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
這是實實在在的張三丰《太極拳經》中的口訣,歷史上張三丰本就是個武學宗師,他是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更是武學泰山北鬥,金庸小說有一個特點:歷史上了不起的人物,金老先生會給他一個更了不起的身份。所以王重陽、張三丰也一躍成為當時武林中的天下第一高手。
可惜一江春水一江濤,一山更比一山高。張三丰武功雖高,卻還是沒有另一個人高。
一、張三丰武功修為考證
金庸小說高手武學修為分為兩大塊,內力與招式。張三丰內功修為達到什麼水平呢?《倚天屠龍記》裡有原文記載:
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神鵰俠楊過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達此境界。
所以他的內功水平與楊過、郭靖、覺遠大師在同一水平區間。此外《倚天屠龍記》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九陽神功和少林派內功練到最高境界,可說難分高下。此時張無忌並未將「九陽神功」練到最高境界,因為他雖練全了,但並未經過數十年沉澱,正如練全「降龍十八掌」的耶律齊,掌法水平依然不如郭靖,原因就在於他沒有經過多年沉澱,所以達不到「降龍十八掌」最高境界。
張三丰內功與楊過、郭靖、張無忌處於同一水平區間,可見與少林內功最高境界相比,他還是略輸一籌。
再來看看張三丰的武功招式,張三丰自創了武當派絕技,但與少林寺七十二絕技相比還是不如,為何這麼說呢?來看看《天龍八部》一段原文記載:
枯榮大師再問:「以你所見,大理段氏的一陽指與少林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三門指法相較,孰優孰劣?」本因道:「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
少林七十二絕技大都差不了多少,眾所周知,一陽指淵深難測,乃一燈大師成名絕技,從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與一陽指的對比來看,少林七十二絕技,每一門其實都可以比肩一陽指,試問武當張三丰所創的武功難道每一門都能比肩一陽指嗎?
一經對比,武當派絕藝又不如少林七十二絕技了,明白這兩點,咱們便可以引出這位絕頂高手了。
二、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這句話的有一個典故,意思是說當年達摩祖師東渡中原,傳了五代,到六祖慧能後不再傳衣缽,而達摩老祖佛門心法終於在此時大行於天下,即所謂的「結果自然成」。達摩老祖,南印度人,南北朝時期東渡來到中原,世人稱其達摩,翻譯過來便是覺法之意,著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六種,在梁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如此傳奇人物,金老先生自然不會放過,眾所周知,達摩祖師曾於少室山閉關九年,因此金老先生便將他與少林寺聯繫在一起,並安排他傳了七十三門絕技給少林寺,分別為少林七十二絕技與一部內功心法——《易筋經》。
上文提到過,張三丰內功修為還是達不到少林內功最高境界,而達摩祖師乃《易筋經》創始人,少林內功源於《易筋經》,可見他的內功修為,正是少林內功修為最高境界的代表,第一回合,達摩祖師勝。
其次,少林七十二絕技每一門幾乎都可比擬一陽指絕學,這又是武當絕技比不了的,所以第二回合,張三丰還是輸給達摩祖師。
此外達摩祖師還有一個加分項,據傳聞,達摩祖師將《欏伽經》傳給他的二祖慧可禪師後,來到千聖寺,深夜忽得重病,卒然寂世(疑似被下毒),弟子們將其葬在了熊耳山。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起死回生了。
當時魏國有一位大臣名叫宋雲,奉命出使西域,此人常年在外,所以並不知曉達摩祖師這個人,然而當他回國途中,卻偶然在蔥嶺上遇到了一個奇怪的人,此人肩扛禪杖,手裡提著一隻鞋,自言要回西天,臨別之際,這位和尚囑託宋雲回京以後對任何人都不要說起他。可宋雲還是忍不住,這件事終於被魏孝靜帝,遂掘開達摩祖師棺木,結果發現達摩的屍體不見了,只有一隻鞋子留在棺內,而另一隻鞋。
自此達摩祖師也被世人當仙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