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ZARA母公司Inditex確定將關閉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個品牌在中國的所有實體門店,且預計所有關店工作將在2021年年中前完成。
無獨有偶,2019年Forever 21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近幾年快時尚品牌接連受挫,仿佛整個行業走向消亡之路,優衣庫、H&M、GAP等曾包攬一代年輕人衣櫃的快時尚品牌紛紛大幅度縮減門店數量。國外快時尚品牌頻頻受挫的同時,國內品牌拉夏貝爾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三年市值蒸發百億,並在2020年7月,以擬約7.25億的價格出售旗下資產。
仿佛國內市場對於快時尚品牌而言,並不是一片沃土了。
增長乏力、營收驟減,快時尚品牌面臨的困境逐漸顯現,而反觀另一面電商、新晉國潮設計師品牌崛起,從線上銷售引流到線下開店售賣,它們正在快速擴張、跑馬圈地。
兩種類型的服裝品牌差距逐漸拉開,而拉開的背後是商業模式的差距和消費者邏輯的轉變。
突然關閉門店?
全國關店來的並不突然,早在幾個月前,Inditex的營收便難掩困境,Inditex的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虧損了15億,上半年的虧損和疫情相關,但在2020年10月31日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顯示,銷售額同比下降14%。同時計劃關閉1200家門店。
2020年是,Inditex上市近20年的首次虧損。
四個月,從計劃關閉1200家到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全部關閉,Inditex受到的重創可見一斑。
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雖然已在國內布局多年,但其影響度和消費者接受度,遠遠低於其他快時尚品牌。原因之一是,這三家品牌雖然服裝風格不一樣,但還是難以擺脫服裝同質化的困境,且服裝質量一直被消費者吐槽。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20月16日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家四層樓高的ZARA店鋪亮相營業,這是ZARA在亞洲最大的門店。開業消息一出,關於ZARA持續虧損的輿論漸漸減少,而Inditex也表示,將關閉較小門店,保留面積更大品質更高的門店,此次王府井大街門店也是ZARA新戰略的探索。
此舉似乎標誌著Inditex在尋找轉型,並且業績向好。
不過好景不長,其他三個品牌沒有逃過關店的命運。Inditex在回覆中寫道,「基於我們對中國消費者需求不斷分析,Inditex旗下的年輕品牌將著力加強其電子商務的發展。」
Inditex集團在電商業務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線上銷售額增幅達76%,在線訪問量增長了44%,達34億次。根據Inditex預計,在線銷售額將從2019年的14%提升到25%。
由此看來,線下門店不僅消耗大量的房租、人力成本,且盈利能力逐漸低於線上,那麼關閉門店發展電商,則是一條降本增收的好路子。
差在了哪?
在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計劃關閉全部中國門店之後,新聞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畢竟也是承包了一代年輕人衣櫃的品牌,為何近年來頻頻敗退?
在微博熱搜中,不乏網友表示,Inditex旗下品牌的網店經常有很多大折扣出現,相比之下,線下門店僅在換季和年末才會出現折扣,並且在折扣季時,每周價格都會下降。年末Bershka的衣服經常低至二三十元。「剛買的衣服,可能第二天就降價了三分之一。」
為什麼降價這麼狠?
工業化流水線、大批量生產,ZARA在用極高的效率保持批量生產。這也是快時尚的快,生產周期極短,批量化生產。7天生產、14天下櫃的速度著實驚人,速度快的同時,也表示每件衣服都是批量化生產,且無法保證每一款都是擁有高銷量的爆款,久而久之自然庫存積壓,進而大折扣甩賣。
另一方面,快時尚真正的快在於沒有設計,ZARA抄襲的新聞幾乎每隔幾個月就在上演。過去的幾年,ZARA將快速仿製、平價銷售、迅速迭代,12個字刻在了骨子裡。看似是一條可發展的路,但沒想到ZARA迎來了對手。
第一個對手,是消費者邏輯的轉變。
共2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第2頁
搜索更多: Z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