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在圍城的後記中,提到過這一點,如果方和唐在一起,其實很能突出圍城的主題。楊絳先生認為,這是錢鍾書先生對初戀保有的一種美好,讓他不忍心這樣寫(雖然錢鍾書的初戀並不是楊絳哈哈哈哈)。婚姻是圍城,尚在外面時,大家都風花雪月,理想主義,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好順利入城,結婚後柴米油鹽,雙方暴露本性,無法忍受又想要逃,說孫小姐心機重,引方鴻漸入套,有點過了。所以楊絳說,要是寫方鴻漸娶了唐小芙,才更顯圍城之意,深以為然,婚姻乃愛情的墳墓,娶(嫁)了誰都一樣。
方鴻漸們身上包含了絕大多數普通人的缺點,書中人物所有的弱點幾乎都是符合人性的。可能確實有些人能克服人性弱點成就自我,但你說這種人身上完全沒有動物本能帶來的那些缺點麼?大概率只是被自我抑制了,或者只是在你不知道的時候表現出來罷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方鴻漸。人不討厭,錢似乎也充足,那是在蘇文紈開始接觸方鴻漸之前,請想想唐曉芙與方鴻漸分手時說的那段話,住在前嶽丈家(可知沒錢),拿到美國假文憑,而這一切都是蘇文紈告訴唐曉芙的,明知方鴻漸沒錢,又拿的是假文憑,蘇文紈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方鴻漸,那說明方鴻漸還是有什麼地方吸引住了她。我認為只有方鴻漸的幽默了。
《圍城》是本不錯的書,不少生活的故事,映出我們見過的或即將見到的影子。書中主角是方鴻漸,從他失學、失戀、失業、婚姻失敗講來,照見各色各路的人。起初我並不喜歡方鴻漸,他出國留學,沒正常畢業,買了假文憑,糊弄自己的父親和未來丈人。當然,這多少帶有「顏面」問題,有時候自己本身無所謂多有出息,但看著你的人多了,難免生活要落入別人的眼睛,精彩也為世人。這樣的出息,摻假是必然的。方鴻漸為自己的無奈做了假,隨後總為別人的恭維而心虛。這麼看來,他不是個十足的騙子,撒了謊還要講良心。撒謊騙人應該像韓學愈那樣,要有勇氣堅持到底。
都說《圍城》在談婚姻,「結婚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一開始的方鴻漸對感情是不成熟的,在回國船上,聽了風流的鮑小姐幾句調情的話,竟也為她魂不守舍。就是這樣一個膚淺看人的男人,蘇文紈卻放不下他。蘇文紈把自己打造成「豔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女人,高傲地俯視愛慕自己的人,卻對無心於她的方鴻漸頗為上心。一個卑微無能,一個故作姿態,這樣兩個人也能牽出感情糾葛。
與方鴻漸有羈絆的女人主要有三個,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對他而言,蘇文紈是高高在上的,家境好、女博士,他只是遠觀;唐曉芙是「好水果」,「新鮮得使人忘掉口渴而又覺得嘴饞」,他是一見傾心;孫柔嘉受過高等教育,沒什麼特長,長相平庸,他做了她的歸人。他的總結是,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誰說不是呢?我同情方鴻漸,同情趙辛楣,同情生活中的我們。我特別能理解方鴻漸在家裡,面對整個方家人的感受,我甚至早就見過那些人,在我的生活中。同樣,他在三閭大學生活,無疑體現了現代職場的明爭暗鬥,我雖不能感同身受,卻也能體會到為人處世的困難。
大多數普通人也和方鴻漸一樣,上學時不好好學習,再玩遊戲。下班後也不好好學習和提高能力,再玩抖音等其他遊戲。目光短淺,沒有長遠的計劃,沒有理想。不好好上學→沒有好工作→下班後還不學習→年輕時一直幹雜活→中年時還要被辭退→沒錢→沒房→沒媳婦→沒孩子→所以年輕人的佛系生活→老人生活質量差→自己將來可能得要飯了。年輕人的出路:上學就好好學習。出來工作的年輕人就利用下班時間好好學習和提高能力。中年時還要繼續在學習上精益求精,這樣才不會被年輕人淘汰。這時候老年生活還算可以了。
我高中時就看過圍城了,當時並不以為然。但過了三十後再看,驚訝得無以復加。裡面把知識分子那種酸腐、那種無奈等等刻畫的淋漓盡致,他們所做的各種決定、所選擇的各條道路帶來的各種後果也讓人不勝唏噓。圍城中時代背景是比較虛的,可以代入任何一個時代,每次看後都會結合自己的經歷發出感慨。所以如果樓主你看不懂,也沒有關係,等你如同圍城中各位人物一般所思所做之後,才會有共鳴,那時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