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馬拉松的距離是42.195km,持續時間長達三、五個小時,對參賽者的體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絕不是一句「不要慫,就是幹「就可以應對自如,要想安全完賽,必須心理上足夠重視,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同時踏實踐行。
我們都知道馬拉松是長距離有氧耐力運動,需要大量的有氧慢跑刺激心肺系統、提高血液輸氧能力和肌肉用氧能力,為身體的有氧系統打下穩固基礎。除了有氧耐力基礎,速度訓練也是馬拉松訓練中重要的部分,合理安排速度訓練有諸多作用:
● 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跑姿和跑步技術,減少運動損傷,提高跑步效率;
● 鍛鍊身體系統高效利用氧氣和代謝廢物的能力,提高運動成績;
● 提升機體抗疲勞能力,在疲勞狀態下依舊可以保持良好的運動能力;
● 多元化的訓練模式,有利於增加跑步的激情和趣味性,減少厭跑情緒的產生。
如何安排速度訓練?
速度訓練類型多樣,不同的安排方式有不同作用。今天將介紹三種常見的速度訓練方法,訓練效果各有不同,在日常訓練中合理安排,可以幫助我們跑得更快、更長久。
間歇訓練
令跑者談虎色變的「間歇訓練「,特點是重複多組,同時組間安排不充分的休息。雖然在進行間歇訓練時會極度痛苦,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作為支撐,但它可以有效刺激最大攝氧量,提高有氧代謝效能。
間歇訓練的安排重點在於:跑多快?休息多長時間?跑多少組?
以比較常見的1000m間歇訓練為例:
跑多快?比自己的5km測試配速略快即可。
休息多長時間?一般間歇訓練的休息時間與跑的時間相當或略短。
跑多少組?間歇訓練一般不低於5組, 6-10組左右。
比如你的5km成績為20分鐘,即400(4分/公裡)配速,在進行1000m間歇訓練時,前幾組可以保守一些,用400配速即96秒/圈完成甚至慢於這個速度,後幾組則可根據身體反應情況,適當調整速度。組間休息時間3-4分鐘,休息方式以慢走為主,適當補水,一般完成6-10組即可,此外如果完成大半時身體反應特別大,可適當增加組間休息時間。
間歇訓練強度大、收益高,對訓練進行記錄更有利於分析訓練完成情況。
乳酸閾值跑
乳酸閾值跑也是一種高強度速度訓練。因為運動時機體代謝產生乳酸,而乳酸如果大量堆積,肌肉產生酸脹乏力的反應,難以堅持運動。如果我們經常進行乳酸閾值強度的訓練,機體適應性變化提高清除乳酸能力,達到提升機體抗疲勞能力的作用。
乳酸閾值強度訓練一般採用節奏跑(Tempo Run)的形式,就是用自己的乳酸閾值速度進行20-30分鐘的持續跑。
其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確認自己的乳酸閾值速度?
我們可以使用自己10km最好成績作為參照,假如你的萬米成績是42分鐘即412配速(4分12秒/公裡)。
短距離重複跑
對於大多數馬拉松跑者,短距離重複跑目的在於訓練神經肌肉反射能力,提升跑步動作的經濟性,消除有氧慢跑訓練後肌肉收縮變慢的副作用。
而且短距離重複跑,與其他速度訓練相比訓練負荷和身體刺激並不強,所以可以靈活安排時機,比如長距離有氧訓練後、力量訓練後和慢跑放鬆後,都可以進行。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短距離重複跑並不是跑越快越好,所以不需要拼盡全力,體感上也不會特別痛苦,有較大的步幅和步頻,在可控的最快速度之下以較高、較好的技術跑完。
短距離重複跑的距離一般在100-200m,要休息充分以保證用良好的狀態來完成技術動作,休息時間一般是跑的2-3倍甚至更長,比如跑100m的重複跑用時20s,那休息時間可以安排1分鐘,大概重複5組左右。
速度訓練小Tips
速度訓練顧名思義,速度相對較快,需要調動身體更多肌肉、神經和系統機能,所以對身體的要求更高,在訓練時有更多要求:
充分熱身,一般要慢跑10分鐘以上,還要配合動態拉伸。
少量安排次數,對於業餘愛好者,每周的強度速度訓練(比如間歇和乳酸閾跑)1-2次即可,過度安排速度訓練極易引起運動損傷,得不償失。
合理評估速度訓練安排時機,身體疲勞狀態、天氣寒冷、恢復訓練初期之類情況下不宜進行速度訓練。
想提高馬拉松成績,有氧耐力基礎和力量訓練雖然重要,速度訓練同樣必不可少。科學安排速度訓練,為你的PB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