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從蘇這個繁體字,可以看出,我們江蘇是魚米之鄉。我今天講座的題目就叫《魚我所欲也 莊子的智慧》,對這個題目,有的朋友提出質疑,這怎麼是莊子的智慧呢?這是孟子的智慧啊。"
7 月 23 日第十屆江蘇書展開幕,當天上午 11:00,書展期間的首場 " 書香中國 · 全民閱讀大講堂 " 開講,著名學者、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準時開講。他這個 " 自相矛盾 " 的開場白,引起了現場讀者的好奇。
接下來,酈波由 " 什麼樣的魚才是莊子最喜歡的魚 " 破題,講了莊子散文裡的三條魚所體現的人生智慧。第一條魚是《逍遙遊》中的鯤,這條魚體現了突破價值困境的過程。"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鯤之所以化為鵬,是要實現自身的價值追尋,從最幽深黑暗的北冥,飛往代表光明的終極理想之地南冥。它在吹拂著天地之精華—— " 息 " 的大好時機出發,扶搖直上,直面阻礙,最終到達九萬裡高空,擺脫束縛,實現了人生的 " 逍遙遊 "。
第二條魚是《秋水》中的魚,告訴人們應該擺脫情緒困境。《秋水》中 " 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說的是一群快樂的魚。面對這一群魚,莊子和惠子展開了那場關於魚樂不樂的著名辯論。酈波認為,其實,重要的並不是莊子與惠子的辯論,而是莊子自己可以和魚產生共鳴,這種境界是惠子達不到的。聯繫到我們今天,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被手機綁架,很容易陷入情緒困境,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並冷靜地跳脫出來。
第三條魚是《大宗師》中的魚,提醒人們如何擺脫關係困境。酈波說,莊子提到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而我們大多數人,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往往本能地喜歡做是非判斷,讓彼此間的關係變得糾結複雜,並喜歡在小事上爭個你對我錯。擺脫這些,才能突破關係困境,處變不驚。
在演講的最後,酈波說,他認為在今天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講莊子三條魚的智慧具有特別的意義。" 希望我們埋頭認真做好的自己的事情,運用的先哲的智慧,突破困境。"
據悉,第二場 " 書香中國 · 全民閱讀大講堂 " 將於 7 月 24 日 14:00-15:00 在第十屆江蘇書展開講,演講嘉賓為書香江蘇形象大使、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他演講的題目是《如何遊好唐詩這座寶山》。屆時,來不了現場的朋友,可以掃描二維碼收看網絡直播。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白雁 見習記者 姜斯佳 / 文 徐洋 蘇蕊 / 攝
(編輯 黃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