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敏臨死前,曾寄家書向老母史太君託孤,故而才有賈母遣僕婦船隻遠赴姑蘇,一力接外孫女黛玉至膝下撫養。賈敏此舉,實可謂用心良苦。古時深宅府第規矩繁縟,講究男女七歲不同席,尤其閨閣之女居於內帷,賢良婦德皆要為母教化,即便生身之父,亦為禮法所束,不過晨昏定省。基於此,林家孤女黛玉才不得已遠離老父故土,寄養在外祖母家。
黛玉入賈家榮府之後,得賈母格外憐惜,居於榮慶堂套間暖閣碧紗櫥裡,此一待遇與賈寶玉相當。倒是迎、探、惜三春這幾個親孫女落了下風,直接被挪出榮慶堂,賈母說孫女兒們太多了,一處擠著倒不便,只留寶玉黛玉二人在這邊解悶,卻將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這邊房後三間小抱廈內居住。似乎,有賈母如此偏疼,有賈寶玉相伴長大,在賈府一住就是十餘年,黛玉應該有歸屬感。
然而,隨著黛玉漸通人情隱事,竟然愈發愁緒滿懷,尤其在葬花一回,哭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淚暗灑見血痕」這等令人惕然心驚的話。乍一看,黛玉似乎太過多愁善感,然而細究原著種種細節我們發現,黛玉此言,半點不虛!跟隨黛玉身側的丫鬟紫鵑冷眼旁觀數年,咂摸透了眾人言行舉止後,她曾對黛玉說過這樣一番話,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
紫鵑這話意味著,偌大賈府中,真正把黛玉視為親人照護的,也就賈母一個!其餘人眼中的黛玉,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人,曹公對此亦大費筆墨,多有暗示。列位著眼,大老爺賈赦染疾時,榮府三春、賈寶玉、賈環、賈蘭一眾孫男娣女全部都要去別院問安,唯黛玉不可去。邢夫人在家裡調開桌椅,羅列杯盤,帶著眾小姊妹兄弟熱熱鬧鬧的吃了晚飯。彼時的黛玉,頗為可憐。
大舅有恙,黛玉原該與眾姊妹一處去問安,然卻被分出個裡外親疏。眾人都在一處吃喝時,曹公特意點出黛玉的反應,悶悶的回房,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馳,眼中落淚。寄人籬下的落寞,便是這樣一點點堆積起來的。而待到賈寶玉在怡紅院擺群芳夜宴慶生之時,前八十回已然接近尾聲,這個時候,說黛玉跟探春等人自小一處長大也不為過。然而,探春的話卻格外刺耳。
賈寶玉生日這天,眾人都到怡紅院拜賀,一時十分熱鬧。拜壽的擠破了門了,快拿面來我們吃!探春、湘雲、寶琴、岫煙、惜春都來了,賈寶玉忙迎出來,笑說,不敢起動。快預備好茶。進入房中,不免推讓一回,大家歸坐。說來也巧,寶琴、岫煙、平兒幾個都跟賈寶玉趕在了同一天生日,探春見狀開始細數賈府眾人的生日,這一段極富深意。
從太祖太爺起,到元春、賈母、寶釵、王夫人、賈璉等人,探春皆如數家珍。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府中每逢有人生日,大夥都相約送賀禮。然而,記得寶釵生日的探春,卻偏不記得黛玉,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是璉二哥哥,二月沒人。黛玉在賈府過了十來年的生日,她的生日正在二月,探春如何會忘記?接下來襲人接話,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襲人這話,暗影了探春的居心,亦將自己的小人賊形畢露!而且,說黛玉是外人的話,卻偏借襲人這樣一個丫頭的口,更加暗示了黛玉寄人籬下的悽苦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