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耐心細心服務鄉村百姓丨水城縣董地街道...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敖天明,2017年4月,54歲的我經組織選派到董地街道大窯村任第一書記,加入了水城縣同步小康駐村序列,成為了決戰全面小康隊伍中的一員。

組織上派我到扶貧一線開展工作,我就要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和信任,不辜負一方百姓的期望,就要竭盡所能,做好群眾的精準扶貧的領路人、群眾的貼心人。

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我深知「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要想讓大窯村黨支部「活」起來,必須狠抓黨建工作,只有擁有一個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才能激發黨員的責任感,真正讓村黨組織這個「引擎」煥發活力。

為詳細掌握大窯村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實際需求,我堅持「用真心聆聽百姓心聲、用耐心服務百姓難處、用細心辦理百姓難事」,詳細了解大窯村的經濟發展情況、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

吃水難,是山裡群眾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為了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我多次與相關部門到發營組海拔2038米處查看、調研,認真聽取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多次實地踩點、徵求專家意見,終於建成了了1500立方米高位水池,覆蓋周邊村寨,切實解決了周邊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協助村支兩委加快全村各個村民小組的小康電建設及通組公路建設,配合通訊設施全覆蓋建設。

村莊的基礎設施健全完善後,我和村支兩委又琢磨起了如何讓群眾致富門路,發展有出路的問題。我們依託水城縣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以縣農林投公司為平臺,大力扶持大窯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廣布刺梨、核桃、特色馬鈴薯和羊、牛、豬等種養殖產業發展。

貧困戶李壽祥家庭情況特殊,因為患有腎衰竭需要按療程進行治療,李壽祥不能外出務工,大額的醫療支出加上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生活常常入不敷出,十分困難。了解情況後,除了經常到家探望,向其宣傳醫療保障和教育扶貧政策,為兩名孩子購買學習用品和書本之外,還為李壽祥爭取到一個不費體力的公共服務崗位,幫助他成了村裡的護路員,緩解了緊張的家庭經濟。

2017年「六一」兒童節期間,在原單位的支持下,我們開展了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問問活動,並為大窯小學贈送校服179套,贈運動服60餘套,贈送愛心書籍106冊,總價值達14950元。

看到大窯村辦公設備老舊,我積極協調40000元經費,用於購買辦公用品。另外,我還積極爭取到水城縣政務中心、水城縣文體旅遊局等單位的支持,完善了大窯村便民服務大廳的建設,修建了電子宣傳欄、桌球、籃球運動場地,豐富了村幹部的業餘生活。

三年多過去了,大窯村在上級的關心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看著群眾把小康生活搬上了餐桌,穿在了身上,村民家進進出出的私家車,我感覺一千多個日夜的奮戰有了回報。

整理 潘園園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窯村的五百多個日夜丨水城縣董地街道大窯...
    我叫孫海達,2019年6月,我按照組織安排來到水城縣董地街道大窯村任第一書記,同時掛任董地街道黨工委委員、副書記。「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初到大窯村,我堅持用入戶走訪的方式摸清大窯村的實際情況,通過走訪村內建檔立卡戶、致富帶頭人、支部黨員等不同人員群體,全面細緻地了解幫扶村的發展情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產業發展情況等,做到村級「人、財、物、事」四清,以便為「因村規劃、因戶施策」開展幫扶工作奠定了數據基礎。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  這裡是居住著去年從大山搬出的鄉親,我一直想著用真心扶真貧、辦好事、辦實事,讓他們能在新的家園安居樂業,生活有希望。   還記得初到幫扶戶劉遠文老人家時,他家很亂,我立馬帶著其孫子孫女整理房間,耐心地示範東西如何擺放整齊、保持乾淨。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一盞「明燈」|水城縣老鷹山街道中坡小學...
    2018年8月,街道辦及中心學校對各學校教師幫扶對象進行了重新分配,我學校田培珍老師正好退休,我繼任了她的幫扶工作。新的幫扶對象是水城縣老鷹山街道中坡居委新發組王騰躍戶,王騰躍戶一家三口,夫妻兩文化程度低,沒技術沒資金,兒子王雙喜只是初中畢業,也正在尋找工作,一家人沒技術、沒資金,家庭生活困難,在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每種色彩都應該盛開|水城縣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
    「曹老師,我畢業了,我想回到家鄉,用自己所學幫助更多的人。」這是我幫扶的楊韋韋兩年前打來電話時所說的話,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會更堅定自己的選擇。  我叫曹思雲,是水城縣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書記,從一名一線教師到一所學校校長,我深知教育對於貧困孩子和貧困家庭的重要性。  正是如此,我才會用自己的行動引導著一個個孩子走出了大山,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堅守在教育脫貧的道路上。
  • 剡紅紅:用耐心熱心細心真心服務每一位群眾
    【原標題】用耐心熱心細心真心服務每一位群眾——訪「全國先進工作者」剡紅紅□新天水記者 孫鎮「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我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服務窗口的枯燥與繁瑣,讓有些人一心想著調離,她卻默默堅守著,從未離開,以女性的細膩溫柔踐行著「耐心、熱心、細心、真心」的深刻內涵措兢。2013年,剡紅紅查出乳腺癌。每三周一次的化療,剡紅紅一共經歷了8次。頭髮掉了、吃不下飯、渾身無力、痛苦煎熬……在無情的病痛面前,剡紅紅表現出了異常的堅強。
  • ...的扶貧故事」年輕,就要寫滿拼搏與汗水|水城縣雙水街道沙龍社區...
    不曾想過,有一天我還能站在扶貧的角度來寫自己的故事。2019年5月,我從水城縣猴場鄉老家搬到了雙水街道沙龍社區,成為了一名搬遷戶。在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我們社區設立了疫情防控服務點,並成立疫情防控服務點臨時黨支部,我與同事們在第一時間社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勇扛社區防疫第一旗。  參與防疫防控後,不分白天黑夜,我奔赴在入戶排查、宣傳第一線,每天早早來到社區,準備好入戶所需資料,隨後帶領社區其他工作人員進行地毯式排查,為社區疫情防控築起了堅實屏障。
  • 「我的扶貧故事」他們是我的「親人」|水城縣玉舍鎮中心學校人民...
    我叫姬寧,水城縣玉舍鎮中心學校教師,貴州省十一次黨代會代表。  2018年1月,我的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從水城縣玉舍鎮五裡坪村調整到玉舍鎮海坪村嚕巫組,四戶幫扶對象分別是曹忠華、高碧昌、高興學、安正清。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一線的「排頭兵」|水城縣海坪街道辦事處工作...
    在我成為一名脫貧攻堅工作者後,更加堅定了我對扶貧事業的決心。我經常走訪慰問貧困戶,為了在短時間內儘快了解村裡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常常是早上天不亮就起來,背包裡裝著一個寫滿村裡每戶情況的筆記本。「你真心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幹一些事情,那麼老百姓也是認可你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場上不一樣的青春|水城縣營盤鄉哈青村駐村...
    我叫羅林,2017年大學畢業的我,通過招考成了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根據安排,我被派到水城縣營盤鄉哈青村駐村輪戰。恐慌的是怎麼開展好扶貧工作、當好脫貧戰士,打贏這場戰爭;期待的是自己可以在更廣闊的舞臺發揮所學、施展才華、貢獻個人力量。  為了讓自己更快更好地轉變學生身份,適應工作角色,我首先從加強自身業務入手。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明白作為剛入職的新人,更是處處皆要學習、人人皆可學、事事皆能學。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深處的情緣|水城縣第一小學教師趙娟
    黃果樹村,是水城縣猴場鄉的一個苗族村寨,也是我結對幫扶的地方。2016年8月的一天清晨,陽光明媚,清風徐徐。我跟著同事來到黃果樹村。也就是從那一天起,我就與黃果樹村結下了不解之緣。八零後的陳紅紅是我的幫扶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昔日鐵血軍人 今朝扶貧戰士|水城縣龍場鄉黨委副...
    18歲那年,我入伍成為了一名軍人。43歲那年,我轉業安置到六盤水市林業局不到半年,便被選派到水城縣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成為了一名扶貧幹部。村民直接的話語,讓我深思。腦海中反覆盤旋著一個問題:如何保持軍人本色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徵路上再出發?取得鄉親們的信任?秉承「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念頭,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使所駐村儘早擺脫貧困。駐村工作繁雜鎖碎,只有用實際行動才能打消鄉親們對自己的質疑。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叫我「王妹」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街上村網格...
    「只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付出真心就會有收穫。」這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信的道理。我叫王大麗,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2019年8月,我來到了仰阿莎街道街上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困難群眾有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對幫扶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對於我的幫扶戶,我都積極溝通交流,在各方面幫助他們,讓他們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最年輕」的80後|水城縣玉舍鎮青松村第一書記包...
    我叫包宇程,在六盤水市委統戰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服務中心任職。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我來到水城縣玉舍鎮的貧困村——青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挑起了帶領一方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責任。1989年出生的我,身上兼具著「80後」和「90後」的不同特徵:吃苦耐勞、遇事沉穩、思維活躍,工作中總會有不少新點子、好方法。駐村的一年多裡,不抽菸的我兜裡總會裝上一兩包煙。為的是走訪過程中能夠快速拉近和群眾之間的距離,更好地開展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致富,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丨荔波縣玉屏街道...
    我叫蒙瑞鑫,是黔南州荔波縣玉屏街道水撈村脫貧攻堅隊隊員。  2018年8月,作為一名新下派駐村脫貧攻堅隊員,我感覺到脫貧攻堅責任帶來的壓力,但這並不影響我的幹勁。自駐村以來,我努力適應角色的變化,工作方式、思維方式、處事方式等都有很大的改變。我深知要想快速適應脫貧攻堅工作,關鍵在於妥善解決好駐村扶貧遇到的工作、學習、生活各方面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山魈」變形記丨普安縣南湖街道南湖社區幫扶...
    幫扶路上,故事很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祝霖戶。  第一次去他家,映入眼帘的第一幕是屋頂,託瓦的椽皮已經腐朽的老木瓦房,椽皮下灰塵密布的舊電線,帶來了一點點現代的氣息。  叩開他的家門,走進一看,幾副用過的碗筷安然地躺在火爐上,和一口黑得出奇的鍋混在一起。在爐子旁邊,是缺了塊皮的沙發,雜亂無章。沙發底下,幾十個紙屑放飛自我。幫扶前的陳銀卯屋裡太擠,我們根本進不去他家裡坐,就請他到外面來。
  • 「我的扶貧故事」此心安處是吾鄉丨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主任羅國海
    羅國海(前二)在錢相街道福菌林下經濟基地與群眾一起勞作我叫羅國海,2013年10月開始在安龍縣海子鄉工作;2016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任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為人民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打老村隸屬仰阿莎街道最邊遠的一個村,也是貧困難度最深的苗族村寨之一,全村160戶,637人,其中貧困戶62戶273人。入村後我負責第二網格27戶,其中貧困戶11戶56人。2019年3月21日這天是我入村的第二天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傍晚,我在村副主任邰貴林的陪同下來到小寨邰昌武家(未脫貧戶),家裡的狀況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用六個字來形容不為過,極窮、極髒、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