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扶貧故事」年輕,就要寫滿拼搏與汗水|水城縣雙水街道沙龍社區...

2020-12-14 天眼新聞

不曾想過,有一天我還能站在扶貧的角度來寫自己的故事。

2019年5月,我從水城縣猴場鄉老家搬到了雙水街道沙龍社區,成為了一名搬遷戶。  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下一步的日子怎麼過,成為了我第一個面對的問題。  「你來我們社區試試吧!」在一次入戶走訪中,社區的工作人員提議道。於是,我成為了「家門口的一名實習生」。  我沒有大智大慧,更沒有大富大貴的財力去幫助其他人,我只有一腔熱情和自己親身的經歷感染身邊的「貧困戶」。

入戶走訪的龍情(右)

上班以來,脫貧攻堅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不記得有多少周末沒休息、又有多少節假日能按時放假了。  今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我們社區設立了疫情防控服務點,並成立疫情防控服務點臨時黨支部,我與同事們在第一時間社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勇扛社區防疫第一旗。  參與防疫防控後,不分白天黑夜,我奔赴在入戶排查、宣傳第一線,每天早早來到社區,準備好入戶所需資料,隨後帶領社區其他工作人員進行地毯式排查,為社區疫情防控築起了堅實屏障。  為擴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覆蓋面,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準確,我身先士卒,不辭辛勞穿行在一個個街口,一次次站在不理解、抱怨聲不斷的居民門前,用真情感染著轄區的每家每戶。  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第一時間分享疫情防控的權威信息、工作動態、科普知識及服務信息,讓群眾看到從中央到地方,正全力防控疫情,有效穩定了社區居民的情緒。  「您好,我是沙龍社區居委工作人員,請問最近有無重點地區的親人來訪?」「請問家人有無感冒發燒的?」……這是我那段時間每天工作的開場白。

工作中的龍情

因為我知道,社區是抗疫第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極為重要。為掌握社區住戶的活動軌跡,我和同事們一戶戶詢問,對不在家的住戶,就在門上張貼便條,並附上自己的電話號碼,提示居民回家後與她聯繫。  針對社區一些未意識到疫情嚴重性,依舊出門逛街、拒戴口罩、扎堆嘮嗑的人,我都會耐心上前勸導,告知疫情的嚴重性,向他們普及防疫措施等,督促引導居民增強自身防疫意識,積極配合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形成良好的防疫習慣。  自疫情開始,我除堅守一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還借走訪群眾的機會關心關愛睏難群眾、留守兒童和老年人,細緻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並向他們宣傳相關惠民政策,介紹就業渠道,切實為困難群體排憂解難。同時,我還積極參與轄區環衛整治,給困難群眾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堅守入黨的初心,那就是為人民服務。我雖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定會盡力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樂於助人。只要我能辦的,我一定竭盡全力。

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重溫入黨誓詞的龍情(左一)

現在,我們社區脫貧攻堅已經從以解決衣食住行和教育、醫療保障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脫貧成果、改善民生、構建和諧合力的新階段。我也相信,在全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龍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瑤

編輯 聶建雲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鄧集雙(左一)幫助幫扶對象核對系統內信息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使命光榮。幫扶工作不僅僅只是帶領整理房間、美化家居,幫助補齊生活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惠民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耐心細心服務鄉村百姓丨水城縣董地街道...
    我叫敖天明,2017年4月,54歲的我經組織選派到董地街道大窯村任第一書記,加入了水城縣同步小康駐村序列,成為了決戰全面小康隊伍中的一員。組織上派我到扶貧一線開展工作,我就要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和信任,不辜負一方百姓的期望,就要竭盡所能,做好群眾的精準扶貧的領路人、群眾的貼心人。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我深知「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
  • 庫倫旗和水城縣構建「一個紐帶兩個基地」教育扶貧實踐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科教幫扶」新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內蒙古庫倫旗和貴州水城縣構建「一個紐帶兩個基地」教育扶貧實踐為例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在我國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先後指出:
  • 「我的扶貧故事」「最年輕」的80後|水城縣玉舍鎮青松村第一書記包...
    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我來到水城縣玉舍鎮的貧困村——青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挑起了帶領一方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責任。1989年出生的我,身上兼具著「80後」和「90後」的不同特徵:吃苦耐勞、遇事沉穩、思維活躍,工作中總會有不少新點子、好方法。駐村的一年多裡,不抽菸的我兜裡總會裝上一兩包煙。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一盞「明燈」|水城縣老鷹山街道中坡小學...
    新的幫扶對象是水城縣老鷹山街道中坡居委新發組王騰躍戶,王騰躍戶一家三口,夫妻兩文化程度低,沒技術沒資金,兒子王雙喜只是初中畢業,也正在尋找工作,一家人沒技術、沒資金,家庭生活困難,在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至今,我幫扶他家已有27個月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窯村的五百多個日夜丨水城縣董地街道大窯...
    我叫孫海達,2019年6月,我按照組織安排來到水城縣董地街道大窯村任第一書記,同時掛任董地街道黨工委委員、副書記。「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針對這一情況,我和全體駐村工作隊員及兩委幹部,經過認真研究制定了「智志雙扶、產業突破」的工作措施,幫助大窯村開展產業發展與教育鞏固工作,確保大窯村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駐村期間,貴州科學院多次對大窯村開展項目和資金扶持。
  • 「我的扶貧故事」昔日鐵血軍人 今朝扶貧戰士|水城縣龍場鄉黨委副...
    43歲那年,我轉業安置到六盤水市林業局不到半年,便被選派到水城縣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成為了一名扶貧幹部。以前在部隊,我入伍後不到一個月便入了黨,成為了一名黨員;後來去基層,人到中年參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正履行著一名黨員的義務和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深處的情緣|水城縣第一小學教師趙娟
    於是,我把陳紅紅當家人一樣對待,生活上關心他、精神上鼓勵他,給他宣傳國家扶貧政策,向他講述許多名人從逆境中崛起的故事,為他尋找就業機會。在我的鼓勵下,陳紅紅終於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陳紅紅有著非常敏銳的商業頭腦,他從家鄉的紅心獼猴桃中看到了商機,於是做起了批發紅心獼猴桃的行當。在陳紅紅的不懈努力下,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過越紅火。
  • 「我的扶貧故事」每種色彩都應該盛開|水城縣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
    我叫曹思雲,是水城縣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書記,從一名一線教師到一所學校校長,我深知教育對於貧困孩子和貧困家庭的重要性。  正是如此,我才會用自己的行動引導著一個個孩子走出了大山,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堅守在教育脫貧的道路上。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我的扶貧故事」他們是我的「親人」|水城縣玉舍鎮中心學校人民...
    我叫姬寧,水城縣玉舍鎮中心學校教師,貴州省十一次黨代會代表。  2018年1月,我的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從水城縣玉舍鎮五裡坪村調整到玉舍鎮海坪村嚕巫組,四戶幫扶對象分別是曹忠華、高碧昌、高興學、安正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一線的「排頭兵」|水城縣海坪街道辦事處工作...
    在我成為一名脫貧攻堅工作者後,更加堅定了我對扶貧事業的決心。我經常走訪慰問貧困戶,為了在短時間內儘快了解村裡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常常是早上天不亮就起來,背包裡裝著一個寫滿村裡每戶情況的筆記本。「你真心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幹一些事情,那麼老百姓也是認可你的。」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扶貧 一路成長|水城縣猴場鄉肖坪小學教師封...
    我叫封玲蓉,2019年成為水城縣猴場鄉肖坪小學的一名教師。同年,我接到扶貧任務,幫扶猴場鄉雙貢村二十組張永文家。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接觸扶貧工作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很忐忑,一是不知道該怎麼和群眾溝通?二是擔心無法讓群眾理解工作?
  • 巾幗扶貧故事 | 大關縣翠華鎮人民政府女幹部們的扶貧故事
    巾幗扶貧故事 | 大關縣翠華鎮人民政府女幹部們的扶貧故事 2020-12-23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場上不一樣的青春|水城縣營盤鄉哈青村駐村...
    我叫羅林,2017年大學畢業的我,通過招考成了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根據安排,我被派到水城縣營盤鄉哈青村駐村輪戰。恐慌的是怎麼開展好扶貧工作、當好脫貧戰士,打贏這場戰爭;期待的是自己可以在更廣闊的舞臺發揮所學、施展才華、貢獻個人力量。  為了讓自己更快更好地轉變學生身份,適應工作角色,我首先從加強自身業務入手。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明白作為剛入職的新人,更是處處皆要學習、人人皆可學、事事皆能學。
  • 「我的扶貧故事」「山魈」變形記丨普安縣南湖街道南湖社區幫扶...
    幫扶路上,故事很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祝霖戶。  第一次去他家,映入眼帘的第一幕是屋頂,託瓦的椽皮已經腐朽的老木瓦房,椽皮下灰塵密布的舊電線,帶來了一點點現代的氣息。  陳祝霖家每個月領到的錢變多了,再一次走訪的時候,老人家緊緊抓著我的手不放,眼淚從他滿是皺紋的臉上留下來。讓他感動的,不只是這些,還有縣殘聯找的第三方居家託養服務機構上門,給陳銀卯理髮剪指甲,悉心打理,「山魈」不再是山魈了。  民政、紅十字會也給他家送了油米、棉被、衣服。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2017年9月9日,組織安排我擔任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第一書記。從我開始駐村幫扶到現在,招堤的荷花已三度開落,銅鼓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此舉得到省水利廳領導的高度評價:「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群眾在綠海子入股養魚,是全省400多個水庫中利益連結做得最好、最實、最廣的水庫,值得全省推廣。」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
  • 聊城市東阿縣銅城街道扶貧「雙提升」 提振貧困戶「精氣神」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銅城街道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補齊貧困戶人居環境衛生短板,精準施策,全力開展貧困戶生活水平、居住環境「雙提升」活動,保障貧困群眾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一是示範引領,積極發揮黨組織書記領頭作用。
  • 「愛戀蛇口,擁抱未來」——「彭慶元詩歌朗誦沙龍」誦響花果山社區!
    1月10日下午,坐落在招商路上的花果山社區多功能廳內春意盎然。由社區黨委指導、社區老年協會和招商街道長青老齡大學主辦的「愛戀蛇口 擁抱未來」——彭慶元詩歌朗誦沙龍暨朗誦藝術學術交流會熱烈舉行。中國作協會員、詞作家、詩人彭慶元,詩人、文藝評論人謝湘南,喬翠陽、梁越等朗誦藝術家,國家一級小提琴演奏員張家寧等音樂人以及花果山社區的朗誦愛好者40餘人參加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