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老人說:逍遙遊的最高境界,就是活成這「三條魚」,醍醐灌頂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南山大叔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01

今天,天氣悶熱,覺得有些心煩意亂,就到南山腳下拜訪德高望重的南山老人。一進南山老人的院子,一股清涼的空氣就迎面撲來,我一看,樂了。原來,是南山老人正在院子裡,給自己養的一池魚兒添加清水呢。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見我詫異,老人就講出了他的見解,聽完之後,我醍醐灌頂了,就把老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02

第一條魚:北冥之魚。

南山老人說,《莊子·逍遙遊》有段話,很精彩:「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北方的大海裡有一條大魚,叫做鯤。這條魚,為了尋找南方的大海,就變成了巨大無比的鵬鳥,隨著海上洶湧的波浪,遷徙到了南方的大海。

這段話,在現實生活中,是有著很積極的意義的。古人說的「鯤鵬之志」,其實,就是來自這段話,「鯤鵬之志」的來歷,其實也是告誡我們,做人,一定要有遠大的理想才有。現在很多人,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會四處尋找機遇,四處奔波,而在追尋理想的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啊。所以,一個人,一旦有了北冥之魚的理想,就會靠著自己的努力,不斷進取,這樣的人,最後肯定會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啊。

03

第二條魚:濠水之魚。

南山老人說,《莊子·秋水》有一段莊子與惠子的對話,流傳至今,很多人都喜歡讀: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段對話的意思就是說,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閒自得,這就是魚的快樂。」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

是啊,作為一個個體,自己的快樂,往往只有自己知道更清楚,而自己的痛苦,也往往自己最了解。因此,一個人的痛苦和快樂,往往就像古人說的那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楊絳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經典的一句話:「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啊。而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活成了「濠水之魚」的樣子,他們更重視內心的感知,更追求內心境界的大自在,大快樂,這樣的人,其實就是莊子筆下的「快樂之魚」啊。

04

第三條魚:愛情之魚

南山老人說,關於愛情,《莊子·大宗師》裡有一段話,膾炙人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泉水乾涸了,兩條魚困處在陸地上,用溼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溼,就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是啊,現在人在講到夫妻關係的時候,更喜歡用「相濡以沫,白頭到老」來形容。這當然講的是夫妻的相依相靠,值得我們稱道。

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愛情,也會遇到很多的危機。有一些愛情,在呆在一起會更加痛苦,更加會令人不安的時候,彼此牽強的「相濡以沫」,其實,到了最後,還是害了對方,也害了自己。所以,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在面對愛情的無奈時,懂得做一條「相忘於江湖」的「愛情之魚」,放棄彼此的恩怨,給彼此一條生路,更能彰顯這個人的通達,更能體現出愛情的崇高啊。

相關焦點

  • 老人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醍醐灌頂
    一進南山老人的院子,一股清涼的空氣就迎面撲來,我一看,樂了。原來,是南山老人正在院子裡,給自己養的一池魚兒添加清水呢。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1北冥之魚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01 「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在莊子眼中,人一定不可以過度依賴萬物。
  • 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
    導語:歡迎來到情感的世界,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今天跟大家聊聊莊子說的三條魚。這三條魚皆入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真正能悟。偷的人不多!但悟透的人!會一生順。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條魚!
  • 知見詩社|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插圖畫家:施虹賓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作者:洞見誦讀:宋彧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01 北冥之魚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它會乘著六月的風,飛去南冥。
  • 莊子在《逍遙遊》和《庖丁解牛》中,分別提出了哪「三個境界」?
    在高中階段,其代表作《逍遙遊》和《庖丁解牛》被選入教材,成為學生學習和背誦的經典古文篇目。在《逍遙遊》中,莊子提出了「學鳩」「鯤鵬」「逍遙」三個境界;而在《庖丁解牛》中,莊子又提出了「全牛」「非牛」「無牛」三個境界。這幾個「境界」是什麼含義?有何關聯?今天我們就來重讀經典,講解一下莊子的所謂「三個境界」吧!
  • 【國學講壇】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
    莊子在逍遙遊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神奇無比的鯤鵬的形象。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 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
  • 莊子三條魚,人生三境界
    北冥之魚 《莊子·逍遙遊》中記載: 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不知道有多少千裡長。 它變化為鳥,名為「鵬」,鵬的背,也不知道有多少千裡長。 北冥之魚,大而無邊,變幻莫測,遠超世人想像。 莊子怕世人不信,還引用《齊諧》,證明這條魚確實存在。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生有涯,所知無涯。 我們習慣眼前光景,往往忽視世間之大。 蘇軾見王安石寫菊花「吹落黃花滿地金」,便嘲笑他沒文化。
  • 酈波:從莊子的「三條魚」看見人生的智慧
    7月23日上午,第十屆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首場開講,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帶來主題演講《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四哲」之一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及對當代人的啟示。
  • 莊子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細細品味,看透人生
    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狡猾的莊子,把人生的三種境界藏在鯤鵬扶搖而起的故事中,讓我們去細細品味。
  • 江蘇書展,聽這位大咖說「莊子的三條魚」
    有意思的是,酈波老師這次給出的演講題目是《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觀眾們不禁在頭腦中劃出了大大的問號: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怎麼成了莊子的智慧?酈波笑著說,他是要從和莊子有關的三條「魚」說起,抽絲剝繭,在永恆的寓言中破解古代智者留給今人的人生智慧。《逍遙遊》之「魚」:帶你走出人生的價值困境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逍遙遊》裡的鯤鵬不是神話,這貨已經在地球山活了5000萬年
    或者說是否真實存在過呢? 鯤鵬之名,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
  • 酈波開講,重新認識莊子和他的三條魚
    我今天講座的題目就叫《魚我所欲也 莊子的智慧》,對這個題目,有的朋友提出質疑,這怎麼是莊子的智慧呢?這是孟子的智慧啊。" 7 月 23 日第十屆江蘇書展開幕,當天上午 11:00,書展期間的首場 " 書香中國 · 全民閱讀大講堂 " 開講,著名學者、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準時開講。他這個 " 自相矛盾 " 的開場白,引起了現場讀者的好奇。
  • 《莊子》:「真人」的「逍遙」境界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它反映了莊子的人生觀。他把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當作最高的境界來追求,認為只有忘絕現實,超脫於物,才是真正的逍遙。本篇宗旨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功」「無名」也就是「無己」,「無己」也就是《齊物論》所說的「喪我」,《天地》所說的「忘己」。
  • 莊子《逍遙遊》的扶搖直上九萬裡,你讀懂了嗎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我們俗話說的老莊之一就是莊子,老莊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道德經》和《莊子》,主張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作為這部傳世之作的逍遙遊,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會背誦和默寫,那它到底有什麼地位和代表的意義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智慧啟示
    莊子《逍遙遊》作為《莊子》這本書的開篇,一直以來為人論道,廣為傳誦,它既有著鮮明的語言文學藝術特色,生動、活潑、豐富、立體,也充滿了思想思辨的智慧,同時其思想意境境界也高遠、飄渺、超然、自在,讓人充滿了遐思和期許。
  • 美文佳作——有所待之逍遙遊
    落日壓下了山頭,許多人不明白莊子為何願意「曳尾於塗中」,但能肯定的是濮水的魚不會比宮廷裡的盛宴美味。因為,他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馳騁天下,也不想為自己建立一個烏託邦,雖然他也是有所待者,但他更願意逍遙遊,「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魚上鉤了,還算肥美,今晚不用再餓肚子了。
  • 春風薦書1|中華書局執行董事徐俊:《逍遙遊》的遊指什麼
    什麼是「逍遙遊」鵬,源於《莊子》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逍遙遊》是從鯤化為魚、魚化為鵬開始寫起的,一開篇就創造出一個極其恢宏壯觀的場面。可是莊子的目的卻不是要說什麼大鵬,而是要借大鵬說「逍遙遊」。所以,要理解莊子的大鵬,先得說說什麼是「逍遙遊」。
  • 莊子的《逍遙遊》:我們是灰雀,還是鯤鵬?
    《逍遙遊》一文是《莊子》一書內篇中的第一篇,「逍遙」就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約束、自由自在地活動。其實在中學的課文中就摘錄了《逍遙遊》的第一部分,開篇第一句就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對此,應該很多人仍會覺得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