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一家出版社向浙江省2020的考場作文的滿分作文、高分作文、文章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編輯。其中,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但後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作文,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的爭議。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2020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題為一則材料作文,讓學生思考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者是錯位。一篇命名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起初在第一位老師打了39分後,後續有兩名老師都打了55的高分作文,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篇神奇文章呢?
全文使用了大量的生僻字以及造生詞,例如「嚆矢」、「玉墀」、「薄脊」「孜孜矻矻」、「洵」等等這些即讀不懂也看不懂的文字實屬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當地高考作文組閱卷的組長解釋道:這篇文章的思維深刻,看第一遍時,也不覺得這是一篇高三學生寫出來的考場作文。
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度這篇文章後一直給出了高分,就因此打成了滿分。因為寫出這樣的文章也需閱讀大量的書籍,文字的學術化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做到的,更重要的是,專家也並不希望有人去效仿這樣的晦澀文章。
專家在最後提出了一個致命的回答,確實,如果當高考生都對這樣的寫作手法趨之若鶩,恐怕以後考場上像這樣的文章也會出現得更多。
生僻字過多,作家稱之:辭不配位
這篇別具深意的文章在網絡上走紅,不僅是網友或者是學術圈、哲學圈也都這篇文章議論紛紛。該名考生在行文中使用的大量生僻字,其實在表達用意上都是用在了對的地方,確實無法讓人挑剔。
但是有沒有必要這麼用呢?馬伯庸對這篇文章的評價是:辭不配位。全文的文風,不免讓人覺得有堆砌炫技之嫌。
一些在讀哲學的學生也表示,哲學系老師平常就要求我們「說人話」 普通人又沒有黑格爾康德這些人的智商,他們是因為思想深邃所以文字才晦澀難讀,一個正常人講話寫文章當然是務必以清晰為主。
故意用生僻字,說功底作為高中生是還可以,但真正的好文章應該通俗有立意,而不是賣弄為先。
但是作為一個考生,他們並沒有進行過什麼高深的哲學思辨思想的教育,18歲的他們,也不過是根據自己的所讀所想來詮釋全文的內容,能用說明確實是用功了,但是用得好不好,也確實值得人們再商榷。
怎麼樣的文章才能配成為滿分作文?
看到這個命題,也有網友想起07年江蘇卷一篇名為《懷想天空》的文章,全文簡單樸素,不事張揚,凸顯了農家孩子但純真與樸素,在最後專家更是建議這樣的文章可以作為教學範例,把握好學生的作文導向。
然而這樣的文章,在如今高考考場又有多少呢?
科舉制度在中國了實行了過千年,自1905年科舉考試被廢除後,引進的西方學校考試制度,但是也無形中存在著歷史的影子。
作為一篇高考作文,更多的是要讓老師覺得眼前一亮。不少學生也為了讓自己的文章看起來更高級一點,不斷用華麗的辭藻來修飾自己的文章的不足,而這樣的文章也正是能夠獲得高分的文章,久而久之,這樣的寫作套路也在學生之間傳開,打滿分也更像是一種對高考制度的無奈吧。
你覺得這篇高考作文如何?你覺得怎麼樣的文章才能稱之為滿分作文?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