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傷亡最為慘烈的一個戰場,根據後來蘇聯的統計,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傷亡人數接近3000萬人,另外還有2000多萬的平民傷亡。據說在二戰結束後,整個蘇聯,上到蘇聯的領袖史達林,下到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機會找不到一個家庭在戰爭中沒有損失人口。
蘇聯巨大的人口損失一直對現在都有很深的影響,現在前蘇聯的各加盟國普遍都存在著男女比例不平衡的情況。二戰爆發前的蘇聯,軍隊數量眾多,武器裝備也是比較先進的,堪稱世界軍事強國,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居然在戰爭中遭受了如此慘重的損失,這足以見得德國軍隊戰鬥力的強悍。即使在蘇德戰場後的最後一場戰役—柏林戰役,德軍還是給蘇軍造成了沉重的傷亡代價。
在柏林戰役中,蘇軍集中了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另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時守衛柏林的德軍有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裝甲師。共80萬人,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加上柏林市區百姓組織的武裝,有上百萬人。德軍雖然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但是在武器裝備方面其實並不差。
1945年4月29日,蘇軍衝入了國會大廈前的廣場,當場被德軍的機槍打成馬蜂窩,雙方圍繞著帝國大廈,也就是德國國會大廈進行了一場慘烈的廝殺,德軍當時在國會內部布置了1500人,其中1000人是黨衛軍。德軍的機槍並沒有嚇住蘇軍前進的步伐,吃了虧的蘇軍重新組織人馬殺向帝國大廈,結果德軍在國會大廈布置了無數個射擊孔,架設了大量的機槍,德軍用MG42、MG34機槍進行瘋狂的掃射,他們也並不在乎自己使用多少子彈。
蘇軍被德軍的機槍壓制的死死的,狙擊手也無法對德軍機槍手進行有效殺傷。最後,蘇軍找來了幾輛裹著破棉被的坦克開進廣場,但是立刻遭到德軍最後一輛坦克和PAK40型反坦克炮,還有國會大廈內部守軍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反擊,蘇軍的坦克直接被掀翻。國會大廈附近的零散德軍聽到槍聲後,也紛紛從遠處滲透進來,攻擊蘇軍的後方,蘇軍不得不重新構築防線。
30日凌晨,總理府被攻陷,希特勒自殺。蘇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員庫茲涅佐夫上將調集他能調動的全部炮火,對國會大廈進行大規模的炮擊。但是等到蘇軍以為德軍已經被炮火造成沉重傷亡,再次到了廣場時,又被德軍的機槍打成了篩子。30日下午六點,又有兩個師的蘇軍投入戰鬥,憑藉人數優勢衝進了國會大廈內部。
蘇軍本以為進入國會大廈內部,德軍就不會再抵抗了,但是沒想到德軍的抵抗依然很頑強,雙方一間房子一間房子的爭奪,德軍用手雷抵擋蘇軍,蘇軍則用繳獲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開路,有的一間會議室就有幾十名雙方的官兵在進行白刃戰。雙方甚至在室內用起了重機槍,隔著牆壁就向對面的牆壁掃射。1945年4月30日21點50分,蘇軍終於徹底佔領了國會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