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雲區發現明代長城古堡石匾額

2020-12-22 中原新聞網

密雲區發現明代長城古堡石匾額  

匾額上刻「左輔雄關」 系明代石塘路城堡門匾 文物部門將協調保護

明代石塘路城堡遺址

石塘路城堡,曾是明代北京周邊赫赫有名的軍事要塞,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日,石塘路村的長城保護員發現一塊石匾額,上刻「左輔雄關」四個大字,經專家判斷系石塘路古堡門匾,其印證了石塘路城堡重要的軍事地位,歷史價值頗高。

匾額被村民視作石塘路的「傳家寶」

石塘路城堡遺址,位於密雲區石城鎮石塘路村,這裡曾經是駐軍的邊關要塞,作為長城建築,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石塘路城堡北城為舊城,修築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南城為新城,修築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1958年修建密雲水庫,拆除四周城牆,只剩高約1米的殘基。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石塘路村,在村民牛顯金家中,見到了這塊飽經滄桑的青石匾額。匾額一面刻字,從右向左書「左輔雄關」繁體大字,但歷經風化磨損,雙溝刻的字跡已經漫漶不清,中間二字尤為模糊。經測量,匾額長154釐米、寬51釐米、底部厚約25釐米,向上逐漸收窄,邊沿有斧剁痕,字面四邊雕刻有卷草紋飾。

石匾額為何出現在村民家中?當地長城保護員張如明介紹說,他最近聽村裡的外來務工人員說起,在牛顯金家看到一塊古老的匾額,經核實這塊匾額很可能是石塘路城堡的遺存,隨即向密雲區文物管理所匯報。

66歲的牛顯金,是土生土長的石塘路村人。10多年前,他在村中發現有人要用這塊匾額砌壩,他將其討要回來並在家中保管。「這是我們石塘路的傳家寶!必須保護好!」牛顯金這樣解釋說。

而這塊匾額的確被不少人視作寶物。牛顯金告訴北青報記者,家中經營民宿,曾有遊客提出購買匾額,但被他回絕。還有一年冬天的一個晚上,他上廁所時發現,六名陌生男子正準備將匾額裝車運走,他抄起棍子將這夥人趕跑,匾額險些被盜。

石塘路城堡門匾歷史價值頗高

得知石塘路城堡發現匾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長城專家尚珩親赴現場踏勘。根據匾額發現的位置及其重量較大不便於運輸的特點,他推測這塊匾額原鑲嵌在明代石塘路城堡的南門上。

如何理解匾額上的文字信息?尚珩解讀說,左輔,顯示的是薊鎮長城的位置,坐北朝南來看正在北京的左邊,即京師左輔,守衛著北京的東側大門;雄關,是指比較雄偉的城堡或關口。

尚珩談到,這塊石匾額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少,僅有四個大字、沒有落款小字,科研價值一般,但其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非常高。因石塘路城堡遺存較少,這塊匾額恰恰證明古堡當年較高的軍事地位。

尚珩還指出,這塊匾額保存得很一般,表面字跡磨損比較厲害,字口已經非常淺。因為它是門匾,按說過去匾額刻字應該很清楚,字不清楚人無法看清。建議將匾額移至陰涼通風的室內保存,如果繼續風吹日曬,石匾上的字跡很快就會風化殆盡。

長城保護員機制見成效

匾額未來將如何保存?北青報記者從密雲區文物管理所了解到,收到石塘路村長城保護員張如明發現「左輔雄關」匾額的消息,他們連同北京市文研所專家赴現場查看,目前密雲區文管所正協調石塘路村村委會及村民商量石匾額的保存方法。

能夠發現匾額,得益於密雲區建立的長城保護員機制。密雲區文管所副所長田野介紹說,密雲區共有長城182.1公裡,設立專職長城保護員57人,於2020年1月通過培訓正式上崗,負責日常巡查、上報險情、勸阻攀爬等。在長城專職保護員微信群中,經常有長城保護員向專家反饋問題,工作積極性逐漸提高。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密雲區今年1月組建起專職長城保護員隊伍,截至目前的數據顯示,57名保護員共巡查長城6500餘次,上傳照片20000多張,上報險情10餘次,勸阻遊人攀爬野長城50餘次,有效保護了長城本體安全。通過10個月的成效來看,長城保護員機制必將在未來的文保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記者 崔毅飛)

相關焦點

  • 北京郊外一座神秘古堡,歷經百年保存完好,景觀獨一無二
    不過說起古鎮,小夥伴們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西塘和烏鎮等等,還有北京的古北水鎮。今天,筆者要給朋友們介紹位於北京的一座神秘古堡。 它就是遙橋古堡,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新城子鎮遙橋峪村雲岫谷自然風景區對面,是北京市周邊唯一一座保存比較完善的明代古堡。
  • 北京密雲區雲河上苑家園共有產權房戶型圖一覽
    周邊配套:  1.醫院配套:北京大學密雲區醫院、密雲中醫院、密雲婦幼保健院、密雲區醫院。  2.商業配套:鑫海韻通、燕賽奧特萊斯、華潤萬象匯、物美、國泰百貨等;  3.教育配套:小區自建幼兒園、第八幼兒園、朝陽實驗小學密雲分校、密雲一小、密雲四小、北京市育英學校密雲分校、密雲區第七中學、密雲五中、密雲三中;密雲二中、北師大密雲實驗中學國家開放大學密雲分校(原電大)。
  • 它是明代原貌古建築遺址,距北京120公裡,形式多變化大極為罕見
    長城是世界的一大奇蹟,它絕對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內,總計長度達2萬多千米。
  • NO.77|偏頭關明代長城外的三關之首,山西偏關「三晉之屏藩」
    明代除設置「偏頭關」外,在重山峻岭的長城沿線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22座,有樺林堡、老牛灣堡、草垛山堡、老營堡等。這些堡城的邊牆現多僅存夯土,唯地處黃河岸邊的樺林堡地段,約30公裡邊牆保存較好,全部包磚,高聳於河岸,甚為壯觀。
  • 北京密雲區「山水田園·蜂盛蜜勻」品牌亮相服貿會
    9月5日至9日,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在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密雲區文化和旅遊局組織了古北水鎮、雲蒙山景區、張裕愛斐堡、邑仕莊園、蜜蜂大世界等15家本土企業參展,展現密雲豐富的文旅資源。
  • 第003期——北京——八達嶺長城
    今兒晚上,咱們聊下八達嶺長城,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其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在這個遠離冷兵器的時代,長城早已失去了軍事防禦的作用,但是其特有的魅力,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目睹它的雄姿。
  • 中國境內竟然發現一個神秘古堡
    400年的風風雨雨,足以讓一個地方的模樣變幻無數次,而就在山西的深山裡,藏著一個古堡式的村落,400年了,依舊保存完好! 它被稱為「中國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質樸大氣,固若金湯。
  • 晉蒙邊界大同得勝堡,古堡長城斷壁殘垣連天際,邊塞風光無限好
    得勝堡在明代時期隸屬於大同鎮,是一處重要的邊塞關隘。明朝嘉靖年間,在此修建綏虜堡,萬曆年間改名得勝堡,與周邊的鎮羌堡、四城堡以及得勝口長城相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的軍事防禦體系。也是在此,明王朝與蒙古韃靼部落滅烽火,啟互市,一代晉商由此興起,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和民族的融合。
  • 雄奇壯美的長城有太多,伸入水中的「水長城」你見過麼?
    遠至春秋戰國、秦漢,近到明代,數千載來,長城如巨龍一般蜿蜒盤旋。渤海之濱,燕山群峰,崇山峻岭,戈壁大漠,處處都有它的身影。長城見證著歲月流轉,滄海桑田,而世人也為它的雄奇宏偉而折服。,那麼這段長城又是怎麼和「水」搭上關係的呢?
  • 由長城、古堡、古村、碼頭等組成的一條峽谷——楊家川小峽谷
    由長城、古堡、古村、古廟、碼頭等組成的一條峽谷——楊家川小峽谷圖文/葉子陪你去旅行楊家川小峽谷位於蒙陝交界處清水河段,全長8公裡,沿線貫穿著一條以長城、古堡、古村、古廟、棧道、碼頭等組成的風格獨特的風景線
  • 中國最長的長城,全長5400米,北京十六景之一,比八達嶺更加秀麗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重要的防禦體系,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分布在北京、天津、甘肅、內蒙古、遼寧、山東等15個省區市,總長度嘗過了2.1萬千米,而在這些長城中,其中最長的長城要數北京的慕田峪長城,全長5400米,是北京5A級景區,北京十六景之一,被譽為「萬裡長城,慕田峪獨秀
  • 北京亓連關—神堂峪堡長城穿越遊記
    目地: 北京懷柔活動強度:1.0吧,行程10公裡左右,累計上升860米,累計下降980米。海拔最低310米。行程:地鐵東直門出來換乘916公交在楊家園換乘H49路在懷柔蓮花池下車即到。推薦理由:北京境內長城遺址資源眾多,有名的像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金山嶺長城、黃花水長城、箭扣長城等都是歷史留給北京的重要財富。遺留在北京的明長城,從門頭溝到平谷、密雲,綿延629公裡,不同長城段落由於山勢,地貌的不同,在布局和修築上可謂匠心獨運,別具一格。既有雄關巍峨,也有箭樓林立。
  • 北京密雲區涵養生態、促進增收 守護一池清水 做好兩篇文章
    2019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34微克每立方米,排名北京市第一;密雲水庫水質始終保持Ⅱ類水質目標要求,蓄水量創近年新高;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5.55%,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居北京之首……翔實的數字,見證著北京市密雲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驕人成績。密雲是首都的重要飲用水源地和生態涵養區。
  • 北京密雲邀您春遊「雲」賞花:四月風光好 樂享「密」生活!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春遊密雲「雲」賞花,只為樂享「密」生活」。四月風光好,正是春遊踏青賞花的好時機,為了使大家足不出戶觀看到密雲區豐富的春季旅遊資源,密雲區文化和旅遊局以「雲賞花」模式邀請大家跟隨鏡頭來觀賞密雲的春天。
  • 河北古建築開陽古堡:千年遺夢之「北方樓蘭」
    從唐代開始,開陽堡進入鼎盛期,當時,人們按照「九宮八卦」的設計理念重建開陽堡,其主要街道呈井字形相交,寺廟建築則按八卦之義定位,整個古堡布局規整,莊嚴大氣,有「靈龜探水」之美稱。明朝時期,開陽堡因其處於要衝之地,再次得以營建,唐代舊制被承襲下來,而且這種格局一直延續至今。這在各地城堡中是極其罕有的。
  • 探秘隱匿於北京群山之間的明長城古堡:曾是抗擊日寇的戰場
    石景山區作家協會組織了探訪明代古長城及長城抗戰遺蹟的採風活動,儘管徒步14公裡山路很艱辛,但終於如願以償。站在群山之巔,望著蔚藍色天空下巍然屹立的青灰色敵樓,內心激蕩著一種豪邁的情感。在古代,這裡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地方﹔在現代,這裡曾是抗擊日寇的戰場。南口戰役期間,日寇在這裡遭到頑強抵抗後,竟用飛機投下毒氣彈,守軍官兵全部壯烈殉國。犧牲時,戰士們個個怒目圓睜,手持鋼槍朝向來犯之敵。
  • 明代長城縱橫萬裡,九大沿邊軍事重鎮,起到了多大作用?
    長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之一,如今提到長城,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文化意義和旅行符號。而就長城本身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道萬裡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依託的規模巨大的軍事工程體系。長城的存在,在古代所起到的是關乎國防民生的大計。我國最早的長城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列城」,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秦國、趙國、燕國均構築有長城。
  • 打造長城旅遊新線路,十個關鍵詞看懂北京文化中心怎麼建
    ,「一城」是指北京老城,「三帶」是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兩區」是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關鍵詞6長城開發新的長城旅遊線路北京構建「一線五片多點」 的整體保護格局,以長城牆體遺存線為保護主體,打造沿河城組團、居庸路組團、黃花路組團、古北口路組團和馬蘭路組團等五個文化精華展示核心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