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知道的45個醫學常識及30個生活醫學常識|常識|醫學|生活|...

2021-01-09 健康界

   

 1. 正常心率:每分鐘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平均為每分鐘75次。正常範圍為每分鐘60-100次。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鐘,為心動過速;低於60次/分鐘者,為心動過緩。心率可因年齡、性別及其他因素而變化,比如體溫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鐘,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運動員的心率較慢。

2. 正常體溫:36.3℃-37.2℃(口測法)

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口測法(舌下含5分鐘)正常值為36.3℃-37.2℃;腋測法(腋下夾緊5分鐘)為36℃-37℃;肛測法(表頭塗潤滑劑,插入肛門5分鐘)為36.5℃-37.7℃。在一晝夜中,人體體溫呈周期性波動,一般清晨2-6時最低,下午13-18時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只要體溫不超過37.3℃,就算正常。

3. 血紅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臨床上以血紅蛋白值佐為判斷貧血的依據。 正常成人血紅蛋白值90-110克/升屬輕度貧血;60-90克/升屬中度貧血;30-60克/升屬重度貧血。

4. 白細胞計數(WBC):4-10*(10的9次方)個/升

白細胞計數大於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增多,小於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減少。一般地說,急性細菌感染或炎症時,白細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時,白細胞會降低。感冒、發熱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細菌感染引起,為明確病因,指導臨床用藥,醫生通常會讓你去查一個血常規。

5. 血小板計數(PLT):100-300*(10的9次方)個/升

血小板有維護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當血小板數減少到50*(10的9次方)個/升以下時,特別是低至30*(10的9次方)個/升時,就有可能導致出血,皮膚上可出現瘀點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膚上也常出現「烏青塊」者不必過分緊張,因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會導致「烏青塊」的發生,可去血液科就診,明確原因。

6.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時

24小時尿量>2500毫升為多尿生理性多尿。見於飲水過多或應用利尿藥後。病理性多尿見於糖尿病尿崩症腎小管疾病等。
24小時尿量<400毫升為少尿,多見於飲水過少脫水腎功能不全等
24小時尿量<100毫升為無尿,多見於腎功能衰竭休克等嚴重疾病
提醒:如果您感覺自己最近尿量明顯增多,特別容易口渴,應去醫院檢查,排除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或腎小管疾病,若發現自己最近飲水不少,但尿量偏少,身上還有點腫,更應及時檢查,排除腎臟疾患

7.夜尿量:500毫升

夜尿指晚8時至次日晨8時的總尿量,一般為500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過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數明顯增多,稱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與睡前飲水過多有關;病理性夜尿增多常為腎臟濃縮功能受損的表現,是腎功能減退的早期信號
提醒:夜尿增多是一個異常信號,大家應引起足夠重視除腎功能減退以外,夜尿增多還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宮脫垂、泌尿系統感染、糖尿病、精神緊張等原因所致

8.尿紅細胞數(RBC)正常值:0~3個/高倍視野

尿紅細胞>3個/高倍視野,稱鏡下血尿

尿紅細胞>10個/高倍視野,稱肉眼血尿
提醒:尿紅細胞計數若超過3個,常提示腎臟有病變或泌尿系統有感染,應即刻就醫;女性應避免在月經期查尿常規,以免經血混入尿液影響化驗結果

9.尿白細胞計數(WBC)正常值:<5個/高倍視野

尿白細胞計數若>5個/高倍視野,稱鏡下膿尿
提醒:尿中若有大量白細胞,多為泌尿系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如果尿中有白細胞,但少於5個/高倍視野,就算正常

10.精子存活時間:72小時;卵子存活時間:24小時

提醒:不少夫妻喜歡採用安全期避孕法避孕,但遺憾的是,不少人遭遇了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煩。原因是什麼呢?除了把排卵期搞錯以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由於精子在女性體內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那天不是排卵日,只要處於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後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兩大血型系統:ABO和Rh

血型系統將血液分為4型:A型 B型 AB型 和O型
Rh血型系統將血型分為兩型:Rh陽性型和Rh陰性型
在白種人中,85%為Rh陽性血型,15%為Rh陰性血型
在我國,99%的漢族人屬Rh陽性血型,Rh陰性屬稀有血型
提醒:如果爸爸是A型血,媽媽是B型血,孩子應該是什麼血型?正確答案是A型B型AB型或O型。千萬不要因為夫妻二人都不是O型,卻生出一個O型寶寶,而覺得奇怪哦!
注意:雙方若有一人為AB型,寶寶就不可能是O型
雙方若都是O型,寶寶只能是O型

12.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屬正常

體重指數<18.5為體重過低,體重指數24.0~27.9為超重,體重指數28.0為肥胖
提醒:如果你的體重指數超過24,說明你已經偏胖,需要減肥了
記住:肥胖是百病之源,如果聽之任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都會找上你

13.最佳減肥速度:每月減重1~2公斤

提醒:體重超標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減肥過快過猛會導致體重反彈、厭食症、貧血、營養不良、月經不調、脫髮、記憶力減退、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

14.腰圍:男性90釐米,女性80釐米

大於則為腹型肥胖 腰圍是判斷腹部脂肪蓄積,即腹型肥胖(也稱為蘋果型肥胖)的指標腹型肥胖。目前被認為是冠心病,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危險因素
提醒:如果你的體重指數尚未達到肥胖程度,但腰圍已超標,說明你屬於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的人比全身都胖的人更危險,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睞,當心!

15.肥胖信號:一個月增重1.5公斤

提醒:在體重剛開始往上長的時候就及時發現,並採取減肥措施,往往能收到顯著效果。出現下列情況,常提示有體重增加趨勢:稍稍運動就喘不過氣來,有疲倦無力感,動不動就汗流浹背,出現下背髖部及膝關節疼痛。

16.血壓正常值: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

在安靜時測量大於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診斷為高血壓。
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但舒張壓<90毫米汞柱,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提醒: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降壓藥物,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有糖尿病腎病者,最好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17.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 7.0毫摩/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 11.1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標準,說明你已是糖尿病患者,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糖治療,千萬不要因為糖尿病沒什麼感覺而拒絕治療。要知道,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會受累

18.糖尿病排除標準: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標準,說明你的血糖完全正常,可以排除糖尿病

19.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6.1毫摩/升<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7.8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高於正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說明你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此時如果還不提高警惕,不積極幹預,很快就會發展為糖尿病

20.糖尿病預警信號:空腹血糖> 5.6毫摩/升

當空腹血糖超過該標準時,人群中糖尿病發病率顯著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等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提醒:空腹血糖> 5.6毫摩/升者應儘快去醫院查一次糖耐量試驗(OGTT),以確定是否有餐後血糖升高因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損階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21.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能反映採血前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壞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標。
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7.0%作為治療達標的標準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寬標準(7.0%~7.5%),中青年人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
提醒: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可減少20%! 因此,即使是無法達到上述標準的糖尿病患者,也應儘可能將糖化血紅蛋白降至接近正常

22.骨密度最高的時期:30~40歲

每個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時期一般出現在30~40歲,受出生後營養發育和遺傳等因素的影響,骨峰值有高有低。男性一般從40歲開始,女性一般從35歲開始,骨峰值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後5年內,男性在70歲以後,骨量丟失最快
提醒: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內鈣含量高,年老以後發生骨質疏鬆的程度較輕,時間較晚。因此,40歲之前的人應把握機會,保證每天足夠的營養和鈣的攝入,並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23.每人每日用油25克為宜

提醒:烹調時最好用植物油,因為植物油含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由於油的熱量比較高,因此用量不宜過多,否則熱量過剩,也會轉化為體內脂肪,讓你變胖

24.每天食鹽量不宜超過6克

提醒:鹽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口味較重的人應特別注意每天的食鹽量還應包括醬油醃菜鹹蛋中的含鹽量

25.每天吃蔬菜400~500克

提醒:每天食用的蔬菜一半以上應為有色蔬菜,如綠葉蔬菜、紅黃色蔬菜。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熱量又很低,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26.健康成人每日攝入鈣600~800毫克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鈣供給量:成人600~800毫克/天,孕婦1200毫克/天,乳母2000毫克/天
提醒:乳及乳製品含鈣豐富,吸收率高。水產品中,蝦皮、海帶、豆製品含鈣較多。為促進鈣的吸收,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

27.每天飲水1500毫升以上

提醒:飲水量包括每天攝入的茶水、湯水、果等食物的總含水量。飲水方式很有講究,口不渴也要飲水,不要一次大量飲水,應飲白開水或清茶,不要用含糖飲料代替水等

28.中風(卒中)康復最佳開始時機:腦梗死後3天,腦出血後5~7天

提醒: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一種藥物對偏癱具有決定性的康復作用,唯有康復訓練才是改善卒中病人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對卒中偏癱病人而言,康復訓練的效果遠勝於用藥,康復訓練進行得越早越科學越完善,康復的機會就越大

29.丙氨醯轉氨酶(GPT或ALT)正常值<40單位/升

提醒:谷丙轉氨酶升高多提示存在肝臟損害,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肝硬化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30.甲胎蛋白(AFP)<25微克/升(也可參照化驗單上的正常參考值)

甲胎蛋白是在胎兒早期由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出生後,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當肝細胞發生惡變時,血中AFP含量明顯增高
提醒:AFP升高,特別是略高於正常值時,並不一定表示患了惡性腫瘤,應動態觀察,切莫驚慌失措。

31.中風(卒中)溶栓時間窗:起病後3小時

腦梗死發生後,若能在起病後3小時內給予靜脈內溶栓治療,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瀕死的腦細胞,有效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一旦錯過這個時間窗,溶栓幾乎無效
提醒:老年人若突然出現中風徵兆(如一側手腳不靈活,感覺麻木失語視物模糊等)時,千萬別疏忽大意,應立即去醫院就診,為治療爭取時間

32.18~45歲近視度數<1200度:可做準分子雷射近視眼手術

提醒:年齡在18歲以下;近視度數不穩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趨勢;近視度數> 1200度;眼部有活動性病變(如炎症青光眼乾眼症等);角膜中央厚度<450微米;有其他嚴重眼病(如圓錐角膜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體質及嚴重糖尿病者等,都不能做準分子雷射近視眼手術

33.40歲以上,每年查1次B超

超聲檢查具有無創無輻射便捷及準確等優點,不僅可發現結石囊腫脂肪肝等常見疾病,還能早期發現某些腫瘤
提醒:受超聲波物理性質所限,超聲檢查較適合實體器官,如肝脾腎等,一般不適合含氣器官(比如胃腸)和骨骼系統

34.40歲以上女性,每年查1次鉬靶攝影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乳腺鉬靶攝影對乳腺疾病,特別是對早期乳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臨床上將其作為除體檢之外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應從35歲開始,每年接受一次乳腺鉬靶攝影檢查。40歲以後,根據醫生意見適當增加檢查次數
提醒:3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乳腺組織緻密,乳腺鉬靶攝影不易發現病灶,建議將超聲檢查作為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手段

35.女性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每年測1次骨密度

我國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女性為30%~35%,男性為10%~20%.骨質疏鬆症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變矮,駝背和骨折等
提醒:目前最好的骨密度檢測設備是雙能X線吸收儀,俗稱骨密度儀。骨密度儀可以測定腰椎股骨近端或者全身骨骼的骨量,能精確地反映骨量丟失情況。大家應將每年的測定數據妥善保管,並與自己第一次測得的骨密度值(初始數據)作比較,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丟失的情況。一旦骨密度值達到骨質疏鬆的標準,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藥物治療,最大限度地提高骨密度,預防骨折發生。

36.預產期計算:

末次月經日期的月份加9或減3,為預產期的月份數;天數加7,為預產期的日期數
例如:小林的末次月經是2006年5月3日,其預產期約為:2007年2月10日
提醒:由於每個女性月經周期長短不一,因此計算出來的預產期與分娩日期可能會有1~2周的誤差

37.產前檢查:9次最佳

除孕早期需檢查一次以確定懷孕外,自孕中期起至足月妊娠,約需9次產前檢查。一般孕20周~36周,每4周檢查一次;孕36周後,每周檢查一次,9次檢查時間分別是: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
提醒:正規的產前檢查一般為9次,但對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孕婦而言,可能需要隨時增加檢查次數和項目

38.孕期體重增加不宜超過15千克

專家建議:孕前體重正常的婦女,孕期體重可增加11.25~15千克
孕前體重偏低的婦女,孕期體重可增加12.6~18千克
孕前體重偏重的婦女,孕期體重增加應有一定控制,為6.75~11.25千克
提醒:孕期體重增加量會間接影響到胎兒的生長速度和體重。孕期體重增加過多過快,不僅會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還會增加產後減肥的難度。反之,若體重增加過少,則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39.孕婦:停經5~10周用藥最危險

在受孕後的最初2周,受精卵若受到藥物影響可能有兩種結局:一種是自然流產;另一種是受精卵自我修復損傷,並繼續發育成一個正常胎兒。因此,如果孕婦不小心在這個階段服了藥,可以採取靜觀其變順其自然的態度。但受孕後3~8周(即停經5~10周)是胚胎器官分化發育的關鍵階段,此時若接觸有害藥物,胚胎器官可能因此而致畸
提醒:由於大多數藥物對胎兒的影響都集中在孕早期,而此時有相當多的孕婦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為確保安全,準媽媽們應該在準備懷孕階段就開始考慮用藥安全問題

40.足月產: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周分娩者

早產: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周間分娩者
過期產:妊娠達42周或超過42周分娩者
提醒:在孕38周的時候生,雖然還沒到預產期(孕40周),但也算足月產哦。

41.正常新生兒體重:2500~4000克

出生體重<2500克,稱低體重兒;
出生體重> 4000克,稱巨大兒
提醒:巨大兒不但會增加難產率、剖宮產率,而且孕期增加體重過多,會使孕婦感到不適。妊娠期併發症發生率增高,並且產後要減掉這些多餘的體重,也是很困難的。低體重兒主要包括早產兒和小樣兒。這些孩子因先天不足,併發症多,圍產期死亡率高。為杜絕這一大一小現象,定期產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幹預,非常重要

42.足月新生兒身長:約50釐米

小兒出生後第一年身高增長最快,全年約增長25釐米;1歲後增長速度減慢,全年約增長10釐米;2歲以後增長更慢,平均每年增長5釐米;2~12歲小兒身高計算公式:身高=年齡×6+77(釐米)
提醒:如果2歲孩子的身高在一年裡幾乎沒怎麼增加,家長應提高警惕,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排除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問題

43.6個月時,第一顆乳牙萌出

小兒出牙一般為6~7個月,也可早於4個月,最遲不超過10個月。乳牙共20顆,最晚於2歲半出齊,恆牙於6歲時開始長出
提醒:11個月大的孩子未出牙,或者兩歲半以上孩子牙未出齊皆屬異常,應查明原因。克汀病佝僂病營養不良患兒出牙較晚

44.地包天4歲治最佳

矯正地包天的原則是消除病因,早期矯治防止畸形。國外正畸醫師主張從4歲開始治療地包天,一直持續到18歲
提醒:乳牙期的地包天危害很大,不僅會妨礙小兒口腔顏面和頜骨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對小兒的咀嚼、發音、社交,乃至心理造成不良影響,應儘早治療

45.冠脈狹窄> 70%,需做介入治療

一般認為,冠狀動脈狹窄<70%,可先進行藥物治療;冠狀動脈狹窄> 70%,則需做介入治療。若有明顯症狀,狹窄> 50%也應做介入治療。此外,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不夠介入治療標準,但影像學顯示病變形態不穩定,易發生血栓者,也應及早行介入治療
提醒:兩支以上冠狀動脈狹窄> 50%,或接受過冠脈成形治療並在冠狀動脈內安裝支架的患者再次發生心絞痛,應接受搭橋手術。

生活醫學常識30個

1.診斷右心功能不全時,最可靠的體徵是: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徵陽性
2.呼吸困難最常見於:左心功能不全
3.腸胃炎:胃腸安丸
4.雞眼:水楊酸苯酚貼膏
5.感冒藥要凡是含有〈撲爾敏〉的成分都會犯困
6.扁桃體炎:一清膠囊 眾生丸 銀黃顆粒、喉炎
7.急性肺水腫最有特徵性的表現是:咯大量粉紅色泡沫痰
8.產生左心衰竭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肺淤血、肺水腫
9.呼吸困難最早出現於:左心衰竭
10.調理睡眠:夜寧顆粒、複方棗仁膠囊(希爾安寧)靈芝膠囊
11.小兒《12歲以下》發燒:美林
12.哪種情況產生急性肺水腫時,宜用嗎啡:急性心肌梗死伴持續性疼痛
13.心源性哮喘與支氣管哮喘主要不同點是:心臟擴大伴奔馬律
15.浸潤型肺結核大咯血採取:患側臥位
16.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治療最主要的措施是:控制感染
17.突然發作的吸氣性呼吸困難,臨床上最常見於:氣管內異物或梗阻
18.哪一種疾病,最易發生呼吸衰竭:阻塞性肺氣腫
19.高血壓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最早症狀是:勞力性呼吸困難
20.診斷急性肺水腫,最有特徵意義的表現是:嚴重呼吸困難伴粉紅色泡沫痰、無器質性心臟病
21.用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可以糾正的心律失常是: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22.哮喘:布地奈德霧劑(普米克)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萬託林) 沙丁胺醇氣霧劑(信宜)
23.暈車藥:鹽酸苯環壬酯片(飛賽樂) 茶苯海明片(華亭) 暈車清涼貼(百脈)【貼在耳朵】
24.一般在服毒後幾小時內洗胃最有效:4~6 小時內
25.重金屬中毒時用下列哪一種解毒藥效果最好 :二巰丁二鈉
26.搶救巴比妥類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是什麼?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輔助呼吸
27.銀環蛇咬傷致死主要原因:呼吸衰竭單價抗蛇毒血、毒蛇咬傷最有效的局部早期處理是: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或套封
29.哪一種食物中毒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且病死率高:肉毒桿菌食物中毒
30.左心衰最嚴重的表現是:肺水腫
14.對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驟停者,其緊急處理措施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相關焦點

  • 醫學常識知多少?淺談冬蟲夏草
    4、治療肺結核,可將鴨內洗淨燉30分鐘後加入冬蟲夏草、百合,再煮15分鐘,加鹽,味精適量即成。孫樂易啟明青年醫生公益發展中心會員醫生孫樂易個人簡歷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普陀區中心醫院 綜合病區主治醫師2008年大學期間校刊《橘井坊》古代中藥趣談,編輯2015年參與撰寫《你應該知道的醫學常識
  • 在你腦袋上開個洞中世紀的醫學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世紀的醫學,不管你怎麼想中世紀的醫學並非都是,愚蠢的迷信詭異的藥劑以及荒誕的民間傳說,中世紀的醫學家們確實沒有疫苗或抗生素,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各種疾病,即便如此他們依靠先人智慧的結晶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及落後但有用的常識努力保持人們的健康與活力,當時主流的醫學思想都源於三位古希臘學者
  • 21考研小白,必須知道這9個考研常識!
    幫幫在這裡整理了10個考研小白必須知道的考研常識,趕緊學習起來吧!   ►考研的3個重要時間   1.報名及考試時間(預計時間)   (1)網上諮詢:9月12日-9月14日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   (2)預報名:9月25-9月30日(應屆本科生)。
  • 事業單位文化常識之中國醫學
    中醫作為中國的三大國粹之一,不僅對我國醫學發展影響極大,同時也在事業單位考試中佔據一定的比例,但是中國醫學涉及人物、作品和朝代較多,所以在複習時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希望通過此篇文章為各位考生進行梳理有關中國醫學的相關知識。
  • 這些12個健康常識,你不會真的不知道吧?快對照看看
    然而養生保健學問很深,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概括的,同時還需注重於生活中的小細節,尤其是以下幾個健康常識很多人都不知道。需知哪些健康小常識?1、不能突然快速回頭若頸動脈突然受到強烈外力作用,可導致血管壁內膜撕裂,進而誘發頸動脈夾層。
  • 生活方式醫學院01:生活方式醫學,正在向我們走來!
    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吸菸是許多癌症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這是現在的常識。正如我們在「為什麼健康需要生活方式醫學」一節中所描述的那樣?吸菸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詞已被使用多年。由於這種熟悉,許多人認為生活方式醫學並不新鮮。大約50年來,人們都知道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運動、吸菸、飲食、飲酒、心理狀態等。
  • 讀龍應臺的《目送》,你會了解有關人生的五個「常識」
    幾乎沒有系統看過她寫的書,只知道是個女人,很有才情也有血性,在臺灣有立錐之地。小時候風靡全國的是瓊瑤,上課的時候如果你仔細聽,會發現某個角落裡有間歇的唏噓,萌動的青春男女會在那虛幻的故事裡開啟自己對愛情的啟蒙;少有一些人也會讀讀席慕蓉,在那個方形臉女人的詩裡、畫裡知道了啥叫鄉愁。
  • 《中學生報》小記者華醫學小鎮研學心得
    學習醫學知識 探求中醫文化11月22日,我帶著期待的心情,和幾個同學一起參加了「家庭小醫生
  • 2021寧夏省考行測常識積累:諾貝爾獎常識
    公務員考試的常識判斷模塊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廣泛,也是最能考察一個考生知識積累的科目之一,想要利用常識拉開與競爭對手的比分差距,那麼就要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多多積累各類常識知識,比如熱點時事、人文常識、地理常識、歷史常識等等。但是考生在備考時最苦惱的就是複習範圍,這也是常識模塊複習起來最大的難點,因為沒有具體範圍。
  • 科學網—科學知識比生活常識重要得多
    該文引用2011年美國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中國有1.45億人相信風水,1.41億人相信財神,3.62億人曾在過去12個月內算過命或看過相」。另外,在豆瓣裡搜索「佔卜」「算命」等關鍵詞,和算命有關的小組有400多個,最大的群組人數高達38萬人。通過這些數據,該文作者得出了標題所述的結論。
  • 《民法典》十個必備法律常識,生活處處用得到
    《民法典》十個必備法律常識,生活處處用得到 2020-07-02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顛覆你的健身常識!
    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顛覆你的健身常識!
  • 別只顧著害羞,學會調節,先從了解3個常識開始
    其實,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醫學上將這種夢定義為春夢,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對此,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別不好意思,也別只顧著害羞,要面對這樣的情況,並要學會自我調節,讓生活回歸正常。因此,需要先從了解3個常識開始,只有真正了解了這方面的常識,也自然而然就能釋懷。
  • 學口腔醫學臨床醫學的途徑
    對於想學口口腔醫學招生,學口腔醫學上口腔醫學專科學校的最簡單途徑就是選擇湖北找譚老師 :湖北口腔醫學專科1.技能高考班:2019年醫學類專科線200分,我們平均分可達420分,就考二個,徒手心肺復甦必考(靜脈輸液技術、鋪無菌盤、無菌溶液取用技術、右踝關節扭傷包紮技術四選一
  • 郭樹清給力——金融必須回歸常識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撰文指出:必須深刻汲取金融監管的歷史經驗,並著力強調了貨幣經濟絕不能背離實體經濟
  • Angelo的常識
    我可憐那數十日的自己,我是原諒他的,無論他做了什麼;最終都是他扛了下來,才讓此刻的我能夠繼續生活。我在極度的痛苦中讀完了「GoWild」一書,中譯為《醫生最希望你做的事》。之後先開始調整睡眠,然後是飲食,每天堅持散步、健身,開始讀書、練字,一般三個或四個番茄鐘的學習時間。一步步來,書中把這種自救方式,稱之為「多米諾」。
  • 體內取出121顆子宮肌瘤後,她直呼:流傳朋友圈的常識害慘了自己
    平時工作生活忙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和患者的思想有關。原來,第一次肌瘤剔除以後,患者在家庭群裡面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內容大概說的是大部分女性都會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無傷大雅,根本不需要剔除。醫生讓這位患者把當時那篇文章翻出來,看完文章,醫生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整篇文章都在說子宮肌瘤不需要重視,大家都是自己嚇自己之類的。
  • 洋辣子的解毒常識報告
    《關于洋辣子的如何解毒的生活常識報告》:課題:解洋辣子毒的方法。讓人們減少痛苦,是該生活論文的目標。二,毒源:洋辣子學名叫綠刺蛾,是一種遍布全國的有毒蛾,它的毒液在周身刺上,不小心接觸到了,就會被蟄傷,毒液進入人體,會引起過敏毒性反應,癢不敢撓,不敢碰,七天左右才能被人體解毒。
  • 動漫中那些缺少生活常識的女性角色
    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拾部次元,缺少生活常識在現實當中可是一件相當嚴重的事情,很有可能會被罵成弱智,然而在動漫中缺少生活常識反倒是一個角色的萌點,事實上缺少生活常識的動漫角色不但不讓人討厭,反而十分受歡迎,這就是所謂的同居女友養成?
  • 【健康解碼】生活小百科| 日常生活中這些「常識」真的正確嗎?
    有氧運動要持續30分鐘以上,才能燃燒脂肪?……這些行為我們或多或少都做過,但一些我們早就以為的「生活常識」,真的正確嗎?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關注大眾保健意識,倡導健康智慧生活。欄目邀請各大三甲級醫院、權威機構專家錄製,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診早治、養生誤區解讀、科學保健知識等多個角度進行系統解讀,輕鬆幽默,深入淺出。每集節目以三維動畫與演播室錄製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全方位、立體化解碼健康的奧秘,節目短小精悍,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獲得實用、科學的健康知識,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