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筆下的四隻鳥,道出人生超然境界,讀明白也就活通了

2020-12-14 藝述史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代表莊子智慧的三條魚,他不僅愛寫魚,還愛寫鳥,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莊子人生中,代表他三種思想境界的鳥類們。

莊子的第一隻鳥在梁國歇腳。

說惠子在梁國做了高官,有人謠傳莊子要搶他的官位,惠子聽了就趕忙搜查莊子,莊子見到惠子對他說,有種鳥叫鵷鶵,也就是一種鳳凰,這種鳥啊,不是梧桐不停歇,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而旁邊有隻貓頭鷹撿到腐臭的老鼠,卻還怕路過的鵷鶵搶他的。那你也要用你的官位來嚇唬我嗎?

他把官位比作腐鼠,表達他的不屑一顧,這嘴簡直太損了,而這個故事正體現了莊子的淡泊。捫心自問,你做得到嗎?

第二隻鳥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大鵬鳥。

《逍遙遊》中說,「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你們看大鵬展翅,順著風來到九萬裡的高空上,連大鵬鳥這樣超然物外的生物都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還是要受到風的限制,那何況我們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呢?那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呢?莊子認為,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人一旦被物質所束縛,把握不好人生的尺度,那麼無論如何,都無法獲取自由。

最後兩隻鳥呢,是烏鴉和老鷹。

是說莊子臨終前,弟子們開始籌備他的葬禮。但莊子卻說,天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掛在我身邊的玉符,星辰也作為我閃閃發亮的裝飾,世間萬物都能當作我的殉葬品,我的喪葬品都齊備了,你們還操心什麼呢?

弟子很擔心夫子被烏鴉和老鷹吃掉啊。

莊子卻說,在上被烏鴉老鷹吃,在下被螻蟻食,你怎麼怎麼只想到烏鴉老鷹呢?

這烏鴉和老鷹,就是莊子人生的最後兩隻鳥,代表著超然物外,脫離形骸的超然和豁達。普通人都非常講究喪葬,而莊子不在意。他想留給世間的不是什麼豪華的陪葬品,而是希望他的思想,他的笑與罵,能夠長留天地間。

我們發現莊子為什麼總是又是魚啊又是鳥啊,我想,因為他有一番別樣的人生體會要告訴世人,但世人很難去理解。他又覺得這些鯤鵬啊鵷鶵啊,反而更符合他的理想,因此,他總在假託,總在講寓言。

我們時常嚮往鳥類的自由翱翔,人的身體是沒有辦法遨遊廣袤宇宙的,身體不行,精神卻可以自由翱翔。可能有朋友會覺得,莊子的思想太虛了,淡泊不重名利,哪有這麼容易,我覺得呢,只要學會安於寂寞,不去隨波逐流,有「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堅持,那麼你的人生,一定會變得廣闊而別致。

相關焦點

  • 莊子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細細品味,看透人生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家都讀過莊子的《逍遙遊》吧。「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莊子在逍遙遊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神奇無比的鯤鵬的形象。
  • 老人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醍醐灌頂
    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見我詫異,老人就講出了他的見解,聽完之後,我醍醐灌頂了,就把老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
  • 莊子論人生:人過中年之福,從悟透3境界(至人、神人、聖人)始
    其最著名的作品中就包含《莊子諵譁》。莊子的《南華真經》自古以來就號稱中華古文化奇書,其文採華美,意蘊悠長,任何人讀了都能夠有所領悟。什麼是至人、神人、聖人?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學習。一、什麼是「至人無己」?至人,至,就是達到。至人,就是達到人的境界。可以稱之為「人」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算不算是人?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學習生涯之外的書籍,《讀者》是陪伴我時間最長的。我對它的印象很深刻,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它曾經問過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在莊子眼中,人一定不可以過度依賴萬物。
  • 人生三大境界,莊子講了三個故事,其中一個還拍成了電影
    一、鯤鵬展翅《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此段話在《大魚海棠》動畫電影中也作為了故事開端。
  • 莊子《逍遙遊》解讀之二: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人生的高度
    在上一節我們講到,在長期的磨鍊與深厚的蓄養積累之後,鯤化為鵬,鵬借著巨風自北海飛向南海,它遙居雲端,俯視下界,這是一種非常自由的高遠的人生境界。但在這世間事物總是相對的,有境界高遠的人和物,就有格調卑下的人和物;有高遠的心靈,也有閉塞的心靈。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01 「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 知見詩社|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插圖畫家:施虹賓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作者:洞見誦讀:宋彧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01 北冥之魚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它會乘著六月的風,飛去南冥。
  • 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
    導語:歡迎來到情感的世界,人生的三重境界,莊子所說的「三條魚」,能領悟到的人不多。今天跟大家聊聊莊子說的三條魚。這三條魚皆入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真正能悟。偷的人不多!但悟透的人!會一生順。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條魚!
  • 莊子:大境界,方能成就大人生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宋國有一戶人家,家裡有一副可以防凍手的秘方藥,所以他們家人世世代代靠這一秘方做漂洗的生意。 一個人的境界大小,決定了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對事物的判斷。普通人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的去判斷一件東西的價值。只有那些擁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像莊子這樣的大智者,教給我們最大的智慧,就是境界和眼光。
  • 莊子三條魚,人生三境界
    北冥之魚 《莊子·逍遙遊》中記載: 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不知道有多少千裡長。 它變化為鳥,名為「鵬」,鵬的背,也不知道有多少千裡長。 莊子怕世人不信,還引用《齊諧》,證明這條魚確實存在。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生有涯,所知無涯。 我們習慣眼前光景,往往忽視世間之大。 蘇軾見王安石寫菊花「吹落黃花滿地金」,便嘲笑他沒文化。 在他的知識範圍裡,菊花在枝頭就枯萎,不可能落到地上。
  • 《莊子》很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莊子最經典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悠然灑脫,無憂恣意,就像夢迷蝴蝶的莊周一般,超然脫俗於世外。「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萬物紛雜繁多,各自回歸本性,各自回歸本性卻是出自無心,渾然無知保持本真,終身不離開大道。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智慧啟示
    莊子《逍遙遊》作為《莊子》這本書的開篇,一直以來為人論道,廣為傳誦,它既有著鮮明的語言文學藝術特色,生動、活潑、豐富、立體,也充滿了思想思辨的智慧,同時其思想意境境界也高遠、飄渺、超然、自在,讓人充滿了遐思和期許。
  • 《莊子》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大意: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如同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一眨眼就過去了。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意:(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溼。)與其這麼辛苦依偎,還不如讓他們回到江河湖海中自在遊弋,彼此忘記對方。相濡以沫,有時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
  • 馮友蘭:人生有四重境界,境界決定了人生格局
    錢鍾書先生說:「做人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事業上取得成就,還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一個人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心靈所能達到的層級,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所在。人生境界不同,人生格局也不同。不同境界的人,人生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哲學簡史》中,馮友蘭提出了人生的境界學說。他認為,人生有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南山老人說:逍遙遊的最高境界,就是活成這「三條魚」,醍醐灌頂
    我和老人站在魚池邊,一邊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聊起了人生。南山老人指著池中的魚兒,笑著說:南山小弟啊,我最近都在讀《莊子》這本書,讀了這麼久,我有個感悟,那就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活成了莊子筆下的「三條魚」。見我詫異,老人就講出了他的見解,聽完之後,我醍醐灌頂了,就把老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 莊子的《逍遙遊》中,蘊藏著2個人生大智慧,悟透後豁然開朗
    《逍遙遊》將莊子的自由思想刻畫得淋漓盡致,文中基本都是採用神話故事來講明事理,而通過這些神話故事,能夠引發人們的深度思考。雖然《逍遙遊》全文只有803個字,但是這803個字卻字字珠璣,其中還蘊藏著2個人生大智慧,悟透後能令人豁然開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逍遙遊》中到底蘊藏著哪2個人生大智慧。
  • 莊子臨終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妙
    其實,讀懂莊子臨死前說的話,你就能明白了:莊子自己在臨死前,心情非常平靜,而弟子們則計劃厚葬老師,莊子說:「我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璧,星辰做珠璣,萬物做殉葬,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也道出了現代人為什麼不快樂的原因。盡人事,聽天命莊子說:「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莊子:大境界,方能成就大人生!
    莊子卻說,為什麼你非要把它做瓢呢?你可以把這東西系在身上,去浮遊於大江大海之上?難道一個東西只有經過加工之後才能有用麼? 一個人的境界大小,決定了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對事物的判斷。普通人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的去判斷一件東西的價值。只有那些擁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