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英國倫敦以德文單行本發表。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其中包含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政治目標、政治任務、政治力量、政治組織、政治紀律、政治原則、政治作風、政治策略、政治聯合等思想,矗立起一座馬克思主義精神豐碑。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道路。
在關鍵歷史時刻應運而生
在被正式介紹到中國之前的70多年裡,《共產黨宣言》已被用30多種語言在各國推出了300多種版本。
近代上海,由於學術信息和出版條件等方面的優勢,成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最早窗口。到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文化界已成為新潮,梁啓超、李大釗、張聞天等都在所撰文章中摘譯、引用過《共產黨宣言》片段,李漢俊等也在報刊上介紹過它的相關章節。
1920年2月,李大釗為了幫助陳獨秀避開京師警察廳的逮捕,護送他離開北京赴天津,在途中「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不久,陳獨秀從天津抵達上海。這時,出於籌備建黨的迫切需要,陳獨秀深感應儘快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於是,早期共產主義者主持的上海《星期評論》編輯部經商量,由邵力子出面邀請精通迎接建黨100周年日文、英文並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學識的陳望道作為譯者,擔當此重任。戴季陶提供了《共產黨宣言》日譯本,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英譯本,供陳望道對照翻譯。
陳望道不負眾望,經數十天的努力工作,完成《共產黨宣言》的翻譯任務。1977年1月15日,陳望道在《文匯報》發表的《深切的懷念》中寫道:「有一次,周總理親切地問我:《共產黨宣言》你是參考哪一國的版本翻譯的?我回答說:日文和英文,主要是英文。」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看到安放於陳列櫃中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時,講了一個故事:「一天,一個小夥子在家裡奮筆疾書,媽媽在外面喊著說:『你吃粽子要加紅糖水,吃了嗎?』他說:『吃了吃了,甜極了。』結果老太太進門一看,這個小夥子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結果吃錯了,他旁邊一碗紅糖水,他沒喝,把那個墨水給喝了。但是他渾然不覺啊,還說,『可甜了可甜了』。這人是誰呢?就是陳望道,他當時在浙江義烏的家裡,就是寫這本書。於是由此就說了一句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生動再現了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專心致志、艱苦奮戰的情景。
《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外的「信仰的味道」塑像
1920年6月27日,《俞秀松日記》提及:「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譯的《共產黨宣言》到獨秀家去,這篇宣言底原文是德語,現在一時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國底譯文來對校了。」第二天,俞秀松則記:「九點到獨秀家,將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說些譯書的事,總該忠實精細。」此刻,陳獨秀等已在上海環龍路老漁陽裡2號(今南昌路100弄2號)開過會,決定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經徵詢李大釗意見,定名「中國共產黨」,並於8月正式成立,陳獨秀擔任書記)。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經李漢俊、陳獨秀校勘,再返由譯者改定,原先計劃在《星期評論》周刊連載,但因該刊在6月上旬遭查禁,所以陳獨秀就決定用社會主義研究社名義直接出版單行本。
《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陳列的各種版本
經陳獨秀的籌劃和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的幫助,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於1920年8月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作為《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它以白話文翻譯,語言簡潔,閱讀方便,問世後深受歡迎,一再被翻印,至1926年5月已付印近40版,成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最負盛名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其深遠意義不言而喻。
此後,又有一些《共產黨宣言》中譯本:一、華崗譯本(中英文對照),於1930年初由上海華興書局出版;二、成仿吾、徐冰譯本,於1938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9月由上海新中國出版社、新文化書房等出版);三、博古譯本,於1943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曾在各解放區大量印行);四、陳瘦石譯本(附錄中有《共產黨宣言》全文),於1943年9月由重慶商務印書館出版(譯者還出過另一個版本,未標日期);五、喬冠華校譯本(依據成仿吾、徐冰譯本),於1948年初春由香港中國出版社出版(「校後記」中寫明校譯者);六、莫斯科外國文出版社譯本(參照陳望道、成仿吾、徐冰、博古譯本重新翻譯),於1948年初春在蘇聯出版。然而,陳望道完成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無疑最為重要,它在關鍵歷史時刻應運而生,對籌備建黨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建黨過程中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在認真學習《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的同時,還將它寄往全國各地,使馬克思主義真理、共產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形成燎原之勢。
林伯渠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之一,他的《黨成立時期的一些情況》回憶:「一九二〇年十二月,我到了上海會見陳獨秀,遂加入當時上海的共產主義研究小組……我在上海一共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座談會四五次。頭兩次座談,就是我與陳獨秀、沈定一等三人,以後幾次鄧中夏、李漢俊也參加了,互相交談的依據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國際大會的幾個決議文件。」
1920年5月,毛澤東從北京來到上海,他在滬期間多次赴老漁陽裡2號與陳獨秀會面,一起談論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8月,毛澤東等在湖南長沙發起創辦文化書社,銷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9月,建立俄羅斯研究會,研究會成員常一起研究俄國革命,學習《共產黨宣言》等;其間,毛澤東還與蔡和森及新民學會骨幹討論建黨問題。至11月,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主要成員有毛澤東、何叔衡等。
毛澤東批註過的英文版《共產黨宣言》
周恩來在延安學習過並籤名的《共產黨宣言》
1920年9月中旬,張申府來到上海,曾在老漁陽裡2號與陳獨秀會晤。他的《建黨初期的一些情況》回憶:「中國共產黨一九二〇年八月開始創建,地點在上海和北京。在上海是陳獨秀,在北京是李大釗和我」「在上海時,我同陳獨秀談過建黨的事,我們認為既然組織起來了,就要發展」「從上海回京後,我把和陳獨秀談的情況告訴了李守常(按:即李大釗)。」在10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11月底,定名「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被推選為書記。當年,李大釗等發起組織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把搜集、採購、收藏、出借馬克思主義文獻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會內有中文的馬克思主義書籍20種,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即為其中之一,北大圖書館至今仍保存此書(1920年9月再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骨幹多為該會成員,這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他們的重要學習材料。1921年7月,《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譯自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檔案俄文稿)提及:「我們曾試圖在知識分子階層中擴大我們的宣傳工作,可是現在印刷所受到監視,因此,不能刊印我們的出版物……我們只散發了上海印的《共產黨宣言》和《經濟學談話》。」
《董必武談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湖北共產主義小組》提及:「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馬列主義的東西是很少的,當時有個《共產黨宣言》翻譯本,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是陳望道譯的,政治經濟學也是陳望道翻譯的,考茨基的《政治經濟學入門》。」與之相呼應,包惠僧的《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說:「(1920年)夏秋之交,劉伯垂由廣州過上海回武漢,他在上海同陳獨秀會談了幾次,陳獨秀即吸收劉伯垂入黨,並派他到武漢發展組織」「劉伯垂帶來了一個抄寫的中國共產黨綱領草案,詳細內容記不清楚,大體不出《共產黨宣言》的範圍」「當時,我們對於學習馬列主義知識是太少了,我們多數同志幾乎是先當了共產黨員才學習馬列主義,我們主要的讀物是《共產黨宣言》《新青年》雜誌、李漢俊譯的《資本論淺說》(按:此書名應為《馬格斯資本論入門》)。」
1920年11月,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擬定《中國共產黨宣言》(由陳獨秀主持起草),這是《共產黨宣言》的最初中國化,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和遠大理想。它實際是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草稿,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闡述共產黨人的最終理想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共產主義新社會,在經濟上實現生產資料共有,政治上廢除國家政權,社會上消滅階級。二是闡述目前政治鬥爭的策略和任務,提出要以俄為師,組織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進行階級鬥爭,剷除資本主義制度。三是闡述政治鬥爭的結果,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進行社會建設,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文獻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黨綱奠定了基礎。李達的《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會經過的回憶》說:「大會討論《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宣言》草案,這宣言有千把個字,前半大體抄襲《共產黨宣言》的語句,我記得第一句是『一切至今存在過的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本年秋季,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準備出版馬克思全書十五種,列寧全書十四種,共產主義者(康民尼斯特)叢書十一種……只出版了十五種,如:《第三國際議案及宣言》、《國家與革命》、《共產黨宣言》(按:系重版陳望道譯本)。」
僅從上述事例,即可清晰看出《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出版,極大地提升了早期共產主義者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和理論素養,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對老一輩革命家產生深刻影響
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是通過學習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
《共產黨宣言》現存於世唯一的一頁手稿
1920年夏,在老漁陽裡與陳獨秀談論馬克思主義的情景,給毛澤東留下深刻印象;16年後,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諾在陝北談話中,回顧自己的思想轉變過程時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著的《階級鬥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1939年12月,毛澤東在延安對曾志談起自己怎樣研讀《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少次。」1941年9月,毛澤東在延安對婦女生活調查團成員說:「記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階級鬥爭》,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和一個英國人作的《社會主義史》,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毛澤東不僅自己研讀《共產黨宣言》,還號召全黨學習,1945年5月31日,他在中共七大總結講話中向大家推薦五本馬列著作,第一本是《共產黨宣言》,並說「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乾糧袋裡,打完仗後,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1954年秋,已61歲的毛澤東重新開始學英語,當年的秘書林克回憶:「毛主席想學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選的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文字比較艱深,而且生字比較多,學起來當然有不少困難,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堅強。我發現他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蠅頭小字注得很整齊,很仔細,他的這種精神,很感人。」
1922年11月,赴歐洲留學的朱德經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周恩來贈送了一本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在革命、建設的不同時期,朱德始終以「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1976年5月18日,朱德收到中共中央黨校顧問成仿吾重新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立刻愛不釋手,對照舊譯本認真進行研讀;5月21日,他不顧已90歲高齡,親自到成仿吾住處探望,並說:「我看見你的書,很高興。這本書很有意義,對世界都有意義,我們有些什麼問題搞不清楚,都要請教馬克思,要看這本書。」
1920年秋,劉少奇已成為青年團員,他與任弼時、蕭勁光等分別由湘抵滬,入讀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創辦的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外國語學社學習,翌年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外國語學社除了提供外語教材,還把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等作為必讀書籍。蕭勁光的《憶早期赴蘇學習時的少奇同志》在談外國語學社時說:「少奇同志一心撲在學習和工作上……我們不住在一起,但看見他的時候,多是在學習俄文、閱讀《共產黨宣言》、思考著中國革命問題。」劉少奇後來回憶:「當時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從這本書中,我了解了共產黨是幹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準不準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準備獻身於黨的事業。」於是,劉少奇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第一批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從此,劉少奇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始終不渝。
1920年11月,周恩來從上海乘「波爾多斯」號郵船赴法勤工儉學;26年後,他在接受美國記者李勃曼採訪時,憶及自己當年「在國內曾看到《共產黨宣言》,在法國又開始讀到《階級鬥爭》(考茨基)與《共產主義宣言》,這些著作對我影響很大」「很短時間內,即轉變到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了。」1921年10月,周恩來撰寫長篇通訊向國內揭露勤工儉學生遭迫害,文中引用《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一句:「世界的工人們,聯合起來啊!」在戰爭年代,身兼黨政軍要職的周恩來在運籌帷幄之餘,常擠時間研讀《共產黨宣言》等書;他在延安學習《共產黨宣言》時,還在封面上親筆籤名,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這本書,書上可見「周恩來,一九四三、十二、卅 延安」的手跡。1949年7月,在第一屆全國文代會上,周恩來當著代表們的面說:「陳望道先生,我們都是您教育出來的。」1975年1月,在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上,罹患重症的周恩來還急切地詢問陳望道是否已找到首譯本,並說:「當年長徵的時候我就把《共產黨宣言》當作『貼身夥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產黨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
1961年,上海市各界慶祝「五一」聯歡會,毛澤東主席與陳望道(前排左三)等親切交談
1920年9月,鄧小平在上海乘「盎特萊蓬」號郵船赴法勤工儉學。此後,鄧小平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書籍,初次研讀《共產黨宣言》,並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他後來回憶:「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1929年12月,鄧小平在領導百色起義之際,向李明瑞推薦了《共產黨宣言》等書刊。1965年8月,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聽取共青團工作匯報時提出:「大學生還可以讀一讀《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等。馬列經典著作要選讀得寬一些,知識面要搞得廣一些。」鄧小平曾反覆強調:「永遠丟不得祖宗,這個祖宗就是馬克思主義。」
《共產黨宣言》是社會主義思想之源,引領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革命事業而不懈奮鬥,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充滿鬥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歷史證明,《共產黨宣言》的真理光芒將永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