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月22日,我帶著期待的心情,和幾個同學一起參加了「家庭小醫生」研學活動。
活動中,和藹可親的著名醫學家李朝龍爺爺給我們講述了中藥學和人體結構的知識。其中,他講到肝臟和膽的位置,印證了古代人所說的「肝膽相照」;在人體右下側是闌尾,容易發炎⋯⋯我才知道,原來人體結構是如此複雜!
隨後,李爺爺重點講了三個字的中醫理論:「清」「補」「運」。「清」可以起到清除身體毒素,有此功效的食物和藥材味道偏苦,例如苦瓜、黃連;「補」可以起到補精神的作用,這些藥材味道甘甘鹹鹹的,也有偏甜的,例如甘草;「運」是辛溫的,可以起到運氣血的作用,例如乾薑、辣椒。如果感冒了,可以用30克甘草熬成藥喝,可以祛溼禦寒。
老師們在活動中還講到了一些關於受傷的小知識:如果被燙傷,要立馬用冷水衝洗、冰敷,也可以塗抹山茶油;如果傷口在流血,要先用清水衝洗傷口或用生理鹽水衝洗,再用碘伏消毒。
此外,李爺爺還帶領我們見識一些中草藥,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功效與作用。
這次活動讓我見識到傳統中醫的博大精深,中草藥的知識也值得我們多多了解、學習。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醫學知識與醫者精神值得我們代代相傳。
廣東省廣州市珠光路小學 蔣芳棣普及中醫文化與健康常識從娃娃抓起11月22日上午,我和孩子有幸參加了中學生報社舉辦的「家庭小醫生」研學活動,這次活動擴展我的中醫思維,提高了我對人體構造的認知。
從研學活動的基地環境、課堂理論講授、教材演示、視頻中小常識、動手作業、遊戲體驗、戶外探知等一系列教與學,我感受到中學生報社舉辦活動的用心。豐富、生動、趣味的知識課堂讓我和孩子都收穫滿滿。
李朝龍教授通過人體結構模型,風趣地為我們講解人體各個器官的構造和功能。他問:「孩子們,我們的肺在什麼地方?肺用來做什麼的呀?」知道的孩子大聲回答,不知道的孩子豎起了耳朵認真聆聽。李教授接著說:「這是膽和肝,肝和膽像兩兄弟一樣,肝膽相照」⋯⋯還有腎、大腸、小腸的位置和作用等等。20分鐘的展示、提問,刷新了孩子和我對人體的認知。
課堂上, 李教授教我們「 養生的密碼」 ——「清」「補」「運」,大家還分別試吃了黃連、甘草、乾薑。課堂利用遊戲形式, 教我們運用搭配「 清補運」 菜式。太多「 乾貨」 了。李教授的講授, 給我們有著生活常識的媽媽們有了更高層次的啟發。清藥苦寒, 補藥鹹甘, 運藥辛溫,「清」「補」「運」就是苦、甘、辛,大道至簡。生活中處處不離大道,中醫也一樣。
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走出教室,來到大自然的課堂——高塘石公園。在李教授的指引下,隨處都可以認識植物和用途,實在太好了!
現在國家提倡中醫,孩子們從小了解自己的身體,學習中醫藥知識,學習中華傳統醫學寶典《黃帝內經》來充盈自己,強壯我中華。
林小燕探索中華國粹—中醫藥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的國粹,也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在我國歷史悠久,它發源於原始社會,從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就已經形成了。
11月22日,我有幸來到了華醫學小鎮,參加了「家庭小醫生」的活動。在課堂上,李朝龍教授以生動活潑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中醫中的三個原理——「清」「補」「運」,苦寒能清,辛溫能運,甘鹹能補,他們就像團隊合作,各司其職,一起「打怪」。接著,教授讓我們用食材搭配出一道「清補運」的菜。教授還給我們講了人體的秘密,人體分為頭部、頸部、胸部、腹部、腿部;在人體內部,有著五臟六腑,其中有心、肝、脾、肺、腎、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各自都有各自的作用。教授還發下來人體結構模型,讓我們拼上去呢!最後,我們通過趣味運動會的題目學會了這堂課的所有內容。
光在室內上課有什麼意思,當然要出去外面實踐一下啦!教授帶我們去公園裡認識草藥:山大刀可以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祛風除溼;女貞子可以收斂、利尿、興奮;鬼針草可以解表散熱、消腫解毒、散瘀活血;細葉麥冬可以滋陰養胃、健脾生津等等。
通過這一次活動,我了解到了許多關於中醫藥的知識。作為國粹之一,它將等待著我們去把它發揚光大。
廣東省廣州市珠光路小學 楊國正《「清補運」藥材》 作者:廣州市天河區旭景小學 劉元子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