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詩社|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2020-12-22 瀟湘晨報

插圖畫家:施虹賓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作者:洞見

誦讀:宋彧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

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01

北冥之魚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

它會乘著六月的風,飛去南冥。

可是莊子卻說它不自由,一旦沒有風,就只能從高空墜落。

那時候有一個名叫列子的人,能夠駕著風在天上飛,跟神仙一樣。但是沒風,他也要發愁。

站在風口,誰都能飛起來。

這樣的自由,靠的是外物。

是靠著財富,名聲,才能夠填補自我的空虛。

《管子》裡說:「君子使物,不為物使。」

人一旦被物質所捕獲,必然會失去純粹的自我。

陶淵明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不為五鬥米折腰。

他情願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

官場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

吳宮深處埋荒草,晉代衣冠成古丘。

榮華富貴轉眼就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談趣事,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

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

他說:「我家的鍋只有尺這麼長,太大的魚裝不下。」

物質上的需求要尋求一個恰當的尺度,「夠用就好」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態度。

02

濠梁之魚

莊子在《莊子·秋水》說的第二條魚,叫做儵,是濠河之魚。

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

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

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

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裡,怎麼能知道別人的悲歡。

魚的快樂是自由嬉戲在水中,人的快樂是能夠自然生長在世間。

一個迎合別人改變自己的人,註定不快樂,邯鄲學步的人生也沒有光。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與眾不同, 卻總希望和別人一樣。

好的快樂從來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眼裡的。

與其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

李煜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詞:

浪子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那一天,李煜在湖邊上遇上了一個漁夫,他喝著酒,耍著魚杆,快活無比。

漁夫身處社會底層,可是身為南唐後主的李煜卻羨慕著他的快樂。

快樂跟地位才華、榮華富貴並無關係,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樂。

生活的好與壞沒有標準答案。

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著。

不要因為有人喊你攢局,就放棄讀書。

浮於表面都是風光,沉下心來自有答案。

也不要因為你的樂趣無用,就放棄它。

樂趣的種子,遲早會結出花,讓你的生活變得芬芳。

03

江湖之魚

莊子在《大宗師》裡寫的第三條魚,叫做鮒,是車轍的小魚。

一塊池塘幹了,兩條小魚暴露在陸地上。兩條小魚互相吐沫,互相溼潤,勉強維生。

莊子卻說,與其這樣互相熬著,不如放生彼此,去大江大河裡過自己的新生。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

不知道哪一天你的水就乾涸了,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離場。

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

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庸。

杜甫曾經和李白結伴而行,策馬江湖。

杜甫羨慕李白的灑脫和瀟灑,崇拜他的天賦與才華。

可惜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他們終究揮手而別。

杜甫成不了李白,可那又如何?

寫不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那就「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找到自我。

尋找自我的路上,或許會顯得孤獨。

但是蔣勳說過,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不能與自己相處,就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擁有自我的人,才會久處不厭。

我們結伴而行走過江湖,但總還是要一個人去看天空和海洋。

莊子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韓寒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我們懂得那麼多的道理,可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個例,不是每一條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所有的幸福都無法複製,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讀懂莊子的三重人生智慧:

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

身體可以帶著鐐銬跳舞,心靈則要插上自由的翅膀。

【誦讀簡介】宋彧:媒體人,公益人,雜誌作者,成都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崇州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相繼擔任江蘇電視臺節目配音員、四川電視臺欄目主持人,知見文化與知見詩社創始人,共青團中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社、人民郵電報、溫州日報、紅網等多家媒體平臺主播。獲得全國多項語言類比賽類大獎及公益志願服務獎。

【插圖畫家】施虹賓,獨立藝術家。1967年生於江蘇。師承著名花鳥畫家「江淮畫魚人」潘覲繢先生,隨其鑽研中國畫魚類畫法。先後得到鮑審、顧強先、顧青蛟、劉一原、魯慕迅等畫壇名家的指點和抬愛。作品筆法簡練、水墨淡雅、敷色清麗、布局空靈、講究禪意。表現風格獨特、馳名海內外。其繪畫成就散見於國內外報刊、網絡、電視臺。2006年旅居阿聯·杜拜。2009年應中國駐阿聯·杜拜總領事館邀請在杜拜皇家藝術展覽中心舉辦畫展。2011年應邀在法國普樂藝術館舉辦畫展。2013年《杜拜七彩絲路》書畫聯展。2014年應美國康州州立大學和美國愛卡斯藝術中心邀請赴美學術交流訪問並舉辦畫展。2015年九月在揚州大學舉辦《徐惠君.施虹賓聯展》。十月在江蘇.江陰市舉辦《魯慕迅.施虹賓書畫聯展》2016年四月在泰國曼谷中泰文化交流中心舉辦個展。2017年四月在蘇州過雲樓藝術館舉辦個人展。《施虹賓作品集》、《施虹賓百魚圖》行世。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2濠梁之魚莊子在《莊子·秋水》說的第二條魚,叫做儵,是濠河之魚。寫不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就「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找到自我。尋找自我的路上,或許會顯得孤獨。
  • 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
    導語:歡迎來到情感的世界,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今天跟大家聊聊莊子說的三條魚。這三條魚皆入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真正能悟。偷的人不多!但悟透的人!會一生順。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條魚!
  • 莊子三條魚,人生三境界
    北冥之魚 《莊子·逍遙遊》中記載: 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不知道有多少千裡長。 它變化為鳥,名為「鵬」,鵬的背,也不知道有多少千裡長。 北冥之魚,大而無邊,變幻莫測,遠超世人想像。 莊子怕世人不信,還引用《齊諧》,證明這條魚確實存在。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生有涯,所知無涯。 我們習慣眼前光景,往往忽視世間之大。 蘇軾見王安石寫菊花「吹落黃花滿地金」,便嘲笑他沒文化。
  • 酈波:從莊子的「三條魚」看見人生的智慧
    7月23日上午,第十屆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首場開講,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帶來主題演講《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四哲」之一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及對當代人的啟示。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學習生涯之外的書籍,《讀者》是陪伴我時間最長的。我對它的印象很深刻,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它曾經問過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在莊子眼中,人一定不可以過度依賴萬物。
  • 莊子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細細品味,看透人生
    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狡猾的莊子,把人生的三種境界藏在鯤鵬扶搖而起的故事中,讓我們去細細品味。
  • 酈波開講,重新認識莊子和他的三條魚
    接下來,酈波由 " 什麼樣的魚才是莊子最喜歡的魚 " 破題,講了莊子散文裡的三條魚所體現的人生智慧。第一條魚是《逍遙遊》中的鯤,這條魚體現了突破價值困境的過程。"
  • 江蘇書展,聽這位大咖說「莊子的三條魚」
    有意思的是,酈波老師這次給出的演講題目是《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觀眾們不禁在頭腦中劃出了大大的問號: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怎麼成了莊子的智慧?酈波笑著說,他是要從和莊子有關的三條「魚」說起,抽絲剝繭,在永恆的寓言中破解古代智者留給今人的人生智慧。《逍遙遊》之「魚」:帶你走出人生的價值困境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國學講壇】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
    莊子在逍遙遊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神奇無比的鯤鵬的形象。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 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
  • 老人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醍醐灌頂
    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見我詫異,老人就講出了他的見解,聽完之後,我醍醐灌頂了,就把老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 南山老人說:逍遙遊的最高境界,就是活成這「三條魚」,醍醐灌頂
    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見我詫異,老人就講出了他的見解,聽完之後,我醍醐灌頂了,就把老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 莊子《逍遙遊》解讀之二: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人生的高度
    之二蟲又何知?到近郊去一天返回,肚子還是飽飽的;往百裡之外去的人,頭天夜裡就要準備糧食;到千裡之外去的人,就要花費三個月來準備乾糧。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那些蟬與小鳥哪裡會懂得這些呢?這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心靈開放寬廣之人,自然可以鵬飛萬裡,而心靈狹窄見識淺短之人,也就只能在狹小的天地中上下坡撲騰了。
  • 《莊子》裡的三條魚,對應了三種智慧,學會了想不成功都難
    提到莊子,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大都是莊周夢蝶的浪漫、鼓盆而歌的豁達,或者是渭水垂釣的瀟灑。其實莊子也有著獨樹一幟的大智慧,學會了這三種智慧,想不成功都很難。這三種智慧,對應著《莊子》中的三條魚,讀懂了這三條魚,其實也就是讀懂了人生。
  • 莊子:相忘以生,無所終窮。誰與我生死與共?生與死的三重境界
    《莊子.大宗師》: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我們在夢裡一會變成鳥在天上飛,一會變成魚在水裡遊,一點都不受『我』的控制,我們決定不了我們自己的夢境,所以我們怎麼知道人活著就不是一場夢而已呢?就算我們自認為是『醒著』的時候,我們又真得能決定自己嗎?有時想笑卻笑不出來,不想笑的時候,偏偏憋不住……我們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和安排不了,我們又憑什麼認為生命的「本我」和這個肉身有關係呢?不如安時處順,死生不變於心,不悲不喜,一切聽從造物主的安排。
  • 莊子筆下的四隻鳥,道出人生超然境界,讀明白也就活通了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代表莊子智慧的三條魚,他不僅愛寫魚,還愛寫鳥,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莊子人生中,代表他三種思想境界的鳥類們。莊子的第一隻鳥在梁國歇腳。說惠子在梁國做了高官,有人謠傳莊子要搶他的官位,惠子聽了就趕忙搜查莊子,莊子見到惠子對他說,有種鳥叫鵷鶵,也就是一種鳳凰,這種鳥啊,不是梧桐不停歇,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而旁邊有隻貓頭鷹撿到腐臭的老鼠,卻還怕路過的鵷鶵搶他的。那你也要用你的官位來嚇唬我嗎?
  • 人生三大境界,莊子講了三個故事,其中一個還拍成了電影
    奇幻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創意靈感,即來源於莊子《逍遙遊》中鯤鵬的故事,該片獲得了第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如果放在今天,莊子絕對是導演兼編劇的角色,而且絕對是個大腕。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莊子所講的三個故事,一起體味其中蘊藏的大智慧。
  • 好名字的三重境界
    名字的境界,是指好的名字帶給個人的感受或境地,這需要欣賞者個人與名字的深度契合,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欣賞和一見鍾情式的點評。 說到境界,我們耳熟能詳的有「王國維的三境界說,弘一大師的人生三境界說,以及唐代青原禪師關於參禪的三境界說」。
  • 幸福的三重境界,你處於哪一層呢?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這三重境界其實也代表著三種不一樣的幸福。01第一重境界的幸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在孩童時代,單純天真,眼神清亮,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看不見皮笑後面的肉不笑,山水蟲魚,萬事萬物都是它自己本身。快樂其實很簡單,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本我的快樂滿足了,就覺得很幸福。少數心靈如孩童般純淨的成年人,平和安寧,少欲少求,不知時光,過得也很愜意灑脫。
  • 知見詩社 |《夏至》——作者:朱沛潔,誦讀:煒坤
    遠處漸漸隱沒在煙塵中,川西平原上的那幾間老舊的瓦房在夏至日裡卻見不到影子……此時,我走進安靜的村落,靠牆而坐的老人警覺地盯著我移動的身體,在這條狹長而不平整的村道上行走,像瘟疫迅速蔓延開來的狗叫聲,提醒大家,一個不受歡迎的客人進了村莊…【作者簡介】朱沛潔,曾用名朱曉慶,男,祖籍四川閬中。《知見詩社》特邀文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