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精妙的藝術形式。就漢語本身而言,就有許多的藝術形式。比如詩詞,對聯等。而對聯又分為多種形式,由於春聯的出現,逐漸形成傳統文化習俗。相傳,最早的春聯為「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收錄在《蜀檮杌》中。
01
詩詞歌賦之外,對對聯也是古時文人雅士,高官貴胄的休閒娛樂方式。本文所介紹的就是和珅與紀曉嵐對對聯的趣事。說到這兩人,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和珅似乎一遇到紀曉嵐,就會顯得笨拙呆傻。紀曉嵐的才情的確更好,而和珅也是在官場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物。二人一個作為總纂官,一個作為總裁官,共同完成《四庫全書》編制。
▲寫對聯
和珅和紀曉嵐都是乾隆很看重的臣子,二人立場不同,真實歷史中也確實有很多二人鬥智鬥勇的故事。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出行,來到一家客棧休息,正好遇到客棧有人對對聯。和珅急於表現,搶先一步作出了上聯,卻沒想到,紀曉嵐立刻對出下聯。更為巧妙的是,紀曉嵐的下聯直接讓和珅吃癟還牽扯出一件醜事。
▲《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照
原來,為了討好乾隆,在客棧上了一道五花肉後,和珅就向乾隆皇帝提議做對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本是個不錯的上聯,眾人一聽也不知道怎麼對。就在這時,紀曉嵐站起來對下聯:"五兩六錢七把蔥"。乾隆皇帝一聽到這個下聯,就覺得不合常理,問道:「七把蔥有這麼貴?」,還嘲諷紀曉嵐不體察民情,只知道讀書。
▲兩人共同吃飯劇照
於是紀曉嵐就向乾隆娓娓道來:"皇上,您或許不知道,御膳房的蔥就是這個價格。"乾隆皇帝卻表示不相信。於是,紀曉嵐就提議乾隆自己查看記錄,和珅察覺到不對勁,大笑說:「幾把蔥居然讓皇上與紀曉嵐爭執不下,實在是不值當。轉身就去催促店小二趕緊上酒菜。
02
乾隆皇帝卻突然打斷了和珅,說道:民以食為天。糧食來之不易,百姓的生活尚且不富裕,朕如何可以胡吃海喝呢?和珅立即逢迎道:皇上真是體恤百姓,實乃明君啊。可就算是體恤百姓的明君,也要先吃飽飯呀"。紀曉嵐不依不饒,進諫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關民生,便無小事。"
▲和珅與紀曉嵐劇照形象
乾隆表示認同,立即叫人拿來御膳房的記帳本。飯到中途,侍衛就送來記帳本。乾隆皇帝仔細翻看記帳本,看到皇宮吃食花費的確比較高,但覺得也是合理,畢竟後宮還有一大群人。但是看到蔥的採購價的確是「五兩六錢七把蔥」時,乾隆勃然大怒。「五兩六錢」在當時是兩個普通士兵一年的俸祿,卻只能抵禦膳房七把蔥的價錢。
乾隆立刻回到宮中,下令嚴查此事,查到和珅的頭上,和珅對此連忙下跪磕頭認錯。乾隆這才知道,多出來的這些錢,都是和珅貪掉的。乾隆回想起吃飯時和珅有意打岔,原來是心虛了。後來,乾隆皇帝也對和珅嚴加處罰,才了結此事。
03
和珅的對聯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僅一個對聯就抖露出自己貪汙的事兒,紀曉嵐對待對手也是能直擊痛點。二人頗有針尖對麥芒的意味,那他們又是如何結怨的呢?
剛進入官場時,和珅就很會阿諛奉承,靠著溜須拍馬獲得乾隆的賞識,成為了乾隆身邊的"紅人"。紀曉嵐文採頗高,深受乾隆喜愛,卻被乾隆認為是書呆子,不明事理。
▲恭王府
起初,二人還是很和平的狀態。直到和珅修建恭王府,邀請紀曉嵐為他寫牌匾,紀曉嵐也欣賞應允。幾天後,和珅收到一塊匾額。牌匾上的題字是"竹苞",和珅看到牌匾就到處宣揚,還將乾隆請到自己的府宅觀賞。乾隆一看到這塊牌匾就大笑起來,說"『竹苞』二字拆開來看不就是草包嗎?"為此,和珅就同紀曉嵐結下梁子。而紀曉嵐送他的牌匾也正是因為知道他貪汙,故意為之。
結語
對聯要求對仗工整,押韻,音韻和諧,用簡明的語言表達深層次的含義。紀昀作為乾隆時期有名的學者,不與和珅這等貪汙虛榮之輩同流合汙,還敢於對抗揭露,實乃內外兼修的文人學士,用一個下聯揭露貪汙,不點名,不道姓,巧妙地給對方一擊,真不愧為文達公。
參考資料
《蜀檮杌》
《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