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杭州市交通「十三五」規劃公布,杭州西站初露端倪,當時初步選址在餘杭區倉前北區塊。
後來進一步確定,擬選址在320國道(東西大道)以東、良睦路以西、留祥路西延以南、老宣杭鐵路以北區塊。這個範圍還有點大。
這次交通專項規劃,明確了杭州西站的具體位置,在老宣杭線倉前貨運站位置附近。
前些日子,快報記者到現場探訪。
現場:菜地正在清理 甲魚也賣光了
倉前站北面有條400米長的村道「良倉線」,據說是杭州火車西站的建設中軸線。路邊立著「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石碑,一片稻茬泛著金黃;連片的蔬菜大棚開始拆除,菜農們蹲在深青的菜地裡,忙著把最後一批菜,收割,裝車。
一條小黃狗竄出來,弓腰齜牙朝我狂叫。這裡人少地多,在大棚裡收菜,家裡有人來不知道,所以菜農們家家養狗。狗主人老洪從屋裡出來,呵止小黃狗。
老洪的蔬菜大棚緊挨良倉線。這裡要建火車西站,老洪聽說了,他抖抖肩上的外套,抬手指著路對面一片稻茬地:「中心就在這裡嘞,來了好幾撥人鑽探,那邊還有鑽出來的土塊。」
老洪承包的地快到期了,村裡通知他要收回去,有些長周期的菜,讓他就不要種下去了。「每天有人開車從路上跑幾趟,喊:『該清了、該清了』!」眼下,老洪的10個大棚已經幾近清空,剩下一小片沒長好的青菜,他不準備割了,隨它們去了。
除了菜地,這裡還有兩個養殖場,一個養著山羊,一個養著甲魚。上周倉前街道工作人員去現場看過,山羊處理得還剩200多隻,甲魚已經賣光了。
土地到期不再對外承包,這是餘杭區推進「鄉村振興」,進行土地流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在為杭州西站建設做前期準備。街道工作人員告訴我,初步確定到5月底,要和全部土地承包戶籤訂協議,6月初開始進場清理。
村民:不管富村窮村,今後肯定會越變越好
杭州要建火車西站,外面信息傳得滿天飛,在西站擬選址區塊,猶如「颱風眼」,風平浪靜。
倉前站北側緊挨著兩個小村莊,當地人調侃稱它們:「富村」方家鬥、「窮村」荒田裡;如果杭州西站開建,這兩個村肯定是要遷的。
方家鬥村村民老薑對我的到訪異常興奮,他希望從我這裡確認聽了兩年多的傳言:「(火車西站)真的在我們這裡?是不是真的?我們老早聽說了!」
我跟老薑聊了我的看法,他也跟我講了「富村」的故事:光緒年間,方家鬥有個方姓年輕人,往來杭州與蘇州做水運生意,後成了富商,在村裡建了一大片徽派高牆大院。宅院很氣派,現在在方家鬥河堤岸邊,還能看到當時富商家鋪的大長條石,據說當時為了洗菜、洗衣服不被日曬雨淋,方家在河邊用實木建了座長廊。
「記者,採訪火車西站的」,老薑大手一揮,招呼附近幾個閒聊的村民過來。
「小夥子,是不是真的哦?都傳了好幾年了!」一個大姐問。「記者都來採訪,肯定是真的咯!」老薑提高嗓門。「那到現在沒看到動靜?」大姐反問。老薑馬上解釋:「政府肯定計劃好的,能都讓你知道?」
很快,大家把話題轉到了拆遷上,說附近某某村拆遷賠多少,某個親戚是怎麼賠的,又說這裡空氣好、跟別墅一樣,賠的錢要能在杭州買一棟別墅,如是等等。
荒田裡為什麼叫窮村?71歲的村民俞妙華聽說是這樣的:不知在哪個朝代,村裡有個人做了大官,都叫他吳天官(老俞的理解是,天大的官),吳天官喜歡聽戲,於是有人就把他的故事編排了本戲獻上去,這本戲共有十齣。吳天官看到戲本,覺得有點少,就在「十」上添了一撇,變成了「千出」,讓人拿回村裡演,也讓父老鄉親們都來看。
「一千出,要演三年,大家都去看戲了,地沒人種了,可不都是荒田了,所以就叫荒田裡了。」說完老俞也覺得不可信,連忙解釋說,這都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故事。
面對即將到來的巨變,村民王素梅略顯平靜:「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了,習慣了!讓我選還是住在這裡好。政府要建火車站嘛,是好事情,當然也要支持!」
根據規劃,圍繞杭州西站,這裡將打造一座10平方公裡的「倉前科創新城」。不管以前是富村窮村,可以肯定的是,今後這裡肯定會越變越好!
倉前站:最後一任站長說,5-10年後,這裡不比市中心差
如果不是杭州西站選址倉前站北側,恐怕杭州市民很少知道,這裡還有一個火車站。
倉前站隨著老宣杭鐵路建設而起,2005年,宣杭鐵路複線改造完成,老宣杭線和勾莊站(已撤銷)、三墩站(已撤銷)、倉前站等幾個小站,一起冷清下來。
現在,這裡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貨運基地,貨運列車照常開行,每天6趟,從這裡把聚丙乙烯等塑料原料,轉運到喬司站,然後重新編組,運送到上海、福建、江西、安徽、江蘇等地。
40歲出頭的陳華仁,是倉前站站長,他可能也是倉前站最後一任站長。
面對即將取而代之的杭州西站,陳華仁非常期待:「城市要發展,車站當然也要更新換代。別看現在這麼偏,過個5-10年,高鐵新城建起來,各種配套跟上來,這裡不比市中心差。」
規模:杭州第三大交通樞紐
去年7月,《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綜合交通規劃方案》公布,杭州西站定位隨之確定,一座鐵路、公路、航空、地鐵、水運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建成除火車東站、蕭山機場外的杭州第三大交通樞紐。
站臺規模上,可以確定的是,比杭州東站15臺30線略小些。
根據杭州市鐵路樞紐規劃,杭州西站未來將引入6條高鐵線。
近期規劃實施商合杭鐵路杭州至湖州段、杭州西站至杭黃鐵路連接線、滬乍杭鐵路、杭溫鐵路杭州至義烏段、杭臨績鐵路;遠期規劃實施滬杭城際複線。
今後,城西的市民從杭州西站出發,往西可去往合肥、商丘、武漢、西安、蘭州;往北可去往南京、北京;往東可去往嘉興、上海;往南可去往溫州、廈門、長沙、深圳、廣州等。
規劃:圍繞杭州西站 打造一座「倉前科創新城」
杭州西站規模上不及東站,不過周邊開發潛力巨大。根據《杭州西站樞紐地區核心區域設計暨概念規劃方案徵集公告》,杭州西站以車站和城市一體化TOD模式開發,以杭州西站為核心,未來將崛起一個可以媲美錢江新城的「倉前科創新城」。
杭州西站周邊開發大致分為三個圈層——
核心區是圍繞杭州西站,打造一個50-100公頃的樞紐綜合體,主要滿足城西居民出行和生活需要;
外層是城市核心區,圍繞樞紐綜合體,打造一座「站城一體、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3.0版現代化高鐵新城」,面積約3平方公裡;
等條件成熟後,依託區域周邊的夢想小鎮、阿里巴巴、浙江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園以及杭州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建設,圍繞高鐵新城規劃建設一座10平方公裡的「倉前科創新城」。
進度:力爭年底前開工 亞運會前建成
大家最關心的可能還是杭州西站什麼時候能建成,現在已經確定,要在2022年亞運會前投入使用。
2017年12月1日,杭州市西站樞紐開發有限公司登記註冊,註冊資金為80億,註冊地址為杭州市餘杭區倉前街道龍園路88號,股東為杭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杭州餘杭創新投資有限公司。
今年初,杭州市規劃局、市交投集團組織召開了杭州西站樞紐核心區設計暨概念規劃方案專家評審會,共有7個設計方案入選。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中國工程院院士、鐵總鑑定中心副總工韓志偉等9位專家,現場觀摩了方案模型,從整體結構、交通組織、體量流線、站城一體、經濟效益、生態平衡、產業協調等多方面逐個點評,投選出2套設計方案。標誌著鐵路杭州西站在落地建設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從近日召開的杭州市擁江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了解到,目前杭州西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規劃方案正在進行可研報批,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
專家們投選出的兩套設計方案,我們有過一面之緣。
一個側重與自然山水的融合,目標是打造一座位於「水之上,雲之下」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端莊大氣;一個注重與城市綜合體的銜接,四周布局四幢超高建築,高端現代。自然之美,未來之感,審計理念都和杭州城市未來發展高度契合。
最終哪個設計方案能從圖紙上走下來,成為真正的「杭州西站」,會不會有第三套方案半路殺出,要等正式批覆才能確定,我們拭目以待。
影響:提升杭州在長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度
高鐵,讓城市間點到點的距離快速縮短,其快速移動所產生的時空收斂效應,讓原本單體城市互相連接,擴大了經濟圈範圍,帶來了城市間、城鄉一體化發展。對於經濟圈中的首位城市而言,高鐵將促進經濟規模的整體增長,鞏固其在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
下圍棋,講究布設「棋眼」。杭州西站的建設,就猶如一顆「棋眼」,落子於此,盤活了整個老餘杭板塊。
據測算,普通市民乘坐公共運輸,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到杭州東站,需要1-1.5小時,到蕭山機場需要1.5-2小時。乘坐高鐵,這個時間已經到了上海、南京、溫州、上饒。
「平時不出遠門,在未來科技城工作還是很好的,一旦要出差,無論是去火車東站坐高鐵,還是去蕭山機場坐飛機,都特別麻煩。」在夢想小鎮工作的宋先生說。
杭州西站的建設,引入了商合杭、杭黃、杭溫、滬乍杭、杭臨績、滬杭城際複線等6條交通「大動脈」,構建了杭州到省內各地市1小時高鐵交通圈,打通了杭州至武漢的鐵路通道,開闢了杭州至上海、南京、溫州、合肥、西安等地的新通道,極大地方便市民出行。
同時,源源不斷的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將匯聚於此,形成巨大的人才、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大大提升城西科創大走廊對外商務出行效率,助力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發展。
對杭州來說,杭州西站將進一步完善南北向和東西向鐵路通道,提升杭州樞紐在長三角以及全國的地位和能級。
杭州西站的建設,也讓倉前板塊成為熱土。從西站的規劃位置來看,直接受益的是倉前和老餘杭。因為遠離杭州主城區,相對於杭州其他板塊,倉前和老餘杭發展相對緩慢,目前區域內的生活配套主要來自餘杭鎮。火車西站的落地,老餘杭和倉前將迎來爆發。
第二個受利好影響的無疑是倉前南面的未來科技城。有著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宏偉規劃,有著淘寶城等眾多高新產業的入駐,有著萬科、泰禾、合景等名企的加入,未來科技城發展迅猛,但交通一直是其心頭最大的痛。待火車西站建成後,未來科技城的人們只需坐上幾站地鐵,在火車西站乘車便可通達全國各大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