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學畫之後,什麼風格都略知一二,但是小編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地追過一部"古風"漫畫。
這裡的古風不是單純指背景發生在古代的漫畫,而是從大約15年開始、不斷發酵而成的一種形成了固定印象的畫風,多用於一些言情、耽美題材的遊戲和動畫——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專屬於女性題材的風格。題材接受不良,小編對這種畫風也實在莫得什麼興趣。
某天小編忽然聽一位【腐】女朋友提到最近B站搞了個《天官賜福》的漫畫,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不過屬於耽美題材的。雖然一向對這些耽美的東西敬而遠之,但她平時眼光夠毒,連她都說好,那我也未嘗不好奇——
但是玩歸玩兒,鬧歸鬧,別拿畫面開玩笑。拋開題材不談,畫面質量的確很驚人。條漫在我印象中算是一個出了很多粗製濫造作品的領域,很多作者其實並不會條漫的分鏡,就算能分,也很少駕馭住複雜度太高的畫風。但這個漫畫的分鏡起碼沒有太多的閱讀障礙的同時畫風很複雜。每一張都是可以當壁紙的上色和構圖,人物稱得上很漂亮,上色有神秘氛圍,水墨風格的邊緣線……從這些方面來看應該是挑不出什麼毛病了。
或者不如說刷新了我對連載漫畫精度的認知——像《鬼刀》那樣的作品,畫面精細度當然是絕大多數漫畫都無法望其項背的,但作者是個大鴿子。而從更新頻率來看,《天》應該是一部穩定更新的商業漫畫,畫風複雜的同時分鏡、構圖、上色、勾線、後期都不拉胯,能做到這種完成度非常少見……
忽然間發現,我好像小瞧了現在的漫畫了,尤其是這種一直以來都有點兒了解,但又不是太了解的"商業古風"的漫畫。
我對古風漫畫的印象還停留在挺多年前了。伊吹五月沒火起來的時候,其實市面上的"古風"漫畫不像現在風格統一度這麼高。那個時候古風還不是個形容畫風的詞,而是個題材——伊吹五月在《漫友》的畫手中並不是太顯眼。那個時候她還是個新人,她的水墨水彩風格看起來也更適合插畫而非漫畫,至少不是那個時候的漫畫——就我個人來看,和她最像的不是哪一位漫畫家,而是畫《新蕾》插畫的呀呀,也是一位女性畫師。如果沒記錯的話,呀呀成名的時候,這種風格應該統稱叫"中國風",甚至還沒有"古風"的概念。
而那個時候《漫友》系的漫畫還是流行那種老一輩漫畫家的G筆尖和網點的黑白線條。在當時《漫友》和《知音漫客》上也不是完全沒有彩色的漫畫,甚至也有彩色的古風題材漫畫,但風格的確不太成熟,看的時候總覺得缺點什麼。
除此之外當時還有一種風格,就是更加商業化的、橙光立繪的那種風格,感覺像是從零幾年的一些路邊小書封面發展而來的,很像是真人油畫。放在現在的話,加點兒臺詞放在QQ空間裡,應該會非常的"有內味了"。這風格實在是過於商業化,而且這裡主要談的是漫畫,不提也罷。
後來伊吹五月的畫和《劍網三》產生了很強的化學反應,一下子就變得很為人所知,基本上屬於和劍網三彼此成就的狀態,甚至她的風格也演變成了一種流派,後來學她畫古風的背景、人物的人非常多。她也開始了漫畫的創作,用那種我曾經也以為完全沒法用來畫漫畫的畫風……雖然,是黑白漫畫。稍微有點被打臉了。
但是那時我想,雖然可以畫成還不錯的漫畫,但畫成彩漫肯定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什麼理由,就是單純的對老黑白漫畫有點偏執,就好像一開始看不慣四拼一,後來又看不慣條漫一樣……艹。
說到底,一個風格只要流行起來,就會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飛速的發展,發展……然後進化成完全無法理解的怪物。
就好像我到現在看到的漫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