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全球疫情「震中」紐約:孩子別怕,祖國的航班帶你回家

2020-12-18 民航新聞

  民航資源網2020年4月8日消息:當地時間3月28日,21時30分。

  紐約剛下完一場小雨,助航燈光穿透霧氣,將甘迺迪機場的跑道照得通明。

  地球的另一面,北京迎來又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碧空朗朗,白雲片片。

  伴隨著引擎的巨大轟鳴,國航CA982航班從美國紐約起飛,朝祖國首都北京的方向飛去。

  此刻,在所有飛往中國的國際航線中,這是「最危險」的一條。這一天,美國確診病例數已經突破10萬,居全球首位。紐約所在的紐約州是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圖:乘務員們互相幫忙戴防護用具            攝影:仝婧

  呂晗是這架航班的主任乘務長。儘管有17000小時的飛行經驗,但她還是頭一次執行這樣的特殊航班。18名乘務員有生以來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每一次坐下站起都要花平時好幾倍的力氣。而他們面對的,是同樣以各種方式「全副武裝」起來的旅客。

  「你出汗嗎?」

  「我早都溼透了。」

  為防萬一,呂晗穿上了成人紙尿褲。這種「萬一」並沒有發生,因為在10多個小時的航程中,她幾乎滴水未進。

  因為疫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中國民航局要求,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從3月29日零時起,國航在美國只剩北京-洛杉磯航線。

  於是,這架CA982航班成為從紐約返程的最後一架國航航班。

  機上大多數旅客是中國留學生。呂晗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出了渴望,他們渴望著回家。

  去程:「沒什麼好害怕的」

  過去經常爆滿的航班上只有3名旅客

  把時間撥回6天前。

  呂晗在北京時間3月25日收到了任務通知;執飛CA989航班前往紐約,休息28個小時後,再執飛CA982航班返程。

  圖:工作中的呂晗(此圖為疫情前拍攝)  攝影:仝婧

  「第一想法是趕緊收拾東西,沒什麼好害怕的」。目前,凡是執行過國際航班的機組成員,一律要隔離觀察14天,國航已經有很多機組正在隔離。呂晗對此沒有任何顧慮。早在2月初,她就遞交了《請戰書》,申請取消年休假,有任何航班任務,立刻執行。

  3月26日,另外17名乘務員集結完畢,包括16名姑娘和1名小夥子,3名「80後」,14名「90後」。

  在通過網絡召開的航前準備會上,大家七嘴八舌,紛紛為這趟特殊的航班任務「獻計獻策」,全程沒有一個人流露出絲毫緊張的情緒。用呂晗的話說,他們「士氣高昂」。

  3月27日9時,航班起飛前4個小時。呂晗從家出發,父親開車送她去機場。「做好防護。」沒有過多的叮囑,多年的飛行生涯培養了父女倆的默契。呂晗知道什麼時候該報個平安,什麼時候該「匯報食譜」。

  來到公司的第一件事是打卡籤到。疫情期間,國航為乘務組統一配發了防疫物資,包括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醫用橡膠手套、鞋套等。呂晗裝好大家的護照,反覆確認帶齊了所有通關手續。

  10時20分,全體乘務組集合。呂晗對組員依次測溫,確保大家的體溫不超過37.3攝氏度,然後乘坐大巴前往機場。來到首都機場T3E航站樓後,他們通過兩次安檢並辦理了出境手續。平時熱鬧的候機大廳此時冷冷清清,一排排長椅空無一人。

  本次航班的執飛機型是波音747-8。這是呂晗特別喜歡的一款飛機,外形漂亮,客艙寬敞,他們親切地叫它「大鵝」。

  此前,國航是中美航線最大的承運人,開通了洛杉磯、紐約、舊金山、休斯頓、華盛頓5個美國本土航點。疫情暴發前,北京-紐約是國航的精品航線,每天3班,經常爆滿。

  13時,飛機準時起飛。波音747-8的滿載量是365名旅客,但去程航班上只有3名旅客。在呂晗17年的飛行經歷中,這是人數最少的一次。

  起飛6個小時後,飛機越過了國際日期變更線。從舷窗向外望去,冰雪覆蓋的阿拉斯加一望無垠。呂晗知道,他們進入了美國領空。

  當地時間3月27日13時40分,航班降落在紐約甘迺迪機場T1航站樓。紐約機場可以正常入境,沒什麼防護措施。機場工作人員只有接從中國來的航班時會戴口罩。本次航班一處理完,他們便紛紛摘掉了。

  國航駐地位於紐約長灘(LongBeach),距離甘迺迪機場40分鐘車程。16年前,呂晗第一次執飛國際航線便是前往紐約。在她的印象裡,紐約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高樓大廈林立於街頭巷尾,曼哈頓的每一寸土地都包裹著鋼筋水泥。但此時,路上的車明顯少了。在海灘上,市民仍然同往常一樣衝浪、遛狗,很多人不戴口罩。

  16時,乘務組抵達了國航駐地。這是一幢5層小樓,乘務員們都在這裡過夜。呂晗太累了,晚飯都沒吃,洗完澡便睡了。

  23時,呂晗第一次醒來。她來到2層餐廳,領取了一份夜宵--豬肉三鮮餡的餃子。回宿舍狼吞虎咽之後,她開始睡第二覺。長年的國際飛行讓她早已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考慮到時差,國航駐地每天為大家提供5頓飯。

  當地時間3月28日5時,呂晗第二次醒來。這一天,她要執行返程航班CA982。

  在一頓簡單的早餐後,為了避免上廁所,呂晗再沒吃過任何東西。

  回程:「整整瘦了5斤」

  脫下防護服時,衣服會自己滴水

  「呂晗,所有的壓軸大戲都給你了!」出發前幾天,國航紐約航站站長楊樂如是叮嚀,對呂晗表示了充分的信任。

  「出發前還是有點擔心的,但看到組員的工作勁頭後,擔心便煙消雲散了」。當地時間16時,乘務組通過視頻召開航前準備會,充分考慮了所有意外情況。客艙後3排設置了隔離區,一旦有旅客發熱,將被調至固定留觀區實施隔離。

  18時40分,乘務組乘坐大巴來到甘迺迪機場。他們互相幫忙穿好防護服,清點防疫物資。乘務組裡唯一的小夥子跑前跑後,主動承擔了更多工作。

  根據中國五部委聯合公告,目前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始發客運航班均須從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旅客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抵達第一入境點後怎麼辦,我們會向旅客解釋,告訴他們需要做什麼,給旅客寬心」。呂晗覺得,與平時相比,旅客好像更「依賴」乘務員了。

  當地時間21時30分,飛機從甘迺迪機場起飛,朝祖國的方向飛去。客艙裡響起一段溫馨的廣播:「各位旅客,請全程戴好口罩。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請務必第一時間向客艙乘務員報告。」

  接下來,進入了乘務員們真正的「戰鬥時刻」。

  他們看不清彼此,每個人就在防護服胸前位置寫下自己的號位,方便確認身份。呂晗胸前寫上了CF(chief purser,主任乘務長)。乘務組裡有一名擅長畫畫的姑娘叫金玉,她給呂晗背上畫了一隻狠狠敲打冠狀病毒的拳頭,又配了一張大大的笑臉。

  他們聽不清彼此,便通過肢體動作交流。檢查各艙保障情況是主任乘務長的職責,呂晗來到樓梯口,對樓上的乘務員抬了兩次頭。樓上乘務員心領神會,用雙手比出愛心,然後做按壓的手勢,示意乘務長放心。呂晗向後艙張望,乘務員們便紛紛豎起大拇指,表示所負責的區域已經就緒。

  「穿著防護服真難受啊!」呂晗說,「因為衣服不貼身,我們擔心會影響行動,想了各種方法。有貼膠條的,有扎橡皮筋的,走得快了還要提著點褲腿兒。」

  國航對機上餐食作了調整,每餐包括獨立包裝的酸奶、麵包、餅乾、蛋糕、香腸等。

  在落地前3小時,乘務組對全體旅客進行第三次測溫。一名19歲的留學生體溫有點偏高,他說「我剛睡醒時體溫會高一點」。沒過多久,這名旅客的體溫降了下來,並在落地後的檢疫中一切正常。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北京時間3月29日23時34分,經過14個小時的長途飛行,跨越整整半個地球後,飛機降落在第一入境點--天津機場。

  「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呂晗在艙門口送別旅客,與大家揮手告別。幾乎所有旅客在下機前,都向機組表達了感謝。

  圖:與天津海關檢疫人員交接手續    攝影:仝婧

  天津機場的海關檢疫人員分批次組織旅客和乘務組下機,一對一審核入境登記表,進行咽拭子核酸檢測,辦理入境手續。3個小時後,乘務組返回飛機客艙。

  3月30日清晨,乘務組搭乘原航班返回北京,18名「戰士」全數平安歸來。

  當呂晗終於脫下防護服時,她的全身上下都溼透了,根本不用擰,裡面的衣服會自己滴水。

  「3天瘦了5斤,我以為稱壞了。」呂晗說。

  隔離:「全都平安回來了」

  保證大家的安全,是我們在這架飛機上的最大意義

  呂晗今年39歲,北京人。

  在當上空姐之前,她腦海中的乘務員形象是「神仙姐姐」。

  2003年,大學畢業的呂晗成為一名國航空中乘務員。在培訓課上,老師對這些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女孩說:「乘務工作可能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它很辛苦,你們以後慢慢體會。」

  這句話呂晗記了一輩子,她已經「慢慢體會」到了。「藍天真的很美,但現實就是現實,起早貪黑,聚少離多。」她說,「萬米高空不僅需要真情服務,還需要急中生智處理很多問題,保護旅客的安全,讓旅客賓至如歸。」

  如今,執行CA982航班的18名乘務員已開始在北京的酒店隔離觀察。公司要求大家每天量3次體溫並上報,每頓飯為大家提供酸奶、水果。

  隔離第一天,全組成員都跟呂晗反映,說執行完這趟航班,自己現在「全身酸疼」。

  「那你們要多運動啊。想做好乘務工作,得有個好身體」。呂晗每天在微信群裡「雲擁抱」她的組員,為大家推薦一首好聽的交響樂,讓每個人分享一本好書,幫大家放鬆身心,陶冶情操。

  隔離第三天,有的組員開始在群裡發健身的照片了。「每次執行任務的組員都是臨時抽調的。有的組員可能很多年都不會再碰見了,但此時,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

  每天,呂晗都會關注CA982航班的最新通報情況。截至目前,航班上沒有出現確診病例,這是讓她最開心的事。

  疫情暴發前,呂晗每周要飛20個小時。17年來,她只有兩年農曆除夕與家人團聚。隨著國際航班的銳減,現在,她每個月只飛10多個小時。

  去年,電影《中國機長》在全國熱映。呂晗邊看邊哭,她說,英雄機組是自己學習的榜樣。在電影中,乘務長畢男有一段經典臺詞:「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

  「我們會一起回去!」畢男說。

  「我們原班人馬平安回來了!」呂晗說。

  再過幾天,呂晗將結束隔離生活,18名乘務員將悉數回家。之後,返回工作崗位,執行下一趟航班任務,他們已經準備好了。(轉自《中國民航報》 記者 徐仲超)

4薦聞榜

(供稿: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傳部,

相關焦點

  • 直擊| 這裡是紐約 美國疫情「震中」
    新華社紐約3月31日電 世界衛生組織雖未正式稱美國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震中」,但美國已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美國的疫情「震中」在紐約州。紐約市又是紐約州疫情最吃緊的地方。這個曾被譽為「世界十字路口」、屢屢在好萊塢科幻片中面臨滅頂之災的大都市,正走到現實危機的十字路口。昔日人滿為患的時報廣場等地標,如今空空蕩蕩。當地醫院超負荷運轉、醫護人員壓力巨大的消息頻頻出現在美國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從紐約看美國,疫情發展和抗「疫」形勢到底如何?請看新華社記者報導。
  • 在美華人復盤美國疫情:「震中」紐約的失誤在哪?何時才能被重視?
    當地時間4月13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接受全美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美國現在正在接近新冠肺炎疫情高峰。1月底以來,中國為應對突發的新冠疫情,實施了嚴格的封鎖和隔離措施,3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言人宣布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然而,在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疫情相繼得到控制之後,歐洲和美國卻相繼成為全球疫情的「震中」。
  • 華為向美國疫情震中紐約捐贈抗疫物資!紐約州長點名感謝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向秀芳編 輯丨張涵紐約已經成為了美國新冠疫情的「震中」。在全美逾10萬確診病例中,紐約州佔了超過4.6萬例,死亡超過600例。而曼哈頓所在的美國最大城市紐約市,又成為「震中」的「震中」,確診近2.7萬,死亡450例。
  • ...致敬榜樣]《春天不會遲到》,《飛向中國的航班》迎接《黎明之光...
    《春天不會遲到》你是那寒風裡的傲梅你是那冰雪中的青松千裡風雪不言退不除病魔誓不歸舍小家 顧大家有風雨 都不怕你是我 我為你有我在 莫傷悲你不言退你說無畏你是那最美麗的天使你是那最堅強的勇士日夜守護不說累
  • 近34億人被隔離,歐美成全球疫情新「震中」,川普打算封鎖紐約
    在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在亞洲,受影響的國家包括印度、斯裡蘭卡、尼泊爾等國;在中東,伊朗的情況最為嚴重,包括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和黎巴嫩等多個國家已經採取了隔離措施;在非洲,南非、摩洛哥、馬達加斯加、盧安達和其他一些國家受到影響;而在美州,美國的情況最為嚴重。哥倫比亞、阿根廷、秘魯等幾乎全部國家都採取了隔離措施,另外在大洋洲,紐西蘭也採取了隔離措施。
  • 我們拿什麼保護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 孩子別怕有我們
    健康環境成長出來的孩子,三觀正,正能量,心裡眼裡嘴裡滿滿都是溫柔善良為主題的話語與動作。反之不是健康環境成長的孩子就長成為社會的毒瘤了,眼裡充滿著對社會,周邊人滿滿的惡意,仇恨與各種負能量。所以想營造一個良好的出生環境,從根源抓起,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教育很重要,成長環境很重要,可是成年人的世界也沒有完美的,國是大家,那麼每個家庭都是小小國,並不是所有成年人在跨進戀愛與婚姻之前,要孩子之前,都是合格的,多少人成年了,甚至還未成年,就已經為人母人父?他們自己心智還不成熟,憑什麼會給將要出生的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
  • 確診超義大利,美國佛州為何成疫情「震中」?
    海外網7月14日電 正當白宮積極推動秋季校園複課,美國南部的佛羅裡達州成了全球疫情的「震中」。12日、13日,佛州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破萬,12日更創下單日最大增幅——1.5萬,這一數字甚至比同日歐洲各國新增病例總數還多。
  • 人口密度和檢測規模大 美媒分析紐約成美國疫情「震中」原因
    紐約市及其所在的紐約州是美國新冠病毒疫情「震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11日刊文,分析紐約市疫情尤其嚴重的原因。CNN報導,紐約市疫情嚴重或許因為人口規模和密度大。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有800萬人,是洛杉磯市人口的兩倍。紐約也是美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紐約市病毒檢測規模大可能是確診病例多的另一原因。CNN報導,紐約市病死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沒有為少數族裔和貧困居民提供充分醫療保障。西班牙裔和非洲裔居民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及時就醫,延誤治療。
  • 疫情下的紐約布魯克林(7)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3月27日(外代一線)(7)疫情下的紐約布魯克林3月26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在一家超市查看自己的購物清單。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6日18時(北京時間27日6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82404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其中最大城市紐約已成為美國疫情「震中」,專家和當地官員認為,人口密度高導致病毒在紐約加速傳播。
  • 「逃離倫敦」突然炸鍋,大批航班卻飛向美國,紐約州長怒不可遏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英國疫情加重、封鎖倫敦之後,德國和法國的動作一個比一個快。法國在第一時間封鎖了英法隧道,大批大批排成長隊的卡車被滯留在英國一側,司機們走也走不成,留也不想留,只能排隊等在那裡,同時也向英國政府施壓。但是英國政府也毫無辦法,詹森只能隔空向馬克龍喊話,表示那些獨自待在車廂裡的司機們,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很小,法國人趕緊把門開開吧!
  • 世衛組織警告:美國或成為全球新冠肺炎新「震中」
    3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表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出現大幅增長,有可能成為全球新冠疫情新的「震中」。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為何快速惡化「失控」的紐約:美國疫情的「震中」最近一周,美國紐約州州長大力推動新冠病毒檢測,僅紐約州確診的患者就已超過25000名。而三個星期前,紐約州才發現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3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紐約州為新冠疫情「重大災區」。3月23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稱,紐約州已經成為美國新冠疫情的「震中」。
  • 「兒行千裡母擔憂」,祖國的包機來了,回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海外留學生們的安全牽動著祖國的心。日前,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發布會上介紹,對於疫情嚴重國家,確實有困難急需回國的留學人員,黨和政府將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協助他們逐步、有序回國。
  • 孩子,別怕有我!我和你在一起
    #別怕有我#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所以作為成人的我們,當孩子與心裡惡魔鬥爭時都會說「別怕有我」人們常常只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上關心卻很少。這顯然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因為兒童心理健康經常讓人捉摸不透,我們常常會被孩子一些表面所迷惑,因而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是作為成人的必修課。1.
  • 疫情中的美國:紐約4月12日,復活節的心願
    一片陰雲密布中,也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專家分析,雖然疫情在全球爆發,但病毒經過多代變異到達美國後,毒性已大幅下降,溫和了很多。將來或許和流感級別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經紐約醫生臨床治療和反饋,羥氯喹和阿奇黴素對新冠病毒療效好,有些輕症病人用藥兩天後情況就好轉了。
  • 從紐約、矽谷到聖彼得堡,疫情中的一天
    美國病了,病得越來越重,在紐約這樣的熱點地區,我們離抹平COVID-19感染曲線還有幾周的時間。在這篇文章中,《Capital Watch》對三位全球公民進行了近距離的描繪,看一看COVID-19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的。從暖人心扉到令人心碎,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來講述如何應對被病毒改變的生活,當病毒震撼了這個國家,人們如何面對孤獨和不確定性。
  • 為什麼是紐約?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當地時間3月21日,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一位行人防護嚴密。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中國的上半場,世界的下半場。繼義大利、西班牙疫情告急後,美國也進入了至暗時刻。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今日表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出現大幅增長,有可能成為全球新冠疫情新的「震中」。
  • 「別怕,我們來帶你回家」
    考慮到事態的嚴重性,王琦立即安排指戰員帶齊救援繩索、安全鉤、滑輪組、安全繩、強光手電、對講機、衛星電話、4G單兵設備,以及棉帽、阻燃頭套、備用救援服等裝備出發。並且在路上,他將人員分成兩組:選調精兵強將作為第一梯隊輕裝趕路,其他人員作為第二梯隊攜帶裝備隨後趕來。
  • 今天,「別怕醫生」和「暖音機長」萬米高空再相逢!
    兩個月前,一張防護服上寫著「別怕 加油」的醫生照片令人動容;兩個月前,一段滿懷深情的機上廣播讓人記住了「暖音機長」。今天「別怕醫生」和「暖音機長」萬米藍天再相逢,因為國航來赴「春天的約定」,接國家援鄂醫療隊回京。
  • 南航:我們接「巴哈古麗」們回家
    3月17日16:49分,南航CZ5242航班搭載著176名新疆馳援湖北醫療隊員從武漢起飛前往烏魯木齊。這是南航首個運送馳援湖北醫療隊返程的包機航班。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完成救助任務的各地馳援醫療隊今起分批撤離湖北。
  • 澤米基斯新片《迫降航班》成紐約電影節閉幕片
    《迫降航班》成紐約電影節閉幕片  搜狐娛樂訊 之前因執導了一部票房慘敗的動畫片《火星需要媽媽》的羅伯特-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似乎並沒有因此片而遭遇太大的事業挫折,除了當時籌備中的《黃色潛水艇》被迪士尼緊急叫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