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推出最強離子推進器,人類20年內登陸火星,馬斯克表示等不了

2020-12-24 失落代號

美國國家航天局與密西根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一款名叫X3的離子推進器,這款離子推進器打破了最大功率和最大推力的記錄!

NASA這次推出的這款X3離子推進器,直徑80釐米,重230公斤,設計最大功率達200千瓦。之前,NASA的工程師在測試中打破了幾項離子推進器的記錄,產生的推力達5.4牛頓,打破了此前3.3牛頓的記。,運行電流為250安培,是原記錄112安培的兩倍多,並且以102千瓦的功率運行,稍高於此前的98千瓦。

離子推進器,也叫離子發動機,具有推力小、效率高、比衝高等特點,是空間電推技術的一種,廣泛應用於衛星、太空飛行器的飛行、變軌及位置保持等。其原理是先將氣態介質(最常用的是疝氣)電離,並在強電場作用下將離子加速噴出,以獲得反作用力作為動力,推動太空飛行器姿態或者軌道轉移。

雖然電推的推力很小,技術目前最強的離子推進器,也還不如一個兒童的力氣大,因此要靠電火箭將衛星帶離地面,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靠使用化學推進劑的火箭。不過在太空中,幾乎沒有引力和主力的情況下,那就大大不同了。在太空中一個物體,你吹一口氣,都可能改變它運動軌跡。所以,包括離子推進器在內的電推進器,太空就是它們的主場。

相對噴射速度只有幾千米每秒的化學推進器,電推進器噴出速度可達15~80千米/秒,因此電推具有很高的比衝性能。所謂的比衝,就是發動機單位流量的燃料產生的推力,如果燃料流量為1千克/秒,產生的推力為1000千克,那麼比衝就是1000千克/(1千克/秒)=1000秒。因此,使用電推進器的太空飛行器,只要攜帶十分之一化學燃料的重量,就可以獲得一樣的衝量,而且太空飛行器還可以為「瘦身」。化學火箭最快以5公裡每秒的速度上升,而霍爾推進器的速度可達每秒40公裡,在時間上,使用電推進器太空飛行器也能節省很多時間。深空探索,登陸火星,電推進器是一個解決燃料問題的極好方案。

電推進器主要分成三大類,如下:

1、電熱式:其中電熱式主要是利用電弧加熱電離氣體,並且將其加速噴出,比衝為700~1000秒;

2、靜電式:靜電式則是利用柵極提取陽離子,然後利用加速電場將其加速,比衝為8500~20000秒;

3、電磁式:主要有霍爾推進器和磁等離子體推進器兩種。霍爾推進器是基於霍爾效應產生正交場放電形成等離子體,然後利用靜電場對離子加速而利用磁場約束電子運動。而磁等離子體推進器則是利用脈衝放電的方法使得推進劑電離然後利用洛倫茲力對其加速,電磁式推進器比衝為5000~25000秒。

電推技術最先提出的是現代火箭之父——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他於1906年提出用電能加速帶電粒子產生推力的設想,並於1916年實驗成功。1960年後,美國和蘇聯在這個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進行了多次空間實驗。但是美國和蘇聯走了不同兩條道路,美國是主攻離子推進器,而蘇聯則是偏向霍爾推進器(也叫穩態等離子推進器,與離子推進器原理一樣,都是靠電場對離子加速,但是結構上不一樣)。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離子推進器的衛星,就是美國在1997年發射的「深空1號」探測器,而霍爾推進器1972年就被蘇聯應用到「流星-1」氣象衛星上。

90年代,美國看到霍爾傳感器的前景,在收羅一批蘇聯專家後,在這個領域一舉超越俄羅斯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有超過數百個太空飛行器使用電推技術了,包括我國在2012年就在實踐9號衛星上使用了離子推進器。

目前比較成熟的電推技術主要是靜電式和電磁式,美國波音公司和日本衛星主要採用靜電式推力器中的電子轟擊式離子推力器;美國蘿拉、洛馬和歐洲泰雷茲-阿萊尼亞、空客等公司主要採用霍爾推力器。

X3推進器取得突破後,有專家表示,在飛船上安裝3臺X3霍爾傳感器,就可以將人送到火星。X3項目負責人Alec Gallimore也表示,離子推進器只需十分之一的燃料,其航程就能與化學火箭相當,這將有望在20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雖然這個速度還是很驚人的,不過對於spacex的馬斯克可能就不是這麼認為,馬斯克甚至認為18年內才將人送到火星他都是不能接受。他最初的計劃是2024年將人送到火星,不過目前看來,這個時間已經無法實現了。

前段時間我國霍爾推進器突破牛級後,媒體上一片歡呼,自媒體更是震驚美國,外國紛紛折服,彎道超車,改變太空規則,甚至還一騎絕塵,搞得不明就裡的讀者真以為我們世界第一了。其實,在電推研究領域,美國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俄羅斯、日本、德國以及中國在世界上也處於先進行列,這是目前世界上這個領域的真實情況。

不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向著目標,低調前進。人生要取得成功,就像安裝了離子推進器的航天,默默的、孤獨的向著目標飛去,直到它達到目標,才會驚豔的展現於世人!

相關焦點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儘管目前看來小行星撞擊似乎是短暫的,但它是一種真正的威脅,而且與冠狀病毒不同,它具有終結人類的潛力。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歐空局(ESA)等機構仍在制定計劃,以保護我們免受這種威脅。  NASA的DART(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計劃於2021年7月22日發射。
  • 馬斯克顛覆NASA火星殖民計劃 不建軌道站直達目的地省錢省力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有個雄心勃勃的殖民火星計劃,以便幫助人類成為跨行星物種。除了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宇航局在負責太空探索的副局長邁克·格裡芬(Mike Griffin)的指導下,確實接受了「火星直達」計劃的擴展版本之外,該機構始終堅持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在1948年至1969年之間幾次變化中提出的範式。
  • 美國宇航局揭示一種「將人帶入火星的引擎」—霍爾推進器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AeroJetRocketdyne)的工程師們透露,在一種旨在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激進離子引擎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它被稱為霍爾推進器,它利用電場和磁場電離氣體,如氙氣,並排出離子產生推力。
  • 「鋼鐵人」馬斯克坦承:擔心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人類登陸火星!
    馬斯克透露對於人類登陸火星計劃的擔憂,認為自己恐無法親眼見證人類登陸火星的瞬間。(網絡圖片)美國太空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野心勃勃的人類火星登陸計劃遲遲未有突破性進展,馬斯克在一場會議上坦承,除非目前的創新步伐加快,否則他將在人類到達火星之前就會死去了。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截止今天為止,人類所有的火箭發動機,都是依靠向外扔東西產生的反作用力獲取動力,學術點說就是動量守恆定律。現有的物理理論,對引力空間的認識水平和神棍差不多,完全不存在動量守恆之外的發動機原理。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動機還得靠扔東西產生動力,扔得越快,動力越大。
  • 火星真有生命?NASA隱瞞關鍵性信息?距離人類遷徙火星還有多久?
    火星是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這顆星球一直被認為是地球的第二家園,雖然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登陸火星,但人類已經朝著火星發射了將近30多顆的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傳回了數千張有關於火星地表環境的照片,供人類深刻了解火星。然而,有關於火星的不解之謎依舊層出不窮。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火星自由夢」,真能實現嗎?
    按照馬斯克的想法,殖民火星最核心就是把人送上去,基本流程是這樣的:首先由火箭推進器將飛船BFS「Big Fucking Spaceship」送上軌道,然後推進器迅速返回發射臺,等SpaceX為其裝上燃料箱,它再飛回去追上BFS,為BFS的太空飛行提供足夠的燃料。
  • 馬斯克的「保溫杯」再度跳躍,移民火星更進一步,技術遠超中俄!
    被稱為「鋼鐵俠」的馬斯克已經成功把「龍」飛船送入了太空,還誓言要把人類送到火星上生活,為此正在開發一款可以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Spacex星際重型火箭,其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了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航天大國。馬斯克表示,現在的原型機是「飛行水塔」,試驗結果證明其擁有非常好的技術穩定性。該團隊還準備建造超級重型助推器原型,要為火箭裝備更為強大的發動機,還會增加火箭的機鼻和基座。接下來,「星際飛船」將應用缺少的襟翼並嘗試高空測試,最終能夠讓其在一天之內多次飛行。馬斯克要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並為地球人在火星生活設計了一個美好的畫面。
  • NASA「毅力」號即將發射,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這將是「阿特拉斯」號火箭第 11 次發射火星,也是繼 2005 年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2011 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2013 年「馬文」號軌道飛行器和 2018 年「洞察」號著陸器之後,阿特拉斯五號的第五次發射。
  • 馬斯克「在火星退休」的夢想 有了這次試飛基礎,夢想或許不遠
    儘管這枚火箭的升空高度僅為外太空高度的十分之一,但其仍然代表著馬斯克進軍星際的巨大雄心。馬斯克隨後在推特上表示:已拿到全部所需數據,火星,我們來了! Starship 體積巨大,從推進引擎到頂端高達 15 層樓,但它只是更為龐大的超重型火箭上的一部分。這整臺推進器可以說是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的放大版,配備的引擎數量達到獵鷹 9 號的 3 倍。在將獵鷹超重型火箭助推器與 Starship 連接起來之後,其完整高度將接近 400 英尺,甚至比美國宇航局最為知名的「土星 5 號」火箭還再高出幾英尺。
  • 馬斯克:星際飛船將在2026年之前把人類送上火星
    【CNMO新聞】據外媒TESILARATI消息,SpaceX執行長埃隴馬斯克(Elon Musk)近日表示,星際飛船將在2026年之前將人類送到火星上去。SpaceX作為在2020年德國Axel Springer頒獎典禮上接受採訪的一部分,馬斯克的最新評論標誌著人們對SpaceX藉助其Starship計劃取得的進展感到樂觀和充滿信心。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這將是「阿特拉斯」號火箭第 11 次發射火星,也是繼 2005 年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2011 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2013 年「馬文」號軌道飛行器和 2018 年「洞察」號著陸器之後,阿特拉斯五號的第五次發射。在發射後大約 50 至 60 分鐘(取決於實際發射時間),火星 2020 號飛船將與運載火箭分離,獨自完成剩餘的火星之旅。
  • 馬斯克能在火星建立國家嗎?律師稱麻煩不小
    美國宇航局(NASA)預測,地球和火星之間2.25億公裡的距離將在未來20年內被突破。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僅僅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基地還不夠,還需要考慮如何治理它,並讓其發揮積極作用。在SpaceX公布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用戶協議中,我們初步了解了馬斯克設想的未來火星社會。服務條款中寫道:「對於在火星上提供的服務,通過星際飛船或其他殖民太空飛行器運送到火星的服務,各方應承認火星是個自由星球,任何地球政府都沒有權力宣布對火星擁有主權或其他權力。因此,在火星出現爭端時,將通過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自治原則解決。」
  • 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二度推遲發射
    不難想像,如果換做馬斯克根本就不會讓這種理由存在,更不會親口說出來丟人現眼。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搶修搶時間! 火星是除了月球之外,人類熱情最大、探測和嘗試登陸任務次數最多的外星球,也是最有希望、最有條件讓人類首先登陸的行星。
  • 離子推進器技術,航天科技中的傳奇,讓我們自由遨遊太陽系
    等離子推進器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火箭,用電來推進飛行器是很多航天先驅們的夢想。火箭通過燃燒液體或固體燃料來產生推力,給太空探索帶來了很大困難。這要從「火箭方程」說起,1903年,俄羅斯科學家、現代火箭及航天之父康斯坦丁·E·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E.
  • 為什麼馬斯克想用1萬顆核彈炸火星?火星是人類唯一的希望啊
    火星這樣的世界猛地一看並不適合生命的存在。它上面也不可能有生命。  但是正是這樣的世界,上面依然有生命誕生必須的物質:水,不過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在,但是我們並不能排除火星上現在依然有液態滷水湖的存在。  例如:2018年7月,科學家就曾宣布在火星南極冰蓋下面1.6公裡深處發現了地下湖,不過這裡面的水並不是我們認為的淡水,而是富含礦物質的高濃度鹹水湖。
  • 馬斯克未來項目編年史 10年內實現太空殖民
    在SpaceX,他致力讓人們移民火星。在Boring Company,他挖出一條地下高速改善人們的出行方式。在OpenAI,他參與推動人工智慧的良性發展,為了強化人類大腦的能力,他創建了Neuralink。他是矽谷「鋼鐵俠」伊隆·馬斯克,下面是他規劃的宏圖和各項目完工的大致時間表。
  • 如果人站在離子推進引擎後面會發生什麼?
    因此,大型通信衛星的推進系統改用電推進已勢在必行。此外,小衛星的普遍興起,對離子推進提出了需求,直到1997 年離子推進在商業衛星上正式應用;1999 年首次用作太空飛行器的主推進系統。,由於這次任務是需要飛越火星以外去探測一顆彗星,研發設計了一部功率 210瓦特、可供長時間連續使用的離子推進器,為了保證飛行器的電力供應,安裝在本體兩側的太陽電池陣,在展開狀態下長達11.75m,該電池陣在距離太陽1AU(1AU是一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5億公裡)處可產生2.5kw功率。
  • 《火星救援》中的離子引擎可能成為現實,星際旅行已經不遠了
    2015年曾上映過關於太空人的科幻電影叫《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中的太空人們稱作名叫赫爾墨斯號的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飛越了將近5億千米的距離到達火星。而支持著赫爾墨斯號宇宙飛船在火星與地球持續航行的就是離子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