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2021-01-11 一凡心悅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王陽明

意指一個人,若是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樹立志向,否則就只會一事無成;即便是各種工匠技藝,也都是要靠著堅定的意志才能學有所成。

生活中,人們也常說:一個人的志趣理想決定了他的高度。正如諺語說:「燕雀焉知鴻鵠之志。」一樣,燕雀對能觸及的榆樹和枋樹的方寸之地已經心滿意足,怎知鴻鶴展翅翱翔九天之上、盡收天下於眼底的志向,所以,燕雀一生只徘徊在屬於它的方寸之地,永無飛越千裡之外的見識。

人生,何不是如此,一個沒有志向的人,看不到前方,更不知道自己能去哪裡,只會在屬於他的方寸之地賴以生存,自娛自樂,自生自滅,永遠無法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與廣闊。而一個心存高原志向的人,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更懂得自己該做什麼及怎樣去做,即便沿途會滿布荊棘與磨難,也會永不放棄,所以,他們無論想要成就什麼樣的事業才有了可能。

西漢時期的班超,就是因為有了「大丈夫即便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為國家的外交做貢獻,以取得封侯,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的遠大理想與抱負,所以才從一個執筆小吏成為一位歷史上傑出的外交家而名垂青史。

志,是人生的方向,也是一個人傾其一生的追求,志不立而無向,所以才迷茫。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關於孩子立志,家長所不知道的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古往今來,但凡傑出的人物,沒有不「立志」的。只有胸懷廣闊、志存高遠的人生才是偉大的人生。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就一個偉大的人生,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要培養他們立志的意識。
  •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2017年我還曾經無志,當時並未覺得無志,因為那時的志向就是賺錢。人的焦慮就在於把欲望當做志向,把賺錢當做理想。我那時就是這樣,非常的焦慮,攀比心很強。直到生意失敗,才開始思考:我人生的路在何方?思考這一輩子究竟該怎樣活?
  • 淺談立志創業的心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古語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句話相信不用給大家解釋,上過小學的中國人都能聽得懂,但是真正能領悟到其中精髓的人又有幾個呢?你看看我們平時所處的生活圈子,社交圈子,娛樂圈子,道理是非常簡單,要做到談何容易呢!肯定有人會說:普通人想那麼多幹嘛,還是搬磚要緊,不要灌雞湯了大家都是普通人!
  • 微小說:「 志在廟堂,胸懷天下!」
    「好男兒應志在千裡,志在廟堂,胸懷天下!」這是御馬課時我們常說的話少年們鮮衣怒馬,意氣風發,鏗鏘話語裡儘是家國天下。及冠後,我跟隨父親去了邊疆,殺外敵保太平他留在京城立志做最年輕的宰相,為蒼生謀富。分別那日,我們約好要在頂峰相見,再把酒暢言,攜手看盡長安一世繁華....
  • 無信則不立
    記得有位朋友在2013年向我借錢,我看她實在周轉不開,就 借給了她7000元錢。 後來她就再也不提向我還錢了 。我向她提還錢的事兒,她就左右推脫不提還錢的事兒。轉眼七年過去了,借給她救急的錢一直都是沒有還給我。前日,忽然她又打電話向我借錢,我果斷地拒絕了。 朋友間相互幫助是很正常的,但前提是你得守信用 。古語云,信則立,不信則破。
  • 道德經:為無為,事無事,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道德經》 第六十三章,老子認為,要有作為就必須「無為」(即順應自然,不強作妄為),要做成大事就必須不生事端,不惹是非,要生活有興味,就必須保持淡泊寧靜。他還提醒人們,做事情要把困難估計得充分一些。處理問題,要由小到大,由易而難。
  • 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無伐善,無施勞」。劉氏正義:施勞與伐善對文。禮記祭統註:「施猶著也。」淮南詮言訓:「功蓋天下,不施其美。」謂不誇大其美也。善言德,勞言功。周官司勳「事功曰勞」是也。禮記表記:「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處情。過行弗率,以求處厚。」荀子君子篇:「備而不矜,一自善也,謂之聖。不矜矣,夫故天下不與爭能而致善用其功。有而不有也,夫故為天下貴矣。」
  • 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立鴻鵠志,讀經典書;練真本事,做明白人
    一是立鴻鵠志,涵育家國情懷。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你們從小都被父母問長大了想幹什麼。在父母的督促下,你們從小就為考上好的中學、大學而努力;今天你們進入了大學,又該為什麼目標而努力呢?《四書》裡有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在《嶽陽樓記》這一名篇中膾炙人口的那句話,便是這種使命感和精神氣質的生動表達。竺可楨校長說過:「大學教育的目標,決不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而尤在乎養成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會,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
  • 【蒲江文博】魏了翁「立其大本」的文藝創作論
    在他看來,杜衍晚年始學草書而遂成一代之絕,幾乎是一蹴而就、水到渠成之事,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大本先立」的結果。所謂本立而道生,這文藝又皆是由道中流出,故而先立大本之後便可不思不勉從容中道,縱橫造次無往不合。 從容中道是聖賢氣象的體現,歸根結底是理學家的一種宗聖情結。
  • 【清風文苑】勤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勤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平日裡缺少「事上磨」的歷練,關鍵時刻自然沒有「立得住」的本領。   弟子之問,道出很多人的困惑:正常情況下,往往能保持良好狀態與平和心態,待人處事合乎規範、井井有條,可一旦面對突發性問題就容易手忙腳亂、手足無措。王陽明之答,給出了迎刃而解的方法,即歷事方能練心,勤在「事上磨」,才能在關鍵時刻有定力。   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難就難在無法提前預測,沒有規律和經驗可循,甚至「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 評論:勤在「事上磨」,才能「立得住」
    弟子問:「正常情況下,往往能保持良好狀態,為人處世合乎規範、井井有條,可一旦面對突發問題就容易手忙腳亂、手足無措,怎麼辦呢?」王陽明給出方法:「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天津北方網訊:《傳習錄》記載了明代大儒王陽明和弟子的一段對話。弟子問:「正常情況下,往往能保持良好狀態,為人處世合乎規範、井井有條,可一旦面對突發問題就容易手忙腳亂、手足無措,怎麼辦呢?」
  • 凡是進王陽明門下學習的人,都要把這4件事銘記在心
    《教條示龍場諸生》,就是王陽明初創心學,還未離開創建心學的聖地——貴州龍場驛站時所制定的學生守則,它雖是王陽明讓弟子應遵守的規矩,但同樣適合家人,乃至天下所有有志於學的人。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可以看作是王門四規,凡是進王陽明門下學習的人,都要把這四件事銘記在心,並知行合一。
  • 王樓《大荒青衣》:當你立於天地間,天下都是你的主場
    「當你立於天地間,天下都是你的主場……」是大荒的師傅司影對其所說的一段話。古人的想像瑰麗莫測,那時的人認為,太陽的影子是有人處大地之極負責折射,而大荒的師傅之一司影便正如其名掌管日影方向。因為人對於從哪裡來有一種天生的好奇,大荒也不例外,只不過大荒問的是身世,而司影打了個擦邊球,這也是全書情節發展最深層的導火索。對話摘抄如下:司影沉默了一會兒,摸了摸大荒的頭說:「孩子,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說完用另一隻手指著星空說,「當你立於天地間,天下都是你的主場。
  • 歷史文化源流丨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難者進
    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讓你們這屆高校畢業生經受了磨練、收穫了成長,也使你們切身體會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道理。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奮鬥。
  • 沐先賢愛國之光 立忠誠擔當之志丨三級法院執行局黨支部赴張謇故居...
    沐先賢愛國之光 立忠誠擔當之志丨三級法院執行局黨支部赴張謇故居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2020-12-08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依靠的,不是其他,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品德,追求的也不縹緲,就是近在咫尺的幸福。而要想心安理得享受世界的恩賜,誠信和人品就缺一不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無信之人,難行天下。人無品,無以立,我們可以能力不足,不夠優秀,但不能沒了品性,喪了良心。只有擁有了這兩樣法寶,腳下才會路路通達,遠離是非。
  • 「青年之志」
    青年是中國每個時代最為關注的群體,在近代,梁啓超先生的《中國少年說》中便以:「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驚醒了無數的青年,讓其為了中華之崛起複習而奮鬥,最終取得了中國新氣象新局面。而今,中國少年仍以拳拳之心,為了中國發展而前僕後繼。
  • 關原合戰時,石田三成也志在天下,1個旗印看出來!
    很多人認為石田三成並沒有志在天下的野心,他也不是類似曹操、王莽、趙匡胤等的人物,沒想過「挾天下以令諸侯」,但小編覺得,他其實是有這樣的野心的,這從他在關原合戰中使用的1個旗印就可以看出來
  • 0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道德經》都講了些什麼?)
    0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道德經》都講了些什麼?)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 也,音聲之相和 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 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