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結束之後,閱卷工作也隨之緊鑼密鼓地展開,根據7月16日從北京市高考評卷現場傳出的消息,目前北京高考語文閱卷工作接近尾聲,滿分作文已經出現;
雖然現在的滿分作文還只是初步成績,最終仍需由閱卷領導小組覆核後才能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今年的高考閱卷結束後,必將又會湧現出一批新的滿分作文卷。
閱卷教師在什麼情況下會給考生的作文打滿分呢?
通常認為一篇滿分作文應該具備有寫作要素清晰、審題準確、抓緊話題、立意明確、文採突出、素材充分、基本功強,以及卷面整潔等特點;
其中最後一個「卷面整潔」,既是作文的寫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個考生都不應該丟分甚至還應該儘量多拿分的;
如果這塊的分沒有多拿,會讓考生感覺非常遺憾,因此,每次到了高考結束之後,許多的考生都會後悔平時沒有進行寫字練習,沒有能寫出一手好字;
大家可以再次看看2018屆深圳中學溫卓越同學的高考作文卷面,為什麼字寫得好的考生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想寫出一手好字,其實並不難,完全可以通過練習來寫出好字的,在這方面,我國有傳世經典的古代十大字帖,對考生的寫字,就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是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和《伯遠帖》的統稱;
《快雪時晴帖》,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創作的行書紙本墨跡,縱23釐米,橫14.8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秋帖》,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創作的草書紙本墨跡,縱27釐米,橫11.9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伯遠帖》,東晉書法家王珣(公元349年~公元400年6月24日)創作的行書紙本墨跡,縱25.1釐米,橫17.2釐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蘭亭集序》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創作的行書紙本墨跡,其虞世南臨本縱24.8釐米,橫57.7釐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祭侄文稿》
唐朝書法家顏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4年8月23日)創作的行書紙本墨跡,縱28.3釐米,橫75.5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寒食帖》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創作的行書紙本墨跡,縱34.2釐米,橫119.5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仲尼夢奠帖》
唐朝書法家歐陽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創作的行書紙本墨跡,縱25.5釐米,橫33.6釐米,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院。
《自敘帖》
唐朝書法家懷素(公元737年~公元799年)創作的草書紙本墨跡,縱28.3釐米,橫775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
宋朝書法家米芾(1051年~1107年)創作的行書絹本墨跡,縱27.8釐米,橫270.8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草書千字文》
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創作的草書白麻紙本墨跡,縱35釐米,橫1172釐米,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前後赤壁賦》
元朝書法家趙孟(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創作的紙本冊裝,共11開21頁,每頁縱27.2釐米,橫11.1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草書詩帖》
明朝書法家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創作的草書紙本墨跡,縱36.1釐米,橫1147.5釐米,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寫字是每個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不僅僅可以幫助考生獲得高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能為我們提供很多的幫助,這個傳統技能需要每個人通過認真的練習去好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