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敖天明,2017年4月,54歲的我經組織選派到董地街道大窯村任第一書記,加入了水城縣同步小康駐村序列,成為了決戰全面小康隊伍中的一員。
組織上派我到扶貧一線開展工作,我就要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和信任,不辜負一方百姓的期望,就要竭盡所能,做好群眾的精準扶貧的領路人、群眾的貼心人。
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我深知「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要想讓大窯村黨支部「活」起來,必須狠抓黨建工作,只有擁有一個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才能激發黨員的責任感,真正讓村黨組織這個「引擎」煥發活力。
為詳細掌握大窯村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實際需求,我堅持「用真心聆聽百姓心聲、用耐心服務百姓難處、用細心辦理百姓難事」,詳細了解大窯村的經濟發展情況、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
吃水難,是山裡群眾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為了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我多次與相關部門到發營組海拔2038米處查看、調研,認真聽取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多次實地踩點、徵求專家意見,終於建成了了1500立方米高位水池,覆蓋周邊村寨,切實解決了周邊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協助村支兩委加快全村各個村民小組的小康電建設及通組公路建設,配合通訊設施全覆蓋建設。
村莊的基礎設施健全完善後,我和村支兩委又琢磨起了如何讓群眾致富門路,發展有出路的問題。我們依託水城縣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以縣農林投公司為平臺,大力扶持大窯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廣布刺梨、核桃、特色馬鈴薯和羊、牛、豬等種養殖產業發展。
貧困戶李壽祥家庭情況特殊,因為患有腎衰竭需要按療程進行治療,李壽祥不能外出務工,大額的醫療支出加上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生活常常入不敷出,十分困難。了解情況後,除了經常到家探望,向其宣傳醫療保障和教育扶貧政策,為兩名孩子購買學習用品和書本之外,還為李壽祥爭取到一個不費體力的公共服務崗位,幫助他成了村裡的護路員,緩解了緊張的家庭經濟。
2017年「六一」兒童節期間,在原單位的支持下,我們開展了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問問活動,並為大窯小學贈送校服179套,贈運動服60餘套,贈送愛心書籍106冊,總價值達14950元。
看到大窯村辦公設備老舊,我積極協調40000元經費,用於購買辦公用品。另外,我還積極爭取到水城縣政務中心、水城縣文體旅遊局等單位的支持,完善了大窯村便民服務大廳的建設,修建了電子宣傳欄、桌球、籃球運動場地,豐富了村幹部的業餘生活。
三年多過去了,大窯村在上級的關心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看著群眾把小康生活搬上了餐桌,穿在了身上,村民家進進出出的私家車,我感覺一千多個日夜的奮戰有了回報。
整理 潘園園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