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北外灘|芥川龍之介與萬歲館(上)

2020-12-10 上海虹口shhk

芥川龍之介與萬歲館(上)

在今天上海虹口北外灘地區的東長治路(以前稱為熙華德路Seward Road )與閔行路街頭,仍然佇立著一幢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三層紅磚建築(頂部帶有「老虎窗」,裡面實際有四層樓)。這幢房子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初建於1904年,早期來滬的日本人在此開建了一家旅館曰「萬歲館」,一直到1933年遷移至閔行路對面新建的角田公寓內,這幢樓房今天幸好也留存著,外牆為褐色耐火磚的五層樓現代樣式公寓(最上一層似乎是後來加蓋的),鋼窗。1921年3月30日,剛剛抵達上海的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就下榻在早期的「萬歲館」裡。

▲位於今東長治路與閔行路口的萬歲館舊址(閔行路一側外立面)

芥川本人在來上海之前,就已享譽日本文壇,出版了5本短篇小說集,引起魯迅等人的關注,魯迅特意翻譯了他的小說《鼻子》和《羅生門》(這篇小說1951年被大導演黑澤明改編拍攝為同名電影,獲得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榮譽獎),刊登在了1921年的北京《晨報》上。1927年,開明書店出版了魯迅等翻譯的《芥川龍之介集》。

那麼,1921年的春天,芥川為何會到上海來呢?他到中國來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原來,芥川自少年時代起,就一直對中國懷抱著一種憧憬 ,他想自己來體驗、體會、體味一下曾經在他的頭腦中疊現過無數次的中國圖景。芥川1892年出生於東京,原本姓新原,其生父在幕府末年是長州藩屬下的一名炮兵 ,明治以後來到東京,經營一家銷售牛奶的小公司「耕牧舍」。可是芥川出生8個月之後,他的生母患了精神病,無法哺育他,就把他過繼給了沒有孩子的大舅父家,因而改姓芥川。舅父舅母視他如己出,而他的一位沒有出嫁的大姨也同他們居住在一起。這三位長者都受過不錯的教育,也比較有教養,家中有不少藏書和藝術品,芥川自幼浸淫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逐漸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他在11歲時,在自家的書箱內翻到了一本改編成日文本的《西遊記》,他後來回憶說:「孩提時代最喜歡讀的書是《西遊記》。這些至今仍然是我喜愛讀的書。這一類富有比喻意義的傑作,我想在西洋恐怕連一本也沒有。名氣很響的班揚的《天路歷程》,畢竟敵不過《西遊記》。還有,《水滸傳》也是一本我喜歡讀的書,至今仍然愛讀。有一個時期,《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將的姓名我也全部背下來了。」

▲芥川龍之介( 1892—1927)

年長以後,芥川專門花過工夫研習漢文(文言文),具備了良好的漢文習讀能力。說起研習漢文,1898年,他在進人江東小學念書不久,課餘就跟隨一位名曰大野勘一的老師學習漢文和英文,此後,就能依據日本的訓讀法來直接閱讀漢詩漢文了。他自己曾說,中學時讀了不少漢詩。他比較喜歡的詩人中,有晚唐詩人許渾和唐末宋初的詩人李九齡,尤其愛讀許渾的《丁卯集》。在芥川舊有的藏物中,漢籍共有188 種1177冊,其中有《元詩選》《太平廣記》《唐代叢書》《佩文韻府》《聊齋志異》等,可見他在漢詩漢文方面的修養。

此外,芥川對於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也頗為喜愛。中國畫家中,他尤其喜愛元四家之一的倪瓚和明末清初的惲南田,在他1919年的日錄中記述說:「今日購雲南天畫集、雲林六墨。」他還專門撰寫過《中國的面》,對諸種自己寓目的畫作逐一進行了評論,顯出他在這一領域的造詣。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往事》北外灘專欄

文/徐靜波

講述人:陸強

視 覺:安安

相關焦點

  • 文豪野犬 芥川龍之介 男生頭像
    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
  • 《絕筆》:芥川龍之介對世界最後的告白
    ——芥川龍之介讀書越多,越知道自己無知。芥川龍之介其人在讀《絕筆》這本書之前,從來沒聽說過芥川龍之介寫的任何小說。但看到本書譯者魯迅、夏丏尊等這些大咖,想必其作品在文學界有一定分量。於是進一步去了解其人:芥川龍之介,日本近代小說家,有「鬼才」之譽,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三巨匠之一。
  • 夜讀北外灘|百老匯大戲院
    END● 2020-10-04 夜讀北外灘 | 《上海年鑑(1852)》中的北外灘(一)關於北外灘的兩個線索● 2020-10-07 夜讀北外灘 |《上海年鑑(1852)》中的北外灘(二)關於虹口的五個關鍵詞●2020-10-11 夜讀北外灘 | 江南製造局與虹口的因緣際會(一)虹口建局● 2020-10-14 夜讀北外灘 | 江南製造局與虹口的因緣際會
  • 芥川龍之介與在華日本「戲通」
    芥川還在筆記本上,記錄了這一唱段的全部唱詞。  波多野乾一也畢業於東亞同文書院,與村田孜郎同期。畢業後進入大阪朝日新聞社,1915年到北平留學,後歷任東京日日新聞社、大阪每日新聞社北京特派員,成為主要研究中國政治運動的評論家。1922年出版的《中國劇五百番》(1940年改版為《中國劇大觀》)與1925年出版的《中國劇及其名優》,成為他鑽研中國戲曲、整理戲劇史料方面的重要著述。
  • 良笑社推出Orange Rouge《野犬文豪》芥川龍之介機場版粘土人
    良笑社GoodSmile與MaxFactory聯合推出的男性角色品牌「Orange Rouge」為慶祝品牌成立5周年公開了新產品,來自《野犬文豪》的「港區黑幫的走狗」芥川龍之介機場版粘土人。預定於2020年12月發售,官方建議售價4182日元(約合人民幣276元)。
  • 《上海的芥川龍之介》:這穿越百年的目光,NHK比誰都要大膽
    每年到年底的時候,日本各電視臺總喜歡重拍一些日本文學大師的作品,今年我們迎來的是改編自日本文學大師芥川龍之介《上海遊記》的《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提到芥川龍之介,稍微了解一點世界文學史的官人,應該都至少聽說過他的名字。
  • 池上遼一改編芥川龍之介名作《地獄變》:令人心生恐怖的屏風
    1918芥川龍之介《地獄變》1997年,53歲的日本時代劇漫畫大師池上遼一創作了一系列根據日本近代小說改編的漫畫,其中一篇就是芥川龍之介191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地獄變》。池上遼一出生於福井縣越前市,50年代上小學時就非常喜歡看一種被稱為「貸本漫畫」的租借漫畫書,並從此決定走上漫畫之路,60年代成為
  • 新番動畫《文豪與鍊金術師》復播,芥川龍之介親眼見證書毀人亡
    這是兩個少年經歷的悲劇,芥川龍之介從旁觀者的角度,見證了整個過程。一個名叫陽司的少年,享受著現代校園生活,沒有多麼刻苦學習,也沒有差到要重視學業的地步。他身邊有一群經常一起玩的同學,在男生中很普通,唯一與眾不同的就是沒有過女朋友,也不像其他男生那麼渴望女朋友。
  • 百年經典《羅生門》探求人生意義與價值必讀,芥川龍之介名篇
    芥川塑有短篇小說「鬼才」之稱,一生著作150餘篇,篇篇經典。他慣於在細碎平常的事物中,挖掘出人性的利己本質,無情鞭撻著人世間的醜惡現實。何為人性?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人要怎樣活過一生?透過他細膩的筆觸、簡潔的文字、精巧的架構,令人拍案叫絕,又猝不及防地聲聲擊扣著心靈。
  • 文豪野犬:芥川龍之介與中島敦超華麗的戰鬥,嗑一下這對CP!
    芥川龍之介與中島敦超華麗的戰鬥,嗑一下這對CP!《文豪野犬》中第一季有一場超級華麗的戰鬥,就是芥川龍之介對戰中島敦。中島敦和鏡花準備在警署的門前,被龍之介擄走,因為敦被懸賞了70億,所以龍之介要拿他去交易。後來武裝偵探社的人來救敦,鏡花也不惜與龍之介同歸於盡,只為讓敦逃走。
  • 池上遼一改編芥川龍之介名作《地獄變》:令人心生恐怖的屏風
    1918芥川龍之介《地獄變》1997年,53歲的日本時代劇漫畫大師池上遼一創作了一系列根據日本近代小說改編的漫畫,其中一篇就是芥川龍之介191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地獄變》。池上遼一出生於福井縣越前市,50年代上小學時就非常喜歡看一種被稱為「貸本漫畫」的租借漫畫書,並從此決定走上漫畫之路,60年代成為日本妖怪漫畫之父水木茂的助手,學習了將近一年半的漫畫創作。
  • 芥川龍之介:不愛魔都愛帝都
    在中國,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是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作家之一,就排名來說,大約緊跟夏目漱石,穩居第二。這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芥川文學獎,二是《羅生門》等電影,最近又多了一部新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可是,芥川獎是在芥川歿後,由菊池寬創設的純文學獎項;《羅生門》雖然是芥川的小說,但廣為國人所知者,與其說是小說原著,毋寧說是導演黑澤明。
  • 當你看不清人性時,就讀一讀芥川龍之介的小說
    而事實上,《羅生門》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兩個短篇小說《羅生門》和《竹林中》,並且故事主體主要是後者。「羅生門」一詞本身並沒有如今被賦予的意義,只不過因為這部電影太出名了。那麼,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羅生門》究竟講述了什麼故事呢?羅生門,其實就是日本平安時代首都的正南門羅城門。在小說中,這個城門已是十分破敗,成了無名屍體的棄置地,氣氛陰森恐怖。
  • 《文豪野犬》芥川龍之介:冷酷卻執著的殺手
    刪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個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芥川龍之介是一個童年不幸的孩子,早時與多個小夥伴相依為命,但是偶然間撞破了一個組織的秘密,同伴被殺害,準備去為同伴報仇的他卻被太宰治搶先了一步。將錢視為身外之物的他選擇了加入黑手黨,開始了他的生涯。
  • 今日讀書—芥川龍之介短篇《蜘蛛絲》
    當我了解到《蜘蛛絲》是芥川龍之介在兒童雜誌發表的童話短篇作品時,是十分吃驚的。因為《蜘蛛絲》講述的是一個作惡多端的江洋大盜在墜入地獄後,佛陀念在他在世時救過一隻蜘蛛而垂下蜘蛛絲助他逃離地獄,卻因他一心只想著自己活下去而被佛陀收回了蜘蛛絲,最終再度墜入地獄的故事。怎麼看它都與童話相去甚遠。
  • 同為日本近代文豪,為何森鷗外知名度遠不如芥川龍之介與夏目漱石
    相較起來,國內翻譯引進的夏目漱石與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則要多上許多。至少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心》《哥兒》《少爺》等作品都是耳熟能詳的。至於芥川則更不用多說,無論是其代表短篇小說,還是融匯了個人見解的雜文,均在國內有所引進。單從作品翻譯引進的數量來看,芥川和夏目就已勝了一籌,而越多的引進,意味著越多的曝光機會,國內讀者了解到這二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文豪野犬:霸道總裁出沒,「羅生門」下的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所處的時代比中島敦要早20年左右,兩人的境遇雖然不同但是又有些相似之處。芥川龍之介舊姓新原,是牛奶小店家的兒子。遺憾的是在他九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生母得了瘋病,他便被送到舅舅家撫養,然而他十歲的時候生母還是去世了。兩年後,他被生父銷掉新原家戶籍,自此他正式成為舅父芥川家的養子。在幾代都是書香門第的芥川家下的薰陶下,芥川龍之介的文學素養漸漸養成。
  • 芥川龍之介《上海遊記》:100年前,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
    據說將桃酥沾滿露露的鮮血,分而食之,仿佛親人的血液會一直在吃掉它的人的身體裡流淌。這是電視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所描繪的一個日本人眼裡100年前的中國。短短70分鐘,世態炎涼,人性冷暖,都隨著漫長的畫卷徐徐展開。
  • 讀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當你走投無路之時,你會選擇做個不擇手段的強盜?還是選擇做個本本分分的老實人呢?都說,善惡只在一念之間。讀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作者清楚地為你講述了一個僕人從善人演變成惡人的過程,讀來讓人毛骨悚然。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靠拔死人頭髮為生,卻被一個男人扒光衣服
    在1915年,芥川龍之介以柳川隆之介的筆名,在《帝國文學》上發表《羅生門》,自此以後,日本文壇就有了他的一席之地,而這時的芥川龍之介才23歲,風華正茂時,成為了日本的一大文學家。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著名作家、小說家,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