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拉真柱不僅是一座藝術珍品,還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

2021-01-08 小雷聊競技

羅馬的圖拉真廣場建於公元107年,以紀念圖拉真大帝遠徵羅馬尼亞的勝利。廣場旁邊是著名的圖拉真圓柱。圖拉真石柱(也翻譯成「圖拉真凱旋柱」)是一個30米高的圓柱體,由20塊希臘大理石製成。它的表面雕刻著一幅宏大的達契亞戰爭的圖畫。它雕刻精美,富麗堂皇。圖拉真圓柱仍然矗立在圖拉真廣場的廢墟上。圖拉真的石柱和一排排雕像構成了當時羅馬最壯觀的區域。

圖拉真是羅馬帝國五位智者中的第二位。他一生都在服兵役,留下了傑出的軍事成就,最終在戰鬥途中因病去世。在他的統治期間,他成功地將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展到東部的兩個河流流域,西部是英國,南部是埃及,北部是萊茵河,使地中海成為當時羅馬帝國的內海。

公元2世紀是羅馬帝國實施對外擴張政策的一個重要時期。當時,羅馬皇帝圖拉真通過徵服達契亞(現在大部分在羅馬尼亞)幾次擴張了羅馬的領土。為了紀念徵服達契亞,羅馬皇帝圖拉真不僅在各地修建了大型建築,還在羅馬修建了一些紀念建築。圖拉真廣場是當時羅馬最大的廣場。整個廣場的主樓建於公元112年。

圖拉真圓柱由大馬士革建築師阿波羅多斯建造,於113年完工。圖拉真圓柱屬於多裡克圓柱建築,以其精美的浮雕而聞名。圖拉真柱的淨高為29.55米,其中底座的總高度為35.27米。柱體由20個直徑4米、重40噸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組成,其外表面由23次環繞柱體的總長度超過200米的浮雕環繞。在圓柱內部,有185個螺旋樓梯直接通向圓柱的頂部。作為羅馬皇帝崇拜的象徵,設計師的構思技巧極其巧妙。

根據古代硬幣,早期圖拉真石柱的首都是一隻巨大的鳥,可能是一隻鷹,後來被一尊圖拉真雕像取代,但在漫長的中世紀戰役中失去了圖拉真雕像。1588年,教皇西斯五世下令將聖彼得雕像放在圓柱的頂部。

整個圓柱被一個200米長的帶狀浮雕包圍著,這個雕塑圍繞圓柱長達23周。整張照片展示了圖拉真用他的軍隊徵服達契亞的戰爭。這幅長長的捲軸浮雕詳細記錄了圖拉真親自帶領軍隊穿越山川、日夜奮戰的經歷。整個浮雕的中心是讚美帝國的功勳和崇尚武力的權威。當然,為了迎合這位喜出望外的皇帝的口味,歪曲歷史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這裡記錄的事件是根據實際戰場情況描述的。所有的人物、軍事裝備、戰爭面貌和民族特色都符合歷史現實。它給後人留下了非常珍貴的形象,如行軍方式、兵器外觀、地理環境等,具有經得起歷史考證的文獻價值。因此,帝君紀公柱的遠徵,不僅是一件藝術品,也是一份珍貴的文獻。

柱身花邊的浮雕上總共描繪了2500個字符。採用前向散射透視法,生動自由地形成不同場景的窄條狀畫面,層次複雜,細節瑣碎,令人不得不讚嘆設計。

從專欄的構成來看,它也有許多優點。首先,它使用淺浮雕的方法。人物的構成緊湊,廣闊的戰爭場景被慢慢引入,沒有混亂。此外,還有緩緩流淌的多瑙河、地平線上的羅馬前哨、著火的房屋、橋梁、帳篷、城堡等。穿過河流。所有這些構成了一本極其豐富的戰爭圖畫書。為了突出圖拉真大帝的形象,圖拉真的形象在這個圖拉真石柱上前後出現了90多次。

圖拉真圓柱在2000年後仍然矗立在圖拉真廣場上,這是一個奇蹟。整個圖拉真廣場的風格似乎是指東方君主制的建築特徵。它不僅在軸線上對稱,而且在深度上有多層次的布局。在將近300米的深度,這些建築在外觀、大小、開合、明暗方面以空間交替的方式交替。讓藝術雕塑和建築相互交替。這一系列的交替也反映了當時建築藝術的模式,也醞釀著羅馬建築藝術高潮的到來

相關焦點

  • 圖拉真柱:一圈一圈的精美細緻的雕刻,圖拉真的勝利紀念!
    圖拉真柱位於義大利羅馬奎利那爾山邊的圖拉真廣場,為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所立,以紀念圖拉真勝利徵服達西亞。該柱由大馬士革建築師大馬士革的阿波羅多洛斯建造,於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聞名。圖拉真柱淨高30米,包括基座總高38米。
  • 法國國慶來臨之際,從羅浮宮與館藏珍品中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
    八十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羅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應徵者都是法國及其它國家著名建築師。最後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十五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徵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 創變:羅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百年歷史
    原標題:羅浮宮的創變:「羅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側記 就是從這時起,無論是封建還是共和,法國每一位元首,都不斷在對這座宮殿進行修繕和充實——十四世紀,查理五世將防禦城堡改造為豪華宮殿,使其正式成為皇家珍玩和檔案的收藏之所;1546年,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原城堡的基礎上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建造起新的王宮,保留至今;此後歷時三百餘年,經過近十位君主不斷擴建,最終形成一座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 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除了外在建築規模的變化,羅浮宮也以王室收藏為始
  • 聖彼得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還是一座藝術寶庫
    聖彼得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還是一座藝術寶庫聖彼得大教堂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中心梵蒂岡的聖彼得廣場的西南面,它是梵蒂岡教廷的主要大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和最大的圓頂建築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公元4世紀初,君土坦丁大帝宣布皈依基督教,想起那位冤死的彼得,自然替祖先感到愧疚,就宣布在他當年傳經布道的地方建一座長方形的會堂。君士坦丁大帝死後,這裡變成了他的墓地。公元326年,羅馬人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墓上興建起了一座教堂,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堂之一,史稱舊彼得教堂。
  • 舉世矚目,藝術殿堂:羅浮宮—法國歷史最悠久的王宮
    法國羅浮宮(Louvre Museum)始建於1204年,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同時,羅浮宮也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這裡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裡生活。
  • 一座會生長的博物館,從古至今,梵蒂岡有世上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
    許多人都這樣認為,不管去何處旅行,都應該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因為這個地方所有的歷史,都藏在博物館裡面看著裡面的每一件藏品,我們仿佛在看流動的時間,從中看到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藝術的更迭。共擁有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館藏匯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精華,都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從古至今,梵蒂岡一直是藝術的聖地。倘若說地理因素主宰命運,那麼梵蒂岡博物館擁有世上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則是順理成章之事。館中收藏有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和提香等諸位大師之作。
  • 西藏首批「雲共享」珍貴古籍文獻今日上線
    新華社拉薩4月25日電(記者春拉)西藏自治區圖書館首批「雲共享」館藏珍貴古籍文獻25日正式上線試運行,標誌西藏邁入古籍文獻「雲閱讀」時代。這次試運行上線的首批珍貴古籍文獻總計達50函、6581葉,內容涉及藏族歷代學者傳記、西藏歷史及各地佛教史等,其中包括《阿底峽大師傳》(寫本)、《阿底峽大師自傳》(寫本)、《瑪爾巴譯師傳》(阿里貢塘刻本)、《薩迦班智達傳》(公元17世紀刻本)、《夏魯譯師傳》(朱印刻本)、《薩迦世系之稀奇寶典》(17世紀刻本)、《漢地佛教史》(刻本)、《青史》(15世紀刻本)、《
  • 西藏首批「雲共享」 珍貴古籍文獻上線試運行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獲悉,該館首批「雲共享」館藏珍貴古籍文獻已經上線試運行,標誌西藏邁入古籍文獻「雲閱讀」時代。  此次試運行上線的首批珍貴古籍文獻總計達50函、6581葉,內容涉及藏族歷代學者傳記、西藏歷史及各地佛教史等,其中包括《阿底峽大師傳》(寫本)、《阿底峽大師自傳》(寫本)、《瑪爾巴譯師傳》(阿里貢塘刻本)、《薩迦班智達傳》(公元17世紀刻本)、《夏魯譯師傳》(朱印刻本)、《薩迦世系之稀奇寶典》(17世紀刻本)、《漢地佛教史》(刻本)、《青史》(15世紀刻本)、《布頓教派史》(刻本)等
  • 中國紙紮——緬懷死人的藝術!卻登上巴黎時裝周,成為他們的珍品
    中國紙紮——緬懷死人的藝術!卻登上巴黎時裝周,成為他們的珍品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可以說是非常值得我們自豪的一件事,很多的歷史文化傳統代代相傳從未斷絕過。特別是在緬懷先人上有很多方式方法,不管是燒紙錢、紙紮都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種紀念方式。
  • 「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展覽現場多元風格作品與文獻作品一起展現深圳當代藝術的脈絡——由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項目支持,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主辦的「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日前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雲中心開幕。
  • 中國文物珍品日本展出回顧:這些藝術珍品,國內罕有聽聞
    過去的一年,筆者前往日本關西地區的奈良,探訪了唐代文物雲集的正倉院展,同時也發現關西有其他的一些博物館也在舉辦優質的展覽,其中還能看到不少來自中國的藝術珍品,都是國內罕有聽聞的。日本至今仍在使用漢字,而且日語中的假名拼音其實也源自漢字,所以漢字歷史的研究在日本一直很受重視。這次特展從商代青銅器上的金文開始介紹,到隋唐時代珍貴的書法作品,最後還能看到漢字傳入日本後的變遷。2019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人們往往認為甲骨文就是最早的漢字,但其實青銅器上的金文也一樣古老,而且字體更接近當時的標準形態。
  • 藝術薰陶:他被稱為法國版拉斐爾,畫中的哲學你能否參悟?
    尼古拉·普桑的圖拉真柱在巴黎看到王室收藏大量拉斐爾追隨者所做的繪畫、羅馬雕像和浮雕,普桑也開始熟悉古典藝術的世界。普桑也以熱衷研究創作主題、閱讀所有相關文獻後立即大筆勾畫構圖而聞名。在1629至1630年間,普桑生了一場重病,當時義大利正爆發瘟疫。普桑康復之後,在繪畫上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從巴洛克轉向希臘神話和上古世紀的古典時期。1640至1642年,普桑不甚情願地回到法國為國王路易13世工作,替他裝飾羅浮宮的大畫廊。
  • 「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一場以「時間」為主題詞的當代藝術展覽拉開帷幕。10月30日,「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雲中心舉辦開幕式,展覽集合了深圳市20餘家美術機構的藏品及文獻,對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為觀眾勾勒出深圳當代藝術40年的大致面貌。
  • 這一份PPT,帶你看盡全球十三座博物館
    ▲如何逛一座百科全書式的博物館?不久前《三聯生活周刊》曾經推出了大英博物館的封面專題報導,讀者不僅反響熱烈,雜誌也銷售一空,數次加印。,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近千年來,羅浮宮守望和見證了法國文明變革的全過程。
  • 【非遺擷英】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nbsp&nbsp&nbsp&nbsp日前,甘肅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行《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池哥晝》《哈薩克族阿依特斯》以及白龍江流域藏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電視紀錄片《江河萬古流》4部非遺影像製品,以鏡頭語言深入生活現場,記錄非遺傳承過程和原貌,留下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 勾勒深圳當代藝術40年 「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一場以「時間」為主題詞的當代藝術展覽拉開帷幕。10月30日,「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雲中心舉辦開幕式,展覽集合了深圳市20餘家美術機構的藏品及文獻,對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為觀眾勾勒出深圳當代藝術40年的大致面貌。
  • 5700餘件重磅珍品即將亮相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
    如約而至的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共計38個專場,5700餘件重磅珍品,包括中國書畫、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古籍善本、名人手跡、郵品錢幣、珠寶翡翠、佳釀臻茗等各門類,將繼續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現藝術世界的魅力和藝術品市場的潛力。無限美好,無盡驚喜,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