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遇冷的啟示:通俗易懂是文章的生命力

2020-12-16 家長必讀

高考滿分作文向來是眾人追捧和模仿的標杆,但是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閱卷組長陳建新擅自公布之後,經過極其短暫的「光環效應」後,很快引來一片質疑聲:晦澀冷僻,堆砌辭藻,故作高深,這樣的作文真的應該被評為滿分嗎?這樣的作文風格真的應該被推廣和模仿嗎?

經過一個爭論和發酵的過程,一系列語文教育專家的權威性評論,為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硬傷」做了定論: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總編輯溫儒敏評論此文「不通順」,前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評論此文「佶屈聱牙」,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建業直接坦誠自己「讀了三四遍只能略猜文意」。

權威專家對這篇滿分作文的評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不通俗,不易懂」,而通俗易懂正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力所在。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為人稱頌的優秀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通俗易懂。

唐代大詩人李白因其卓越不凡的創作能力被人們譽為「詩仙」,但是李白流傳下來的詩篇,像「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詩句,無一不是通俗易懂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詩作更是以「淺切」「老嫗能解」為特點,像他的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等,無不是讀後就明白的。

近現代以來,為了改變文言文晦澀難懂的弊端,中國語言經歷了變革性的「白話文運動」,其內在推動力正是在於語言對於通俗易懂這一內在屬性回歸的要求。白話文運動開展之後,出現了朱自清的《春》,鬱達夫《故都的秋》,老舍《濟南的冬天》等眾多通俗易懂、優美動人的文章。這些文章之所以經久不衰,引人稱道,首要條件是被人們讀懂。因為只有別人讀懂之後,才能被喚起共鳴,才能起到文章的預期作用。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冷僻,連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戴建業教授都表示「讀不懂」,這樣的文章又有多少普通人能夠讀懂?這樣的文章寫出來又有什麼生命力?現在看來,幸虧有溫儒敏、戴建業等專家及時對這篇作文表明了態度,否則不知多少人會被它「帶偏」呢。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甲骨文作文?茴字的四種寫法?易懂的平安經?
    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人們的關注並引發廣泛的討論。事件源於一個雜誌社在官微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在文章的最後附有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點評,認為這篇文章是一篇佳作,「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讀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比做英語閱讀還難
    2020年高考第一篇滿分作文終於出爐了,這篇滿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寫,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但是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咋回事?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引熱議 作家馬伯庸:辭不配位 網友...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3日,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紅遍網絡,文章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該文展現了考生豐富的閱讀量和廣闊的知識面,但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準確、易懂。對此,作家和網友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文受質疑之後,閱卷組長也受到質疑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經媒體公布後,引起的強烈爭議至今沒有冷卻。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目前這種爭議已經從這篇滿分作文延伸到了為它「一錘定音」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身上。據了解,《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第一次閱卷被給予39分,第二次、第三次分別被給予55分。但是,經以陳建新為組長的審核組審核之後,最終被給予滿分60分。由此可見,作為作文閱卷大組組長和審核組組長的陳建新是促使這篇作文得滿分的關鍵。
  • 《生活在樹上》滿分作文引熱議,閱卷組長被查:辭藻堆砌不應模仿
    導讀:之前網上熱議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浙江方面給出最新回應是:網上流傳的今年我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民熱議,經調查,是其語文評卷組組長在評卷結束後擅自洩露考生答卷及評卷細節,按照規定,給予處罰。另外一條,還很重要。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篇佶屈聱牙的平安經!
    昨日,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刷遍全網,其中作文內容使用大量生僻的詞語,讓人閱讀起來十分的晦澀難懂。第一個老師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個老師則是評了55分,最後有審查組判了滿分。一時間,網上塵囂甚起,許多網友都批評說這是故弄玄虛、堆砌辭藻,看似富於哲理,實則故作高深。
  •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太晦澀看不懂?武漢高中語文教師給...
    本人供圖)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6日訊(記者向潔)連日來,浙江考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的輿論出現反轉,網友們從嘖嘖不已到噓聲四起。太晦澀,重炫技,看不懂,有錯別字……成了眾網友認為「不值滿分」的幾大理由。8月6日,曾發表「最燃勵志演講 」——《人生很貴,請別浪費》的武漢六中語文高級教師楊幼萍整理出一個「翻譯稿」,再次引發關注。
  • 看不懂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來看通俗化翻譯吧
    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以艱深的用詞、複雜難懂的句法和難解的意義吸引了眾多眼球。此文受到了閱卷組專家稱讚,然而大部分人都說看不懂,那麼這篇滿分作文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我們來看看吧!這篇文章真要認真讀,也不難讀懂。
  • 高考滿分作文生成器來了!批量完成"生活在XX上"
    「模板套用」比「生成」更準確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個所謂滿分作文生成,並不涉及使用AI算法模型去真正「生成」一篇文章。而是簡單的將原來那篇浙江滿分作文中關鍵位置的詞語扣掉,直接形成一個模板,再根據新的關鍵詞,一一對應位置填進去。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評價之前,把這篇文章翻譯一下。得先知道這個浙江才子到底在說啥。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滿分高考作文引起的爭執:要感情真摯還是華麗辭藻?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出爐,閱卷專家稱不建議模仿】2020年高考第一篇滿分作文出爐,這篇滿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寫,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但是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
  • 作文精講——從滿分作文學啟示
    啟示:慎審題 未雨綢繆【滿分解密】一、審文體。審清楚題目要求是寫何種文體。一般地講,凡是要求寫人、事、景、物、時間、地點以及帶有「記」、「憶」、「傳」「見聞」等字樣的,都是記敘文;另外,帶有象徵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屬記敘文。題目中有「說」、「讀」、「評」、「議」、「有感」、「啟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諺語、名言警句等,都是議論文。
  • 全網刷屏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怎麼看?|作文|浙江高考|伊塔洛...
    圖源:新華網微博我們先來看看浙江卷2020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圖源:人民日報微博而這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最終獲得了滿分,還沒讀過的,可以先來讀一讀。此外,這篇滿分作文《樹上的生活》,除標題外,開頭第一段中還有這樣一句: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後文也以「生活在樹上的科希莫……」等為例,著重引用了義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所寫的《樹上的男爵》這本小說。
  • 高考雷文「生活在樹上」的根本錯誤,是無腦的神話西方
    「生活在樹上」,做古董還是做小資?哪個是最好的投機方式?曾幾何時,高考作文古董當道,雷文迭出。高考投機作文的正確姿勢然而,與往年文言雷文當道不同,今年確有個新思路,就是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小資哲學雷文破碎虛空,跨越時間與空間,驚現於浙江考場!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有老師給39分,最終審判滿分,你讀懂了嗎?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想好好讀完第一段,沒有一定的閱讀水平是不行的,一般讀者想要痛痛快快地說清楚,更沒那麼容易,下面來欣賞一下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開篇。
  • 高考滿分作文標準引爭議,應該是辭藻華麗還是樸實無華?
    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一家出版社向浙江省2020的考場作文的滿分作文、高分作文、文章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編輯。其中,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但後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作文,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的爭議。
  • 小學生「滿分作文」長什麼樣?開眼了!未來都是大佬!
    2同樣以孤獨命題的作文 ,很多孩子寫的方向大概都是父母不在家,自己感到很孤獨;或是作為獨生子女很孤獨等等。再比對這篇滿分《孤獨》的文章,高下立現,最大的亮點是通篇沒有一個字描寫孤獨,可是讀完整篇文章卻讓人感受到了無限的孤獨!
  • 白話解讀《生活在樹上》:年輕人少指手畫腳,多體驗生活
    中宏網江蘇8月4日電  近日,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浙江教學月刊社、著名學者及主流媒體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目前,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相關文章已刪除,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上發表的相關論述也已被屏蔽。還有不少網友紛紛「懷念」《赤兔之死》。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  「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
  • 高考滿分作文: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說話
    光明日報8月8日消息,近日,一篇作文引發了網友空前的評論熱情。仿寫者有之,「翻譯」者有之,改編者有之。這就是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第一位老師僅給及格分,第二位老師給出55分,分差超過5分,這才令這篇作文被送入三審,並拿到滿分的成績,因此,在高考考場上,選擇這樣的表達方式是有風險的。」劉智清告訴記者。滿分作文要效仿嗎2001年,江蘇省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採用古白話文體,講述赤兔馬誓死追隨名將關羽的故事。文章雖短,餘韻悠長,感動了當時的閱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