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往,誠信是關鍵,人若沒有誠信,事業很難做起來 的。
人若沒有誠信,關鍵時刻是沒有人願意伸手幫助他的。
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狼來了的故事 》,放羊娃 為了取得取樂,一次次地喊「狼來了」,「狼來了」。等到狼真的來了的時候,再喊「狼來了」就沒有人相信他了,放羊娃被狼吃了 。 結果 放羊娃 因為他的說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記得有位朋友在2013年向我借錢,我看她實在周轉不開,就 借給了她7000元錢。 後來她就再也不提向我還錢了 。我向她提還錢的事兒,她就左右推脫不提還錢的事兒。轉眼七年過去了,借給她救急的錢一直都是沒有還給我。前日,忽然她又打電話向我借錢,我果斷地拒絕了。 朋友間相互幫助是很正常的,但前提是你得守信用 。
古語云,信則立,不信則破。
我們怎麼可能與沒有信譽之人交往呢!
周幽王因失信於諸侯 ,失信於天下 百姓,因而失去了一切 , 是血的教訓 啊!
周幽王 為了博取美女褒姒的一笑,不惜點燃了在外敵入侵,國家出現危險報警時,才可以點燃的烽火臺。 結果各地諸侯緊急來救援,卻是什麼事都沒發生 ,原來只是周幽王為了博取美女褒姒的傾城一笑。令各大諸侯失去了對他的信任,結果導致周幽王失去了江山 !成了西周最後一個國王。失信於人 導致了一個王朝的覆滅 。
孔子說:「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無獨有偶 ,歷史上有很多講誠信的故事,比如商鞅變法,立木求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秦孝公有些擔心, 猶豫不決 。商鞅終於說服了秦孝公實行變法,發布新的政令 。為了取信於民,商鞅 立三丈之木於國度南門,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門的,給予10金。 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人敢去移動這塊木頭。然後, 商鞅又布告國人,能移動者給50金。有個大膽的終於移動了這塊木頭到城北門。商鞅立刻給他了50金,以表明誠信不欺 。這一立木取信的事實,終於是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推行新法 。
古語說:「信則立,不信則破!」
自古以來,誠信都是人品考量的第一項,沒有誠信,寸步難行 。
我有一次 遇見的客戶需要與我 長期合作 ,但是我只有三個月的空餘時間, 無法長期合作, 我就直言相告客戶,說:我的工作計劃,沒有那麼長的空餘時間,只能合作三個月, 客戶被我的真誠所打動 ,她欣然接受。我們愉快地合作了三個月 !
誠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質,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礎!
誠信也是一種資本,也是提高 我們競爭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