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2020-12-24 中國科學技術館

圖片來源:NASA

儘管人類當前正在與新型冠狀病毒作鬥爭,儘管它佔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注意力,但其他威脅仍然存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目前還處於次要地位,但它仍然存在。

儘管目前看來小行星撞擊似乎是短暫的,但它是一種真正的威脅,而且與冠狀病毒不同,它具有終結人類的潛力。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歐空局(ESA)等機構仍在制定計劃,以保護我們免受這種威脅。  

NASA的DART(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計劃於2021年7月22日發射。這是一項示範性任務,旨在研究利用動能撞擊使小行星偏轉的過程。它將前往名為Didymos(或65803 Didymos)的雙小行星系統。這個雙小行星系統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該雙星系統中較大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A,直徑約780米,而較小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B,直徑僅約160米。DART將撞向Didymos B。它的尺寸接近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尺寸。

DART要到達Didymos需要飛過很多區域。在2021年7月發射後,它將於9月22日達到目標小行星,屆時這個雙星系統將距離地球不到1100萬公裡(680萬英裡)。為了抵達這一雙星系統,DART將依靠功能強大的離子推進器,稱為NASA的進化氙推進器(NEXT-C)。

基於觀測數據的雙小行星Didymos模擬圖像。 (圖片來源:Naidu et al., AIDA Workshop,2016)

發動機由兩個主要部件組成:推進器和動力處理單元(PPU)。NEXT-C正在為這次任務做準備,包括性能和環境方面的一系列測試。該推進器經過振動、熱真空和性能測試後,與PPU集成。它還經受了模擬的太空飛行條件:發射過程中的極端振動以及太空中的極端寒冷。

NEXT-C是一款強大的推進器。離子推進器不同於火箭,火箭需要巨大的推力才能將東西從地球的引力中拉起。但是就離子推進而言,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單元。它比NASA的DAWN和「深空一號」太空飛行器上的NSTAR離子推進器更強大。

NEXT可以產生6.9kW推力功率和236mN推力。在所有離子發動機中,該發動機產生的總衝量最高,達到了17MN·s。以衡量推進劑使用效率的指標「比衝量」來比較,NSTAR的比衝量為3120秒,而NEXT的比衝量達到了4190秒。

測試成功後,推進器的動力處理單元將從另一個真空室中取出。 (圖片來源:NASA / Bridget Caswell)

離子推進器不像火箭那樣燃燒燃料,儘管它們確實使用推進劑。像NEXT-C所使用的一樣,推進劑通常是氙氣。NEXT-C離子發動機是雙柵極系統。

氙氣被送入腔室,在腔室中遇到第一個或上遊柵網電極。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能,第一個柵網電極帶正電。當氙離子通過上遊柵網電極時,它們會帶正電。這將它們吸引到第二個或加速柵網電極,該電極帶負電。這就將它們推動出發動機,提供推力。推力等於上游離子與加速柵網電極之間的力。

當DART到達Didymos雙小行星系統時,它將有一些同伴。義大利航天局為此次任務提供了LICIA(用於對小行星成像的義大利輕型立方體衛星)。LICIA是6個立方體衛星,在與Didymos B發生碰撞之前,它將與DART分離。它將捕捉撞擊過程以及撞擊後噴射出的碎片圖像,並將其傳回地球。

NASA進化氙推進器正在真空室內進行測試。 (圖片來源:NASA)

這次撞擊預計將使Didymos B的軌道速度改變約0.5mm/s。這將極大地改變它的旋轉周期,使得地面望遠鏡能夠觀測到它的變化。這次撞擊還將在小行星表面留下一個約20m寬的隕石坑。

雖然DART在撞擊時將被摧毀,但ESA正在計劃後續任務。它被稱為Hera,計劃於2024年發射,並於2027年到達。Hera將不僅研究DART的撞擊,還將攜帶一套有效載荷來了解更多雙小行星系統和小行星內部信息。

作者:Evan Gough

翻譯:周琪

審校:戴晨

引進來源:今日宇宙

引進連結:http://phys.org/news/2020-03-powerful-ion-nasa-dart-mission.html

 

相關焦點

  • NASA推出最強離子推進器,人類20年內登陸火星,馬斯克表示等不了
    美國國家航天局與密西根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一款名叫X3的離子推進器,這款離子推進器打破了最大功率和最大推力的記錄!NASA這次推出的這款X3離子推進器,直徑80釐米,重230公斤,設計最大功率達200千瓦。
  • 離子推進器技術,航天科技中的傳奇,讓我們自由遨遊太陽系
    後來飛行任務設計者一直用這個公式來計算完成特定飛行任務所需的推進劑的量。根據這個方程,火箭想要使用更少的燃料就需要有更高的噴氣速度,火箭燃料的噴氣速度只能達到3-4千米/秒,想要飛得更遠就需要有更高的飛行速度,燃料消耗隨這個速度的增加呈指數增長,火箭所需燃料的質量將超過飛行機總質量的99.98%,這基本沒有給科學設備留有什麼空間。
  • 未來十年無人機發展方向:無聲離子推進器式無人機
    離子推進器並不是一項特別新穎的技術;它們已經非常有效地推動了太空飛行器,並通常推動太空飛行器進入軌道,離子推進器還將「黎明號」等深空探測器送到了小行星帶執行任務,但在火箭或噴氣機應用上還有很遠距離。在近乎真空的太空中,離子推進器必須攜帶一種氣體,這些氣體被電離並發射到相對空曠的太空中才能產生推力。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八仙過海離子推進器和霍爾推進器是最主流的兩類應用,兩者差別一目了然。原理再調整一下,還能分出很多類型,比如:脈衝等離子體推進器、磁等離子體推進器、電弧加熱推進器等等。基本思路都是先把原子電離,然後用電場轟出去。
  • 來了解一下離子發動機 中國的氙推進器已測試 美國的已經實際使用
    就在前段時間,根據有關人員透露,我國目前已經離子發動機已經進行了多次點火試驗,並且結果都相當圓滿。該機器的研究成功意味著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個能夠掌握自主研發離子推進器的國家了。這個消息註定會引起世界人民的矚目,也讓中國再一次站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現在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所謂離子推進器究竟是什麼東西。實際上,推進器時常常用來推動火箭發射升天的一種強動力發動機。
  • 如果人站在離子推進引擎後面會發生什麼?
    我們在宇宙類科幻電影裡常常可以看到星際飛船或者戰艦,使用一種發著幽藍色光的推進引擎,是不是覺得很炫酷?這種幽藍色的推進裝置叫做離子推進器。其實已經在某些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上使用了。
  • 美國宇航局揭示一種「將人帶入火星的引擎」—霍爾推進器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AeroJetRocketdyne)的工程師們透露,在一種旨在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激進離子引擎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它被稱為霍爾推進器,它利用電場和磁場電離氣體,如氙氣,並排出離子產生推力。
  • NASA「毅力」號即將發射,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7 月 30 日,太平洋夏令時間凌晨 4 點/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上午 7 點,即北京時間 7 月 30 日下午 7 點,NASA 將進行發射任務實時報導,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
  • 中國已突破離子發動機黑科技將令太空飛船速度翻倍
    中國首臺200毫米離子電推進系統(離子發動機)在長壽命地面考核試驗中持續工作已超過1萬小時。該系統裝載在2012年發射的「實踐九號」衛星上,經過長達一年的在軌飛行試驗考驗表現優異。這則消息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因為長久以來離子電推進系統的關鍵技術一直被英美和俄羅斯等大國所壟斷,此次中國離子電推進系統上的重大突破,也為中國航天事業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7 月 30 日,太平洋夏令時間凌晨 4 點/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上午 7 點,即北京時間 7 月 30 日下午 7 點,NASA 將進行發射任務實時報導,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https://twitter.com/nasahttps://www.facebook.com
  • 時速超11萬公裡,我國最新霍爾推進器將航天發動機帶入中國時代
    霍爾推力器因為是採用電離原理產生反向推力,主要用氙來作為推進劑,利用電場來加速推進劑,並通過磁場來約速電子,最終藉助電離推進劑和環境產生高速離子,從而給航天飛行器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樣就能推動太空飛行器長時間在太空中執行各種科研任務。
  • 流浪地球中諸多不嚴謹科學,真的可以用離子推進器推動地球嗎?
    一萬座離子推送器推送地球不科學,太兒戲電影中,我們看到人們帶著頭盔,但是沒看到人們去掉頭盔會漏氣現象。也沒氣壓差現象發生,也就是說大氣層是存在的。離子推送器的原理類似強子對撞機,強子對撞機我們都知道,它佔地龐大,一般大型強子對撞機都是佔半個城市的地方,它擁有極強的電磁場,耗電巨大,卻只能將極其微量的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
  • 新型等離子體推進器只靠空氣與電力,效率媲美噴射發動機
    為了減少地球交通工具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我們陸續開發出以電池作為動力源的油電混合車、電動車等,而除了電池,離子推進器其實也是種替代性動力源,只不過目前多應用在太空飛行器。最近,中國武漢大學團隊設計出可在大氣環境下運作的等離子噴射推進裝置原型,於實驗室中測試可產生和商用噴射發動機差不多的推力效率。科學家已開發各種形態的離子發動機(Ion thruster,即離子推進器)或電漿推進發動機(Plasma propulsion engine)多年,希望減少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問題。
  • 英媒:歐洲航天局測試新型離子推進器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 英媒稱,歐洲航天局測試了一種全新的電子推進器,可以從稀薄的大氣中得到助推力。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6日報導,這種吸氣式推進器可以從高層大氣中拉動分子,意味著配有這項技術的衛星可以在低軌道上運行數年。
  • NASA火星計劃推進,下一任務將樣本送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NASA)批准了火星樣本返回(MSR)的多任務工作,以便向 A級階段推進,將第一批火星樣本送回地球。 NASA和 ESA將在 MSR活動的下一步工作中,分別為檢索樣本的登陸器任務和「地球返回軌道器」任務提供組件,並計劃在本十年後半期發射。
  • 我國被人吹成天下第一的霍爾推進器,實際和人家還有幾條街的差距
    實際上霍爾推力器是等離子體推力器的一種,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所謂「電推」,其原理是先將氣態工質電離,並在強電場作用下將離子加速噴出,通過反作用力推動衛星進行姿態調整或者軌道轉移任務。離子推力器的特點是推力小、比衝高,廣泛應用於空間推進,如太空飛行器姿態控制、位置保持、軌道機動和星際飛行等。
  • 隼鳥2號離子發動機再點火,剩餘30公斤燃料,花10年飛向下一目標
    而仍然留在太空的軌道器,也分別開始執行新的擴展任務。其中嫦娥五號軌道器將飛往150萬公裡之外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而近日,日本隼鳥2號的三臺離子發動機,也再次點火,正式開啟新的探索任務。而這一次,隼鳥2號將跨越上百億公裡,前往一顆直徑約30米,快速自轉的小行星1998KY26(計劃2031年7月抵達)。
  • 現在最靠譜的星際旅行推進器,霍爾推進器
    如果要做遠距離的星際旅行呢,用現在的火箭推進器的方案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你連太陽系都很難飛出去,我此處說的太陽系都很難飛出去,是說你要帶著人飛出去是不太容易的,那我們這裡呢,今天就推薦一款新型推進器叫做霍爾推進器,這種推進器,可以說幾乎一定是未來的一個主流的星際旅行的動力的方向。
  • 霍爾推進器的推力只有1~5牛,為何各國爭相研製?
    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樣有這樣的疑問:霍爾推進器最大推力才5.4牛,它怎麼將幾十、幾百噸的火箭送上天?長徵五號的起飛質量有879噸,而它的有效載荷才14~25噸,其它都是推進劑了。發射它需要10524千牛的推力,這還是世界先進水平。由此可見,傳統的火箭大部分推力是推動推進劑自身。隨著太空探索的發展,傳統火箭已不能滿足需求,我們需要更先進的太空飛行器。
  • 中國「霍爾推進器」,是什麼黑科技?
    簡單講,火箭發動機是鳩摩智火焰刀燃燒噴射推進;普通離子推進器是段正淳一陽指離子流推進;霍爾發動機是段譽六脈神劍磁場約束離子流推進。中學物理實驗課我們做過一個實驗,叫做「霍爾效應」。普通火箭發動機是靠燃燒化學燃料,噴出燃燒氣體推進;霍爾發動機靠的是強磁場和電場,拋出的是離子流。霍爾效應中的磁場形成電勢差之後,可以約束電極射出的電子流,讓電子流在磁場中形成旋轉的霍爾閉環。電子流本身幾乎沒有質量,無法利用動量守恆拋出質量後推動自身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