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第三帝國的終結之戰

2020-12-22 騰訊網

1945年4月16日至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納粹德國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

那麼,柏林戰役的背景是什麼?

希特勒的獨裁帝國瀕臨崩潰。從1944年開始,納粹德國的失敗已經無法避免,諾曼第登陸打開了歐洲的第二戰場,並且殲滅了德軍最後一支強大的裝甲集群。蘇軍同期發起了「巴格拉季昂攻勢」,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波羅的海三國失守,截止到攻勢結束,蘇軍一直推進至維斯瓦河一線,距離柏林只有百餘公裡;在1945年春天,蘇軍攻陷華沙並繼續向前推進,距離柏林已經不足70公裡,在南部也於4月13日奪取了維也納。德軍雖然在一系列的反擊中給蘇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對整體局勢已經無力回天。

1944年在東線作戰的德軍黑豹坦克

蘇軍從1945年3月就開始準備進攻柏林,陸續掃清包括要塞城市屈斯特林在內的諸多德軍城市據點,打通道路的同時也在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在德國本土南部,德軍最後一次解圍布雷斯勞的努力也以失敗告終,雖然能夠取得勞班戰役這樣的戰術勝利,但是這已經是德軍在1945年的極限了。

1945年4月9日,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向蘇軍投降。隨後,蘇軍得以將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調動到柏林前線,並且配合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更南邊由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共同做好了向柏林發起進攻的最後準備。這三支蘇聯方面軍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打擊力量,總計擁有250萬名士兵、近7000輛坦克和裝甲車、45000門身管火炮和火箭炮,他們還得到了7500架各型飛機組成的強大航空兵團的支援。他們對於接下來對柏林的進攻充滿信心。

勢在必得的蘇軍集結了龐大的兵力

德軍也為了自己保衛首都的最後一戰拼盡了全力,儘管物資、兵員嚴重不足,西線還在魯爾地區和英美盟軍持續作戰,德軍仍然為保衛柏林集結了一百萬士兵,1500輛坦克和突擊炮、9000門身管火炮和火箭炮,並竭盡全力的拼湊了2000多架各型戰機。但是,這一組數據之中充滿了水分,由老弱病殘拼湊而成的「人民衝鋒隊」難堪重任,他們裝備低劣且士氣低迷,很明顯,德軍自己對於這些老弱殘兵,幾乎不抱有什麼期望,從未將他們放在第一線上。真正被寄予厚望的,仍然是那些久經沙場的步兵師和裝甲師,這些部隊儘管也在承受著建制不整且重裝備不足的折磨,但是士氣高昂且作戰經驗豐富。不過油料不足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嚴重限制裝甲部隊和空軍的發揮。

比起讓人感到絕望的兵力、兵器的情況,兩支承擔著守衛柏林的重任的德軍集團軍群的指揮官,還是多少讓人心裏面有些信心的。3月20日,海因裡希大將接替了希姆萊,擔任維斯瓦河集團軍群司令一職,他是德軍中最出色的指揮官之一。在他的部署下,維斯瓦河集團軍群於四月完成了防禦準備,直面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中央集團軍群由舍爾納大將指揮也做好了戰鬥準備,這位以嚴厲而著稱的德國將軍剛剛在勞班給科涅夫留下了慘痛回憶。雙方劍拔弩張,為最後一戰蓄勢待發。

那麼,戰爭的具體經過如何呢?

第一階段,打開柏林之鎖——突破奧得河與澤勞高地的戰鬥

朱可夫選擇了最近的一條進攻路線,就是突破奧得河防線,沿著帝國一號高速路直取柏林,從地圖上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卻並不容易通過。這裡除了奧得河天險,還有澤勞高地,這座高地高出奧得河西岸幾十米,駐守著布塞指揮的第九集團軍,佔據了高地的德軍居高臨下,防線易守難攻。而在高地的北面駐守著曼陀菲爾指揮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同樣沿著奧得河一線布防,抵禦羅科索夫斯基的進攻。

1945年4月16日凌晨,朱可夫親臨前沿指揮所,準備看著他醞釀了數個月的好戲在今天開場,凌晨四點整,伴隨著三發紅色信號彈的升起,143部大口徑探照燈的燈光照亮前線,與此同時,數千門蘇軍火炮的轟鳴劃破夜空,蘇軍開始了進攻前的火力準備,柏林戰役正式打響。朱可夫在第一輪炮擊就竭盡全力,力圖以強大的炮火徹底摧毀當面的德軍。然而,布塞的部隊已經提前撤退到了第二道防線,躲開了蘇軍這輪致命的炮火。隨後發起衝鋒的蘇軍步兵卻發現,探照燈的燈光被炮擊激起的煙塵反射了回來,不僅無法看清前方,反倒暴露了自己的目標,已經返回了防禦工事的德軍猛烈開火,蘇軍進攻部隊傷亡慘重,澤勞高地前的開闊地上轉眼之間就留下了無數燃燒的坦克殘骸和蘇軍士兵的屍體,截止到中午蘇軍竟然僅僅推進了兩公裡不到,德軍在個別地段甚至使用裝甲預備隊發動了反擊。進攻的一再受阻令朱可夫萬分焦急,他只能請示史達林,提前投入兩個坦克集團軍,而為了刺激自己的這名愛將,史達林「恰到好處」的向他通告了科涅夫已經由南向北對柏林發起進攻的消息,此舉更是加劇了朱可夫的急躁。

佔據地利的德國守軍在戰役初期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16日下午四點半,蘇聯的兩個坦克集團軍投入了突擊,但是前線的道路已經被之前留下的坦克殘骸堵死,蘇軍坦克只能沿著幾條有限的道路緩慢前進,速度並不比步兵快多少,德軍使用了手中的所有武器瘋狂招呼這些坦克,從步兵手中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到掩體裡面部署的88毫米炮,再到黑豹坦克和突擊炮。越來越多的殘骸堵住了後續部隊前進的道路,蘇軍只能一次次的使用炮擊轟開道路,但是收效甚微,還給自己人製造了更多的混亂,澤勞高地已經完全淪為了一片混亂的戰場。對於蘇軍來說,4月16日的開局是極其令人沮喪的,前線部隊僅僅推進了四五公裡,頂進了德軍的第一道防禦陣地,但是完全沒有將德軍的防線摧毀,可以說,第一天的戰鬥,蘇軍的縱深作戰完全失敗。第二天蘇軍繼續進攻,海因裡希也為第九集團軍調來了支援部隊,其中包括了裝甲兵,這些部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蘇軍在持續了一上午的進攻中終於勉強撕開了高地南部德軍的防線,但是卻馬上遭到了預備隊的反擊,其中甚至還包括了黨衛軍第502重裝甲營的虎王重型坦克,缺口被馬上堵了起來。比起南部的僵局,北部的進展稍好一些,昨日已經遭到較大損失的第9傘兵師的防線被撕開,蘇軍在部分地段突破了14公裡左右。但是從整體來看,蘇軍仍然只推進了10公裡不到,只部分的撕開了德軍的第二道防線,並未能夠瓦解澤勞高地的防禦。直到第四天,蘇軍才完全的擊潰了第九集團軍,佔領了澤勞高地並且打通了高速公路,此時的柏林城已經失去了屏障,完全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階段,帝國落日——柏林市內的戰鬥與德軍的投降

在澤勞高地和高速公路相繼失守,以及奧得河防線被全面突破之後,柏林外圍守不住了,德軍只能退入柏林城內準備展開巷戰,城市籠罩在絕望的氣氛之中。4月20日,希特勒度過了其人生的最後一個生日,五天之後,蘇軍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並開始攻城。

防禦柏林的德國軍隊成分極其複雜,包括國防軍、黨衛軍和警察,還有大量的人民衝鋒隊,其中最具戰鬥力的無疑是國防軍的「明謝貝格」裝甲師和黨衛軍第11「北歐」裝甲擲彈兵師,前者為守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坦克支援,後者的頑抗在城市戰中給蘇軍留下深刻印象。

雙方在每一條街巷中都展開了血腥的逐屋爭奪,蘇軍一步一步的向著國會大廈和布蘭登堡門等重要的象徵性建築物推進,德軍頑強抵抗,蘇軍在巷戰中蒙受了慘重的損失,之後統計,柏林戰役期間,蘇軍每日平均都要付出15000人傷亡的代價;但是因為實力上的絕對差距,德軍的防禦逐漸瓦解,4月29日的時候,德軍已經丟失了大部分城區,退守到圍繞著元首地堡和國會大廈等幾個重要據點為核心的街區,當晚在元首地堡中,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結婚。4月30日,蘇軍猛攻國會大廈和布蘭登堡門,「明謝貝格」裝甲師在布蘭登堡門前損失了最後一輛坦克,剩餘人員作為步兵繼續作戰。納粹抵抗無望,希特勒與愛娃在下午自殺。與此同時,國會大廈的戰鬥仍然在激烈進行,幾乎在每個房間都爆發了激烈的爭奪戰,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直到晚上才攻上了國會大廈的樓頂,但是底層仍然有德國守軍在持續抵抗,不過他們已經無力回天。當日深夜,彈盡糧絕的德軍發出了談判請求,並且在5月2日在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帶領之下投降,柏林戰役結束。

影視作品中對國會大廈發起進攻的蘇軍

蘇軍將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

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的柏林戰役,是德軍與蘇軍的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 1945年5月7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作戰處處長約德爾將軍向盟軍遞交了投降書,德國戰敗,納粹德國政權迎來了自己的終結,歐洲在經歷了七年的戰火之後,再次迎來了和平。曾經的軸心國集團,已經只有日本帝國依然在太平洋苦苦掙扎,試圖拖延自己的末日來臨。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4de59d47fa20001ce1bb2;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堅守柏林,這將是第三帝國最後的23天
    「給我五年時間,你們將再也人不出德國」——希特勒這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之初面對德國民眾所許諾的一句話,或許他沒有想到的是在11年之後,這句話的理解會是,德國人所創造的一切都在一場戰爭的災難中付之一炬。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柏林之戰,是柏林總部的各個黨衛隊機構普通職員第一次、當然也是最後一次,拿起槍枝投入真正的戰鬥。 從某種軍事角度來說,柏林之戰早就開始了。五年前,從英國皇家空軍出動81架轟炸機在不列顛戰役期間報復性轟炸柏林開始,柏林就成為了空中轟炸和防空力量相互較量的主戰場。從1941年秋季到1945年戰爭結束前,柏林城幾乎每夜都要沐浴在皇家空軍的彈雨洗禮下。
  • 柏林戰役,德軍擁有百萬大軍,為何沒守住柏林城?
    二戰後期德軍全部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三百萬(包括200萬德國國防軍,100萬德國黨衛軍)兵力多寡是由其軍工能力所決定的,但是在柏林戰役中卻組織不起來那麼多的人,因為德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兵力無法集中在首都柏林。
  • 俄解密二戰柏林戰役檔案文件
    俄羅斯國防部本周末在網上公布的這些文件將提供有關持續數周的柏林戰役的細節,其中包括時任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朱可夫的報告。其中一份報告寫道:「敵人正在對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區、每一幢樓房公寓、每一個房間和每一個地下室展開奮力捍衛。」
  • 1945年柏林戰役黨衛軍第32志願擲彈步兵師
    柏林戰役一場令人感到吃驚的戰役,希特勒在1945年3月份居然把德軍主力部隊調往了匈牙利方向去發動一場所謂的春季覺醒攻勢,該攻勢也稱為巴拉頓湖攻勢是德軍從1945年3月6日秘密發起的,德軍在東部戰線的匈牙利接近巴拉頓湖實施進攻,這地區包括了一些油田,是德國最後油田供應區,與南風攻勢不同,此戰德軍不在圖謀反攻羅馬尼亞而是儘可能的保住匈牙利剩下的油田供應區
  • 第三帝國覆滅的前夕-血戰施勞弗高地,朱可夫劍指柏林城
    在當年三月底,他接替了希姆萊的職務,負責指揮該部,同時也接手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擋住俄軍向柏林進軍的腳步。同時,曼陀菲爾將軍麾下的第三裝甲軍團被部署在北方,布施將軍指揮的第九軍團在南方,以此支援海因裡希,防禦朱可夫的進攻。不過這些德國部隊的戰鬥力都不強。士兵們早已精疲力竭,戰鬥序列中充斥著匆忙拼湊起來的新兵蛋子們,不僅訓練欠缺,裝備也不足。而補充上來的國民突擊隊的戰鬥力就更別提了。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1945年五月一日在二戰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一場沒有留下痕跡的最後血戰在德國柏林帝國大廈開始展開,1944年下半年由於希特勒再一次錯誤的指揮導致了德國失去了最後談判的餘地,進行有條件的投降,這一次指揮上的戰略失誤發生在1944年11月,當時形勢是東線戰役德蘇雙方,在波蘭的華沙對峙
  • 最後的反擊,陷入絕地的苦鬥:柏林戰役中的海因裡希大將(上)
    1945年1月,蘇軍發起維斯瓦—奧得河攻勢 1945年1月,正當德軍在西線的阿登陷入停滯之時,蘇軍發起了規模宏大的維斯瓦—奧得河進攻戰役和桑多梅日—西裡西亞進攻戰役
  • 柏林戰役時,蘇軍為何不直接把帝國大廈轟平,而是派士兵攻進去?
    德國國會大廈是蘇軍在柏林戰役中所遇到的最後一個硬茬子,是一個不得不拿下來的硬茬子!1945年4月30日上午,蘇軍對法西斯德國的國會大廈發動了強攻!
  • 第二次世界大戰:柏林戰役蘇聯攻佔德國首都
    柏林戰役是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蘇聯盟軍在二戰期間對德國城的持續和最終成功的攻擊。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可能急於擊敗其他盟國到柏林,以便獲得德國的核機密。為了進攻,紅軍將喬治·茹科夫元帥的第一條白俄羅斯戰線召集到柏林以東,北面是康斯坦丁·羅科索夫基元帥的第二個白俄羅斯戰線,南面是伊萬·科涅夫元帥的第一條烏克蘭戰線。
  • 柏林之行:這是一個承載了太多歷史負擔的城市
    伴隨著克列蒙梭形容的那個「生於不義,也必將死於恥辱」的帝國及其前身普魯士的崛起,柏林才漸漸成為有資格側身於巴黎、倫敦、羅馬等歐洲名城之列。 戰火的洗禮,給它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然而它卻在廢墟中不斷崛起,成為歐洲最具魅力的都市之一。這就是年輕而古老的首都――柏林。這座城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第一次不過是數千年間帝國爭霸的延續,第二次卻是正義與邪惡的殊死搏鬥。
  • 東德、西德的記憶之戰——柏林城市宮重建史
    二戰之中,柏林城市宮被空襲所摧毀。戰後,東德與聯邦德國都曾對城市宮進行過重建。雖然都是德國人,但雙方重建工程的內容與結果卻迥然不同,從東、西德對城市宮的重建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場意識形態之爭。與其說這是兩個政權的建築風格不一樣,不如說,這是一場關於德國歷史的記憶之戰。
  • 亞歷山大馬賽克:帝國之戰
    這幅精美絕倫的作品長5.2米,寬2.7米,曾是古羅馬龐貝古城一座房屋「牧神之家」(House of the Faun)的地面裝飾,現藏於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龐貝牧神之家復原圖這幅鑲嵌畫作品遠看酷似油畫,近看,150萬餘片小石塊組成了它極富細節的畫面。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圖為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隨後拿破崙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這幅著名的油畫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1800年6月14日法軍在皮埃蒙特的馬倫哥之戰中大敗奧軍,法奧籤訂呂內維爾條約,第二次反法同盟崩潰1804年11月6日,法蘭西共和國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登基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圖為拿破崙一世加冕典禮
  • 真三國無雙7怎麼解鎖官渡之戰 帝國官渡之戰解鎖方法
    真三國無雙7怎麼解鎖官渡之戰在三國這段歷史中有非常多著名的戰役,遊戲中也很自然的將這些戰役設計成劇情流程的關卡。不過根據玩家反映,許多人都在選擇官渡之戰時,戰役選項是黑白的並不能選擇。這時候才會反應過來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鎖官渡之戰的方法,為了讓各位全方面的了解遊戲,下面就帶來官渡之戰的解鎖方法以及具體的英雄選擇,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幫助。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三場巔峰之戰,見證帝國崛起與中興
    他們以戰爭立國,又以強大的戰鬥力使歐洲各國恐懼萬分,而在無數場大小戰役中,有三場戰役見證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和中興。尼科波利斯戰役:帝國初露崢嶸,大破多國聯軍科索沃戰役後,奧斯曼帝國包圍了歐洲的君士坦丁堡,並一路推進到匈牙利。
  • 當柏林苦戰之時,德軍在捷克尚有90萬兵力,曼施坦因在做什麼?
    在柏林戰役發起時,曼施坦因也參與了平民疏散工作,將自己的家人安排到西線盟軍佔領區,由於德國兵源枯竭、資源耗盡,曼施坦因走不願意違背元帥的責任,他能做的並不多。 據我查證,當柏林苦戰之時,德國中央集團軍龜縮在捷克境內,尚有90多萬兵力、1000多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從柏林南下經過德勒斯登的鐵路可直達捷克,統帥是陸軍元帥舍爾納,曼施坦因有沒有考慮過接管這支部隊無從查證
  • 新書推介 |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書摘第三帝國誕生的前夕,一種病態的緊張氣氛籠罩著柏林。幾乎人人都看得很清楚,魏瑪共和國即將壽終正寢。一年多以來,它一直在迅速崩潰之中。《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根植於海量歷史文獻,以無所不包的視角,呈現出阿道夫•希特勒的個人生活全史、納粹黨興起的歷史淵源和掌權過程、德國各方政治勢力的角逐、西方大國的外交政策演變、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戰役的轉折等歷史場景。
  • 史學經典:第三帝國的興亡
    以一國之力對抗諸國,將戰火燃遍整個歐洲,以致世界的帝國,一度猖狂不可一世,又卻在十二年後迅速地滅亡。作者竟長期駐紮在德國,又因為被允許接觸那些封禁的隱秘檔案,因此《第三帝國的興亡》裡揭露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和真實史實,全景式勾勒出希特勒帝國的興起衰亡。
  • 世界十大著名戰役,中國佔兩席,第一實至名歸
    這次戰役發生在公元前490年,是波斯帝國對雅典發動的侵略戰爭。雅典方面參戰的一萬一千人全部是重裝步兵,他們按照慣例,在馬拉松平原的西側排出八行縱深的密集方陣。當時正值雨季,馬拉松平原只有中間地勢較高,兩邊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謀獲得勝利。 雙方參戰人數:希臘聯軍1.1萬,波斯帝國約10萬人。波斯軍隊陣亡6400人,雅典方面僅陣亡1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