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的男女比例是116.9:100,男性比女性多3000——4000萬,也就說,在社會上有三千多萬的男人是娶不到老婆的。
1
可這跟真實感受有些出入,我所居城市明明是大齡剩女居多啊,而且許多都是優質的白骨精。起初不解,後來深入一想,原來是農村男性人口居多,戶籍所限,導致農村剩男找不上老婆,而另一方面城市剩女找不著老公。
也許有人會打趣兒說,這容易解決呀,讓這兩種人口互相匹配一下不就得了,可是事情往往沒有那麼簡單,城市與農村戶籍問題就如一條界河在兩岸的人們。
2
作為北漂一員,戶口曾經也是我的痛,雖然身在高大上的一流公司,每年向國家上稅不少,做著貢獻的同時,但卻遭受不公正待遇,曾經因為出國,不得不回家鄉去辦護照,一來一回,時間不少,麻煩不說,還得承受鄙視的眼光。10年後終於擁有了京戶,才感覺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京籍的獲得跟你錢多錢少還真沒關係。
隨著中國大規模人口向一線發達城市進軍,一線奮鬥的北漂、滬漂們都會有切膚之痛,沒資格買房、買車;結了婚的還得考慮孩子上學問題;父母來幫助帶小孩生了病還不能在本地報銷。可以說戶籍牽扯到您人生中的所有重大事項。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擇偶初期,就會將這個戶口作為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3
改革開放前大家經濟條件差不多,人們擇偶時只關心年齡,身高、外貌等自然生理條件,但現在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人們不得不在婚姻上附加一些實用和經濟因素,這就有了所謂的婚戀市場。
把婚姻放到一種經濟價值中來衡量,其中戶口、收入,家庭背景,受教育年限等等條件被列入硬性標準中。人們在找一個結婚對象的時候,需要做一個綜合考量。
在《戶口的經濟價值》一文中說如果你是農村戶口,你的婚姻在市場上可能被歧視,那麼你每年要通過24~27萬才能抵消農村戶口的負面影響。而對於女性來說,需要多讀4~5年的書,就可以產生同樣的競爭力。而且,在經濟不發達的小城市,男性對妻子戶口類型的關注和評價反而更高,女性城鎮戶口價值會變得更值錢。
但對於一線城市來說,如果戶籍不加以限制的話,人口紅線會無限膨脹,對本地人的資源分配不公正。但有了限制後,資源變成稀缺,則會出現不公正待遇,這也正常。尤其是因為戶籍的限制買車買房的資格調與之牽連。
如果有了小孩對於後代的教育資源則直接產生了影響。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錢可以選擇上私立學校或者將來直接出國。但是大部分老百姓,如果能有本地戶籍,可以上北京名校。這是人們在擇偶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而本地人則如口含金鑰匙出,至少教育這一塊不用考慮太多。這也是為什麼擁有城鎮戶籍,尤其是一線男性城鎮戶籍,其含金量就要高很多,當然擇偶選擇性就更多一些,男性容易向下兼容,年齡、容貌、甚至學歷;這對同齡女性則形成了強競爭。而一線的高知女性則很難接受向下兼容,所以這也是大齡剩女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