,三毛畢竟是孩子,捋了捋頭上的三根頭髮,盯著大眼睛很期待的樣子。那麼有人問了,這爺叔到底要教三毛什麼武功,各位,這種武功名聲可大著呢,尤其每年的年根底路上耍這種武功的人最多,誰看見都會大聲地吶喊:「抓賊啦」!

沒錯,就是偷東西!三毛一聽這不是鬧著玩呢嗎?叫我偷東西還不如流浪街頭。轉身就要走,爺叔畢竟也是小偷行業的領導,幾句威脅三毛就怕了。不過三毛怎麼說也是一個有正義感的小夥子,巧施妙計便逃脫。

又回到流浪的三毛無處存身,看見街上有人賣孩子,便自己寫了牌,出售自己。正巧被大戶人家給看上,帶回了家。這大戶人家也不是什么正經人,富婆收養他也是為了不讓老公把小情人帶回家,還要給三毛辦個晚會。

進大戶人家可不像三毛平時那樣懶散沒人管,學習各種繁文縟節,詩詞歌賦得樣樣精通。聚會當天三毛遇到了那群困難中結識的小夥伴,高興的他把所有小夥伴都帶進了富婆家中,這一頓鬧騰啊,富婆氣的都背過氣去了。這一鬧三毛就被趕了出去,再一次的繼續流浪。

三毛從來沒有後悔過,他哭過,笑過,委屈過,也被冤枉過,但從來沒有妥協過。這樣的一股勁讓他雖然貧苦,卻也活得踏實。

電影開拍是1949年4月1日,當時的上海正是解放前夕,各種不穩定因素導致劇組不得不停工,保存好所有膠片,準備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崑崙公司極力幫助下劇組第一時間恢復拍攝。全體劇組成員為了抒發解放的心情,又補拍了一段三毛參與解放大遊行的結局。

一部劇,兩個時代,兩種結局!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

感謝大家的收看!

樹葉看電影,越看越過癮!

本文由「樹葉看電影」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三毛流浪記》:舊社會的苦孩子,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真相
    「你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渴望擁有的。當你從幸福中一路走來,不應該忘記三毛的苦難和期盼。」——《三毛流浪記》《三毛流浪記》和「三毛之父」張樂平三毛的系列影視劇作品都是根據張樂平老先生的同名漫畫改編,包含不同年份系列的多個版本,這一系列作品通過描寫流浪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凸顯了舊社會城市流浪兒的悲慘命運。
  • 「三毛流浪記」系列整理,看這篇就足夠了
    三毛流浪記是中國漫畫家張樂平於1935年創作的,其主角「三毛」到現在仍然是中國最著名和受人喜愛的虛構人物之一,也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版本。當張樂平創作三毛這漫畫人物系列時,他的主要目的是想透過漫畫以戲劇形式表現日本侵華戰爭為社會帶來的禍害。他想表達對年輕難民的關注,尤其是在街上流浪的孤兒。角色們的大轉變都是發生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毛則是這些孤兒的代表。
  • 電影《三毛流浪記》故事,起源於人間悲劇,結束於明星盛宴
    ,而一到了冬天幾乎每天都有凍死的孩子,張樂平有感於這幕人間悲劇,開始創作反映上海流浪兒童生活的諷刺漫畫《三毛流浪記》。 曾有人說,《三毛流浪記》拍得太碎,劇情總是一卡一卡的。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三毛流浪記》就是四幅畫一套的小故事組成的,這就是該片的原生態。 《三毛流浪記》是屬於喜劇還是悲劇呢? 從根本上講,漫畫嘛,其本質還是喜劇,只是「流浪」的題材太殘酷和現實了,因此《三毛流浪記》看起來也像是悲劇。
  • 三毛流浪記裡,三毛湊齊的108張兌換牌情節,現在看來諷刺感強烈
    在中國的影壇史上,有這樣一部電影,或許對於現在的孩子來,應該都並不怎麼熟悉這部比較久遠的動畫。你要問什麼動漫,不知各位有沒有看過《三毛流浪記》,這裡可不是說的作家三毛,對於這部影視動漫,我想對於某些人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
  • 《三毛流浪記》—死於寒夜的孩子背後,是張樂平的流浪尋家的歸途
    如果說《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有著流浪兒般的孤獨,1935年的張樂平在面對著山河破碎的境地,無異於一位在家中流浪的人。在這一點上,張樂平和三毛是一致的。只不過,三毛的家在遠方,而張樂平則是在殘破的家裡尋找未來的家。
  • 教育部推薦小學閱讀書目逐本介紹之《三毛流浪記》
    文學類圖書在兒童學習閱讀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和增強文學素養和審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今天介紹《書目》中文學類第18本——《三毛流浪記》(3、4年級)。故事:「三毛」,是一個身世悽涼,饑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得只剩下三根頭髮的漫畫兒童形象,《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講述了三毛的流浪生活的故事,以及其中表現出來的異常的善良、正直、機智的品質。
  • 好久不見:記得劇版《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嗎?因這事十年沒拍戲?
    收養和自己一樣苦命的孤兒,給住在「滾地籠」的小夥伴們找吃的,人情冷暖的舊社會,富人鄙視窮人,只有窮人之間相互照顧,強烈刺激著每一個善良的同情心↓電視劇版的《三毛流浪記》拍攝於1996年,「三毛」的扮演者叫孟智超,1987年出生於上海,拍攝《三毛流浪記》時,他才9歲,
  • 《三毛流浪記》走進網絡直播間
    截至晚間24點,賣出75299冊,另有8000餘在購物籃中待付款。活動後續效應仍在持續,「三毛流浪記」在圖書類商品銷量中衝到了全網第一,還有效帶動了少兒社其他品種銷售。好書如何借力流量平臺「帶貨」,讓經典在當下持續發光?來看文匯APP的報導↓「昨晚是激動人心的一晚,發行同事激動得睡不著覺……這一晚,我們體驗了一把流量經濟,就像過山車!
  • 上海書展·現場丨張慰軍:《三毛流浪記》如何從漫畫變身電影
    活動現場,「三毛之父」張樂平的兒子張慰軍為觀眾講述「三毛」這一經典創作背後的故事,開啟一場光影與文字的穿梭之旅。《三毛流浪記》是張樂平親眼見到兩個流浪小孩街頭餓死的悲慘遭遇後,決心創作的長篇漫畫,其中有張樂平在抗戰時期及部隊生活裡的所見所聞,融入了他對當時上海流浪兒童們生活的深刻的理解與深切的同情。
  • 《三毛流浪記》背後的現實事件:流浪兒凍死路邊,張樂平忍痛創作
    在我國當代漫畫家張樂平的筆下,《三毛流浪記》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人;而且張樂平夫婦也曾收養過不少孩子,張樂平曾經說:「有人問我,你的小孩子漫畫這麼愛看,有沒有什麼竅門?想起來也沒什麼竅門,只有一點,我喜歡小孩。」
  • 對話|張樂平之子談其父親:八年「走出」《三毛從軍記》
    「我原來喜歡《三毛流浪記》,後來人生閱歷多了,我也開始喜歡《三毛從軍記》更多一點。《三毛從軍記》中有父親8年的所見所聞,有很多人間的喜怒哀樂。我覺得我父親在對三毛的性格描寫中,《三毛從軍記》比《三毛流浪記》更豐富一點。」張樂平先生之子張慰軍對澎湃新聞說。
  • 《三毛流浪記》原型凍死在街邊,作者見狀,含淚堅持完成創作
    「三毛」可以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經典人物了。不管是《三毛流浪記》還是《三毛從軍記》等系列作品都為大家展示了1個可愛又悲催的小孩形象,他的喜劇色彩裡又帶著幾分無奈與悲催。在那樣的一個社會背景下,三毛年齡雖小卻依然頑強地與無情的命運抗爭,其中很多問題都值得人深思。
  • 「三毛回家記」點亮流浪少年回家路
    據了解,2016年以來,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流浪未成年人的「政府+社會組織+志願者」的救助新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引入專業社會組織,持續推進「三毛回家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品牌建設,助力流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項目實施4年多來,流浪未成年人如今生活好嗎?會不會出現「二次流浪」?對此,我們進行了跟蹤採訪。
  • 《三毛流浪記》主演王龍基來沈 講述電影背後的故事
    本報訊  記者楊競報導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日前,玖伍文化城邀請了新中國成立第一部公映的國產故事片《三毛流浪記》主演王龍基做客玖伍文化城,為影迷和讀者講述70年前電影的拍攝趣事,帶領大家見證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巨變。 電影《三毛流浪記》上映於1949年,由當時年僅8歲的王龍基主演。
  • 影片《雷米奇遇記》:孩子,謝謝你,你有一顆寶石般純淨的心
    電影《雷米奇遇記》是法國拍攝的一部奇幻冒險影片,改編自小說《苦兒流浪記》,2019年12月起在中國內地上演。影片講述的是孤兒雷米在街頭藝人維塔利斯的幫助下,挖掘出自己的歌唱天賦,並找回到親生母親的故事,而無私的維塔利斯也在和雷米同甘共苦中找回了內心的安寧,完成對自己的拯救。雅致的法國鄉村風情,湛藍的天空、倏忽即逝的白雲,故事在唯美的畫面中開始了。
  • 「半生流浪,一生情傷」的放逐者——三毛
    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恆。——三毛《如果有來生》在這裡,三毛與荷西再次重逢,荷西沒有變,依然是「有少見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貴的童心的男孩」,最重要的是經過六年,他對三毛的愛依然沒變。31歲這年,三毛與25歲的荷西結成了姻緣。三毛收到的結婚禮物,是荷西在沙漠深處撿到的一個完整駱駝頭蓋骨。
  • 小時候看很難受,長大後發現是悲劇,《三毛流浪記》你真看懂了嗎
    說起張樂平老先生,可能你還有些陌生,但要說起張樂平筆下的動漫形象——三毛,絮叨想不管你是90後還是00後都應該非常熟悉。接下來絮叨要給你講的就是2006年央視播出的動畫版《三毛流浪記》。片頭旁白動畫片一開始的旁白,絮叨至今記憶猶新:你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渴望擁有的,當你從幸福中一路走來,不應該忘記三毛的苦難和期盼。
  • 《咪咪流浪記》一個被遺棄的孤兒
    他原本是個被人遺棄的孤兒,多虧好心的農夫吉祥將其帶回家中撫養,咪咪度過了一段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然而好景不長,吉祥在一次意外中丟掉工作,家中的生活瞬時窘迫起來,他的性格也由此變得暴躁。趁妻子不在家期間,吉祥偷偷將咪咪賣給了流浪藝人彭師傅。彭師傅是個和藹可親、多才多藝的老人,他帶著三條小狗來福、小黑、小妞妞和一隻猴子小乖組成的雜技班,走街串巷為人們帶去歡樂。
  • 流浪一生,2次痛失所愛,4次自殺!三毛只為給心找一個家
    旅行作家馬中欣甚至出版了《三毛真相》,痛批荷西是三毛想像出來的人,還說《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杜撰的。 飽受質疑的三毛,已經離開我們29年了。她究竟為什麼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流浪呢?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或許,終其一生,三毛不過是在為心找一個家。
  • 《三毛流浪記》原型慘死路邊,作者見狀痛哭,邊咳血邊堅持畫畫
    張樂平先生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後,他躺在床上,腦子裡想的也是自己剛剛看的那一幕,輾轉反側之間,他起身開始創作以三個乞兒為原型的長篇教育漫畫《三毛流浪記》。 於是,張樂平先生筆下的三毛開始有了靈魂,那個無父無母悽慘一生,卻又不甘命運想要活下去的三毛出現在了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