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站在離子推進引擎後面會發生什麼?

2020-12-24 騰訊網

溫馨提示:本文動圖較多,建議用wifi閱讀。

我們在宇宙類科幻電影裡常常可以看到星際飛船或者戰艦,使用一種發著幽藍色光的推進引擎,是不是覺得很炫酷?這種幽藍色的推進裝置叫做離子推進器。其實已經在某些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上使用了。

離子推力器,又稱離子發動機,為空間電推進技術中的一種,其原理是先將氣態工質電離,並在強電場作用下將離子加速噴出,通過反作用力推動衛星進行姿態調整或者軌道轉移任務。與傳統的化學推進方式相比,離子推力器需要的工作介質質量小,能量轉化效率高,但是離子推進器的推力很小。適合長距離長時間空間持續加速使用。

並非最新科技

人類通過磁場控制帶電粒子的運動並不是什麼新科技,最早的黑白電視機顯像管,就是通過控制電子的偏移在螢光介質屏幕上形成影像。離子推進的原理也比較類似。

顯像管技術

考夫曼與他手中的離子推力器

1959年NASA的考夫曼研製了第一個離子推進裝置,其原理如下圖:先將汞注入電離室,然後電子槍注入電子,用線圈加速電子轟擊汞原子製造出汞離子,汞離子帶正電,用後面正負柵板產生的電場加速噴出產生推力。

在噴口附近加一把電子槍,向離子束注入帶負電的電子,使其中性化,恢復成不帶電的原子。否則帶電離子會沾滿整個推進器表面和太空飛行器,發動機內部也會積累電子產生靜電,造成各種麻煩。在實際運用中考慮到汞離子的強腐蝕性,現在使用的推進劑大多使用惰性氣體氙。(就是我們汽車氙氣大燈裡的那種惰性氣體)。

1965年,離子推進開始進行SERT-Ⅰ空間飛行試驗,1970年進行了SERT-Ⅱ空間飛行試驗;但是由於技術要求高和對供電裝置的依賴,一直沒有被正式運用,隨著全球衛星通訊的增長,要求衛星的工作壽命越來越長,特別是大型通信衛星,其壽命要求長達15年,為保持軌道定點位置,所需的推進劑越來越多,大量擠佔了有效載荷的重量。因此,大型通信衛星的推進系統改用電推進已勢在必行。此外,小衛星的普遍興起,對離子推進提出了需求,直到1997 年離子推進在商業衛星上正式應用;1999 年首次用作太空飛行器的主推進系統。

只能吹動一張A4紙的推力

離子電推進發動機的特點是加速力和加速度都很低,可能會只有幾十毫牛頓和幾釐米/秒,有人形容這種推力只能「吹動一張紙」。但與化學火箭極短的燃燒時間不同,電推進是「細水長流的工作方式」提供的加速時間可以很長,因此發動機比衝很大,就是說同樣質量的工質能提供更大的總推力和最終速度。另一方面,太空中重力影響小,也沒有空氣阻力,衛星的調姿和變軌,微小推力往往就已足夠。

6毫牛的推力

實際運用

1998年美國「深空1號」首次將離子發動機作為主力推進系統應用在深空飛行,由於這次任務是需要飛越火星以外去探測一顆彗星,研發設計了一部功率 210瓦特、可供長時間連續使用的離子推進器,為了保證飛行器的電力供應,安裝在本體兩側的太陽電池陣,在展開狀態下長達11.75m,該電池陣在距離太陽1AU(1AU是一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5億公裡)處可產生2.5kw功率。飛行器總重量486.3kg,其中包括31.1kg的肼推進劑用於引力加速用,以及81.5kg氙氣用於主離子推進引擎持續加速用。最後該探測器推進器連續工作了長達20個月。2001 年9月成功地飛越了彗星Borrelly,傳回了迄今拍攝的最好的彗核圖像。

深空一號的離子推進裝置

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

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是日本發射的「隼鳥」的後繼探測器。2018年「隼鳥2號」與小行星1999 JU3相遇並對其進行探測(各種折騰,轟炸了小行星一番),並收集攜帶了小行星樣本物質將於2020年(今年)底返回地球。

隼鳥2號用大喇叭取樣後飛離

隼鳥2號使用的也是三臺電推進引擎,不同的是,隼鳥2號的離子發生器採用的是微波電離氣體方式。

微波電離

微波可以將燈泡內的惰性氣體電離,並讓燈泡發光。(這個實驗非常危險!請勿模仿

我國的離子推進發展

我國在1974年首次開展汞離子推進器的研究,開發的LIPS-80離子發動機,獲得197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然而之後就一直停滯了20年……

1999年,重啟離子電推進研究。2004年,我國第一臺200毫米氙離子推進器樣機問世,補上了落下20年的課。

2012年「實踐九號」A/B雙星,首次使用離子推進器,推力40毫牛,噴口速度30km/s,算是趕上了國際水平。

2019年12月升空的「實踐二十號」搭載了十多項國際領先技術,其中300毫米的LIPS-300離子推進器,噴口速度達到了40km/s,推力200毫牛,首次實現了高低功率雙模式,成功踏入電推第一梯隊。

國產氙氣離子推進器

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軌技術試驗衛星,於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的作用可以理解為一個太空中的高速網關,首次在我國通信衛星上應用Ka頻段寬帶技術,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該星主要為中國地區等區域用戶提供服務,可實現偏遠地區的移動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業應用,廣泛應用於企業專網、遠程教育、醫療、網際網路接入、數字新聞採集、機載船舶通信和應急通信等領域。(如果以後飛機上配備接收設備,這貨就可以提供天上吃雞和王者農藥服務啦)而這顆衛星使用的就是我國自己研發的電推引擎。

霍爾推進器

通信衛星上採用的電推力器主要有離子推力器和霍爾推力器兩種。」波音公司和日本衛星主要採用離子推力器,蘿拉、洛馬和泰雷茲、空客等公司主要採用霍爾推力器。兩種推力器本質上一樣,都是用電能將惰性氣體氙氣電離,形成由離子和電子組成的等離子體,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加速噴出,產生推力。不同的是,離子推力器的電離區和加速區分離,推力器效率更高,比衝更高,缺點是組成複雜,電源種類多;霍爾推力器的電離區和加速區是合一的,因而體積更小,電源種類少,缺點是比衝低,羽流角偏大。

霍爾推進器

被離子電推進的尾焰噴到會怎麼樣?

很多人可能會比較好奇這個問題,認為可能會被高溫燙傷或者被電擊到,其實假設你站在氙氣離子推進器後面,由於氙氣帶電離子已經被電子中和了電性,你是不會被觸電的,但是由於你的皮膚表面可能帶有靜電,所以會有汗毛豎起的情況,氙氣離子溫度並不高,你可能感受到的是一陣離子風吹過的輕微感覺。僅此而已。

安靜的離子電推飛機

長期以來,幾乎所有科學家和航空專業人員都認為離子發動機飛機不可能在大氣層內飛行,因而這項技術早已被人遺忘。在電池、電子和新材料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學家團隊決心重新審視一下這種技術,看看有沒有可能製造出能在地球表面飛行的離子發動機飛機。

翼展 5 米,重 2.45 公斤,平均高度僅 0.47 米的情況下能持續飛行 60 米,這架造型奇特的飛機,近日在學校的體育館內完成了首次飛行。

和傳統的飛機相比,這架「電噴」飛機和則完全不同,它沒有螺旋槳、沒有渦輪噴氣發動機,由帶電空氣分子碰撞而成的「離子風」提供了飛行所需的推力。正如飛機的發明者、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說:「這是史上第一架推進系統中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的飛機,將為飛機帶來新的可能性,未來的飛機會更安靜,機械設計更簡單,並且不會排放燃燒物。」

梵觀點:希望電推進真的以跬步之力推進人類探索千裡。

相關焦點

  • 隼鳥2離開地球後,三臺離子引擎一同開啟,又飛了1600萬公裡
    要問什麼是航天奇蹟,人們自然會想起美國上個世紀的阿波羅號登月和近期中國嫦娥5號月球取樣,事實上,日本隼鳥2號飛船將小行星樣品安全送回地球後,再以第二宇宙速度離開了地球也算得上是一個航天奇蹟。在樣品返回艙交付結束後,隼鳥2號以第二宇宙速度離開了地球,擺脫引力影響後向金星飛去,現在又飛了1,600萬公裡,在2021年1月,日本JAXA專家發推特稱,三臺離子引擎一同開啟,意味著隼鳥2號飛船在加速接近金星中。隼鳥2號一共安裝了四臺太陽能離子引擎,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只使用三臺離子引擎,另一臺作為備用。
  • 星際旅行的開端-離子發動機
    地球石油資源終將枯竭,人類也將進入全電時代,就目前的交通工具來說,汽車、輪船、高鐵……這些交通工具都比較容易實現全電推進的,但是飛機、太空飛船怎麼辦?答案或許是離子引擎。離子引擎的原理並不複雜,是把原子電離成一價正離子,再用高電壓將離子加速並排出引擎尾部形成離子束,由此產生推力。
  • 星際迷航的序曲:「離子風」無人機究竟帶來了什麼?
    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是依靠引擎、螺旋槳等傳統推進裝置產生飛行動力,而是通過「離子風」(ionic wind)為飛機提供升力,妥妥的《星際迷航》既視感好嗎?「離子風」無人機是如何工作的?「離子風」,簡單來說就是讓空氣在流動時帶有被電離了的分子,這其實是一個早就被應用廣泛的技術。
  • 《火星救援》中的離子引擎可能成為現實,星際旅行已經不遠了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可以替代傳統的飛機渦輪發動機的離子引擎已經初步研製完成。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Steven Barrett表示:「這種全新的引擎可以讓飛機更安靜,機械構造更加簡單,並且在飛行時不會排放汙染物」。離子引擎技術最直觀的優點就是可以大大的減少飛機發動機的組成部件,例如飛機兩側的螺旋槳。
  • 美國宇航局揭示一種「將人帶入火星的引擎」—霍爾推進器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AeroJetRocketdyne)的工程師們透露,在一種旨在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激進離子引擎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它被稱為霍爾推進器,它利用電場和磁場電離氣體,如氙氣,並排出離子產生推力。
  • 來了解一下離子發動機 中國的氙推進器已測試 美國的已經實際使用
    就在前段時間,根據有關人員透露,我國目前已經離子發動機已經進行了多次點火試驗,並且結果都相當圓滿。該機器的研究成功意味著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個能夠掌握自主研發離子推進器的國家了。這個消息註定會引起世界人民的矚目,也讓中國再一次站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現在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所謂離子推進器究竟是什麼東西。實際上,推進器時常常用來推動火箭發射升天的一種強動力發動機。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為了抵達這一雙星系統,DART將依靠功能強大的離子推進器,稱為NASA的進化氙推進器(NEXT-C)。NEXT-C是一款強大的推進器。離子推進器不同於火箭,火箭需要巨大的推力才能將東西從地球的引力中拉起。但是就離子推進而言,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單元。它比NASA的DAWN和「深空一號」太空飛行器上的NSTAR離子推進器更強大。NEXT可以產生6.9kW推力功率和236mN推力。
  • 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兩個概念,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什麼是反物質推進器?那我們先要從反物質說起。192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了存在反物質的假說,認為存在和構成普通物質的基本粒子質量相等但電荷相反的基本粒子,並有由這樣的基本粒子構成的反物質。僅僅4年後,這個假說就得到驗證,加州理工的安德森發現了正電子。
  • NASA推出最強離子推進器,人類20年內登陸火星,馬斯克表示等不了
    美國國家航天局與密西根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一款名叫X3的離子推進器,這款離子推進器打破了最大功率和最大推力的記錄!NASA這次推出的這款X3離子推進器,直徑80釐米,重230公斤,設計最大功率達200千瓦。
  • 離子推進器技術,航天科技中的傳奇,讓我們自由遨遊太陽系
    等離子推進器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火箭,用電來推進飛行器是很多航天先驅們的夢想。火箭通過燃燒液體或固體燃料來產生推力,給太空探索帶來了很大困難。這要從「火箭方程」說起,1903年,俄羅斯科學家、現代火箭及航天之父康斯坦丁·E·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E.
  • 曲速引擎到底是什麼技術?如果人類掌握了它,能成為神級文明嗎?
    如果要飛到宇宙的邊緣,那最少要145億年!光速看起來很快,但是一放到宇宙的尺度上來看,又是太慢了。那麼,能不能超光速的飛船呢?相信大家都看過科幻電影《星際迷航》,在那裡面,科學家們通過反物質來改變周圍的時空結構,從而達到了超光速的目的,並且可以比光速快幾個數量級。雖然只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但是它一經出現,立馬引起了大家的無窮幻想。
  • 流浪地球中諸多不嚴謹科學,真的可以用離子推進器推動地球嗎?
    事情發生的原因過於牽強,不科學首先太陽在自身條件下不會隨便發生膨脹,太陽發生膨脹應該是幾十億年後的事情。而期間能夠使太陽產生巨大改變的就是巨大的天文事件,此改變也無非就是受到巨大星體撞擊或牽扯產生爆炸和撕裂。如果發生這種狀況,我們是無法逃脫的,太陽爆炸的時候光線需要8分鐘到達地球,而同時產生的巨大輻射也隨之到來,也就是說我們發現的時候,地球的毀滅也會同時降臨。
  • 即將進入地球引力範圍,日本飛船隻剩兩千萬公裡,離子引擎關閉
    在2018年的時候,世界500強企業高盛公司宣稱:在不久的將來,太空採礦產業將迎來首個萬億富翁,這句話看似不太現實,但很快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很大反響,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並且已經開發利用得差不多了,而外太空資源是無限的,現在還沒開始正式開採,不過出於科學研究的目的,現在一艘日本飛船已經對2億公裡外一顆大石頭進行了暴力採礦,這可以說是人進行太空採礦的一次
  • 未來十年無人機發展方向:無聲離子推進器式無人機
    巴雷特最近試飛了第一架使用離子風推進器(ionic wind thruster)的飛機,這種電子引擎產生並發射充電粒子。根據巴雷特的說法,利用這一原理駕駛飛機一直是一個「很遙遠的想法」,更多是在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東西。但他還是想試一試,「在《星際迷航》(Star Trek)中,你會看到太空梭靜靜地滑過,」他說,「我想,『我們也應該有那樣的飛機才對。』」
  • 飛往星辰大海靠什麼?唯一靠譜的無工質推進引擎,原來只是一場夢
    要想飛往遙遠的星辰大海,哪怕是能夠在太陽系自由飛翔,我們都需要一種新的推進裝置,而無工質推進引擎一直以來都被科學家們視為最靠譜的科幻夢。什麼是無工質推進引擎呢?我們現在所使用發動機,無論是航空領域,還是航天領域,都是工質發動機,而無工質發動機是與工質發動機截然不同的。火箭也好、飛機也好,它們之所以能夠移動,本質上都是利用了動量守恆原理。
  • 曲速引擎技術是什麼?人類能否造出曲速引擎,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
    曲速引擎技術是什麼?人類能否造出曲速引擎,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愛好科幻電影的朋友肯定知道曲速引擎技術,那麼擁有這項技術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曲速引擎是一種科學家假設的超光速推進系統,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尤其是電影《星際迷航》系列。裝有曲速引擎的宇宙飛船可以比光速快幾個數量級,同時避免了時間膨脹的相對論問題。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炸藥的爆炸速度一般是7km/s,不過用炸藥當燃料,一般人可吃不消。總的來說,如果不考慮尚未實用的全氮陰離子鹽,這大概就是化學燃料的極限了。說得有點抽象,本僧來秀一把硬核計算。不然帶電離子會沾滿整個太空飛行器,發動機內部也會積累電子產生靜電,各種麻煩。簡單來說,前面用電子槍電離,後面用電場加速,原理一目了然。不過考慮到推進效率和腐蝕性,現在使用的推進劑大多使用惰性氣體氙。
  • 如果自來也在佩恩的戰鬥中沒把情報傳出去,後面劇情會發生什麼?
    如果說自來也在雨之國與六道佩恩之戰中並沒有及時地將情報輸送出來,我認為會在後面的劇情中改變相當大的一部分,並且自來也的死亡也將存在非常大的爭議。如果當時自來也沒有將情報代碼刻在深作大人的後背。那麼後續的劇情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中國已突破離子發動機黑科技將令太空飛船速度翻倍
    中國首臺200毫米離子電推進系統(離子發動機)在長壽命地面考核試驗中持續工作已超過1萬小時。該系統裝載在2012年發射的「實踐九號」衛星上,經過長達一年的在軌飛行試驗考驗表現優異。這則消息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因為長久以來離子電推進系統的關鍵技術一直被英美和俄羅斯等大國所壟斷,此次中國離子電推進系統上的重大突破,也為中國航天事業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 中國「霍爾推進器」,是什麼黑科技?
    簡單講,火箭發動機是鳩摩智火焰刀燃燒噴射推進;普通離子推進器是段正淳一陽指離子流推進;霍爾發動機是段譽六脈神劍磁場約束離子流推進。中學物理實驗課我們做過一個實驗,叫做「霍爾效應」。在通電導體的電流垂直方向,施加一個勻強磁場,那麼帶電粒子會因為洛倫茲力而發生偏轉,在導體兩側產生電勢差,把電子流約束在一側。霍爾發動機聽起來很科幻,其實就是應用了這麼一個原理。普通火箭發動機是靠燃燒化學燃料,噴出燃燒氣體推進;霍爾發動機靠的是強磁場和電場,拋出的是離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