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躲過了滅絕恐龍的大災難?

2020-12-14 大科技雜誌社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包括恐龍在內的全球75%(或以上)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這被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或「K-Pg滅絕」。那麼,另外25%的倖存者是誰?它們如何逃過這次天崩地裂的大災難?

大滅絕提供的多種死法

當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時,發生的一切都超乎人類所有的想像。這顆飛彈撞擊地球時釋放的能量是擊中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的10億倍,產生的連帶效應讓生命幾乎無法存活。

如果你不巧待在能看到撞擊的地方,你會在撞擊發生的那一瞬間死亡;也許你離案發現場比較遠,那麼接下來的地震會讓你葬身大地,這次撞擊引發的地震相當於最近160年裡地球發生的所有地震的總和那麼大;如果你還活著,一場超過300米高的巨型海嘯將會把你吞噬;如果你還沒死,一場風速近1000千米/時的風暴會將你甩到天際。

其實許多生物還是躲過了撞擊最初的連環災,但它們卻會在災難後續的煎熬中九死一生。撞擊產生的灰燼或碎屑遮天蔽日,太陽不見了蹤影,地球進入了完全沒有白天的黑暗寒冬。幾個月過去後,天稍稍亮了,卻下起了酸雨,導致植物枯萎、死亡,動物難以呼吸。當這一切漸漸好轉,撞擊釋放的溫室氣體又開始蒸烤大地。即便沒有被劇變的氣候摧毀,生存資源在災難下也變得稀缺,動物們之間的資源和領地爭奪戰異常激烈,它們每天都面臨著嚴酷的生死決鬥。

死亡中的倖存者

即使在這樣狂暴的災難中,仍然有動物找到了某種方式,奇蹟般地存活下來。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許多生物就是當時倖存者的後代。讓我們看看動物們用什麼方式打開了自己的生存之路。

縮小身材來避險

今天的蜻蜓翼展大約15釐米寬,但在3億多年前,最早的蜻蜓翼展可達70釐米。在白堊紀富含氧氣的溼地環境中,大個蜻蜓可以幫助身體吸收到足夠多的氧氣。然而,當大滅絕發生之後,空氣和水的含氧量都變低,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蜻蜓變得越來越小。小沒關係,活下來的就是勝利者。

保命就靠住得偏

當生存資源異常匱乏時,鴨嘴獸和鱷蜥因為棲息地遠離主要大陸而生存下來。

鴨嘴獸是一種卵生的哺乳動物,當災難來臨時,許多動物四處尋找新的生存空間,而澳洲與主要大陸以海相隔,生活在此的鴨嘴獸避開了競爭,安逸地生存至今。鴨嘴獸的模樣自大滅絕事件以來幾乎沒有變化,是一種「活化石」。

鱷蜥也與鴨嘴獸一樣幸運。鱷蜥是一種綠棕色的爬行動物,最長可達80釐米,壽命可達100多年。它們只生活在紐西蘭,目前只剩下兩個種類,總共大約5萬隻。而在2億年前,鱷蜥的祖先遍布全球,最後只有紐西蘭的鱷蜥生存了下來。

名不虛傳的不死之蟲

蟑螂是打不死的小強,它們3.6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身形有現在蟑螂的兩倍大。它們能在非常嚴酷的環境中生存,而且具有超強的繁殖能力,平均每隻雌蟑螂在大約180天的生命歷程中可以產下約150隻幼蟲,而且在極端環境下,即使沒有雄性,雌性也能產卵。因此,蟑螂經歷了數次大滅絕事件而毫無減少,至今仍成群地生活在你我身邊。

不挑食很重要

鱟(hòu)是另外一種「活化石」,至少經歷了四次滅絕事件。鱟與蠍子和蜘蛛一樣屬於節肢動物,它的血液是藍色的。它幾乎能夠以任何有機物為食,這可能是它沒有滅絕的重要原因;同時,它藍色的血液在遇到細菌時就會凝固,這可以幫它對抗細菌感染。

不急不忙的水中生存高手

海龜和甲魚是分別生活於海水和淡水中的水生龜,這兩種爬行動物順利度過了這次大滅絕。龜的新陳代謝速度很慢,這使它們即使在食物稀少的環境中也能生存;當天氣寒冷時,它們會去冬眠;當天氣炎熱時,它們還會在泥裡挖個洞夏眠。

水生龜倖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生活在水中。實際上,大滅絕發生時,包括陸地龜在內的近90%的陸地動物都滅絕了,而水中生物,尤其是淡水生物還幾乎能照常生活,海洋物種消失了一半,淡水生物只消失了10%~22%。水體像一個防護罩,緩解了災難帶來的各種衝擊。

藏在洞中的哺乳動物

白堊紀的哺乳動物們,幾乎都是些小型的、老鼠似的動物,生活在地洞中,以昆蟲、微小爬行動物和大型捕食者的食物殘渣為食。地洞使它們避免了災難的直接襲擊。而在災難造成的黑暗期中,恐龍等大型動物的滅絕給生態系統留下了很大的空缺,哺乳動物便趁機佔據了這些空缺,快速繁衍和進化,很快就遍布了全球,演化成了非洲象、北極熊、藍鯨等。

有研究顯示,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靈長類的祖先——一種像狐猴的動物,自恐龍滅絕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挺過了這次災難,最終進化成了現在的獼猴、黑猩猩、大猩猩,以及人類。

大滅絕時,為什麼淡水比海洋更安全?

這次災難使全球溫度驟降,水體結冰,水中氧氣減少,海洋環境平時沒有這麼大的變化,海洋生物無法適應這種驟變;但較寒冷地區的河流、湖泊每年都要經歷結冰期和氧氣減少的時期,使淡水生物進化出了適應這些變化的特性。同時河流和湖泊有恆溫的地下水給予補充,也減小了水體的溫度變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小的蒼蠅能躲過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滅絕?
    蒼蠅作為「四害」之一,它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超過1.4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們在恐龍時代就以恐龍的殘羹冷炙,甚至是屍體為食了。 也就是說,蒼蠅可是吃過恐龍肉的存在。但是,在白堊紀的末期,恐龍經歷了一場浩劫,在這場浩劫中,恐龍滅絕殆盡。那麼,為什麼小小的蒼蠅卻能在這場災難中存活下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恐龍真的徹底滅絕了嗎?有沒有可能進化成了現代某種生物?
    說起恐龍,相比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雖然我們都沒有見過恐龍,但莫名地對恐龍非常喜愛!但可惜的是恐龍已經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一場生物大災難中!那麼,所有的恐龍都在災難中滅絕了嗎?科學家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恐龍都滅絕了,事實上,部分恐龍進化成了我們現在的鳥類!
  • 恐龍滅絕的證據,不僅找到了隕石坑!
    大家都知道白堊紀末期,統治地球上億年的地球霸主恐龍走向了末路,最後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只能通過少數殘留的恐龍骨骼化石來推測恐龍的存在。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很多假說,如火山爆發說、氣候變化說、溫室效應說、小行星撞地球等等。但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我們無法去親眼見證。
  • 為了躲過滅絕?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視覺中國供圖只有長脖子才能躲過滅絕?覓食差異化因素導致蜥腳類恐龍演化出「長脖子」,這種解釋不是很準確。牙齒和頭骨的一些結構改變,更有利於它們覓食。蜥腳類恐龍是蜥臀目蜥腳形亞目的一個類群。長脖子的植食性蜥腳類恐龍,也曾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今世界上所有已發現的化石以及所有現存動物,都無法出其右。即使身長超過30米也不是個事,可它們的腦袋很小,頸和尾很長,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巨大軀體。研究表明,它們與肉食性恐龍和原蜥腳類恐龍是近親,在侏羅紀早期進化,侏羅紀晚期達到鼎盛,在白堊紀時期滅絕。
  • 這種生物到底有多牛:躲過地球5次大滅絕,被稱為「活化石」
    說起古生物,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恐龍甚至三葉蟲,恐龍在2.3億年前的中生代開始出現,而三葉蟲更是在5.6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已經出現,然而這些古生物無論在當時有多出色,統治過地球多長的時間,它們都無法躲過每一次的大滅絕,那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種生物能抗住大滅絕的風險,最終存活下來,依舊生存在地球上呢
  • 遠古時期的地球統治者,2.5億年前「發明」冬眠,還躲過大滅絕
    一些生物統治地球,是由於自身過於強大,比方說恐龍,不過,也有一些動物統治地球,是由於當時地球的大環境導致除了它們之外,再也沒有其它更為強大的生物。 水龍獸是古老地球的統治者之一,它們出現的時間,是在二疊紀晚期,從時間上來看,距今大約2.5億年的歷史,不過生存的時間卻並不長,在三疊紀早期,當地球經過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後一點點恢復,地球上的生物又開始蓬勃發展,特別是恐龍開始出現之後,很快它們就滅絕了。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
    今天要探索的是我們所熟悉的恐龍,地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麼災難,讓如此龐大的、曾經佔主導地位的恐龍家族和大量生物消失了?科學家對此一直存在爭論。一個由數十名專家組成的國際科學研究小組發表了有關恐龍滅絕的研究結果。這個科學小組指出,一顆小行星在6500萬年前撞擊了墨西哥海岸,並在地球上引發了地震和海嘯。影響火山噴發的同時,數百億噸的物質被衝到大氣中,阻擋了太陽的光線,並導致許多生物(包括恐龍)喪生。
  • 還原6.6千萬年前恐龍大滅絕的場景 親眼見證大滅絕原因 過程 結果
    現在呢,是白堊紀的末期 現在的地球的主人是恐龍,它們已經支配地球1億4千萬年之久,它們驕傲的認為,自己的族群會永遠是地球的主人,會一直繁衍生息下去,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今天,一場大滅絕將會開啟。將會終結它們的統治。開端是大量的流星開始滑過地球的天空,就像落入水中的石子,其所形成的超音速把地球的大氣振出一波波漣漪,並傳遞至全球。
  • 霍金預言2032年地球將面臨大災難,世界末日又要來了,該相信嗎?
    關於世界末日的傳言,好像在近幾年特別比較受人關注,尤其是幾年前關於2012年的末日傳言可以說是轟動了全世界,沒有人知道這個傳言是來自誰的口中,只知道這是科學家在瑪雅人留下的遺蹟中獲取的線索。雖然當時轟動一時,卻在2012年照常結束時將這個傳言擊破了,目前為止世界末日的傳言也變少了許多。
  • 恐龍成為霸主並非靠實力,2.33億年前的災難,幫恐龍毀掉了對手
    ,來自中國和英國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就通過研究,確認2.33億年之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生物大滅絕,這場災難之後,直接導致了恐龍在地球上崛起。剛剛從2.5億年前的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生物們,還沒有徹底恢復,就立刻陷入到新一輪的「世界末日」之中。無論是海洋生物還是陸地生物,都在這場災難中受到了重創,不過有悲劇就有奇蹟發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恐龍竟然因為這場災難迎來了生機,成功成為了地球上的主宰。
  • 包括恐龍滅絕,地球已經發生5次物種大滅絕了,你知道幾次?
    第一次大規模滅絕——奧陶紀-志留紀時間:距今約4.4億-4.5億年前。在這次大規模滅絕中,腕足類、苔蘚蟲、牙形蟲、三葉蟲、雙殼類和棘皮類等類群的大量種類絕跡,可以說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災難。第三次大規模滅絕——二疊紀-三疊紀時間:二疊紀-三疊紀的過渡時期,距今2.58至2.52億年前。這是五次大滅絕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有96%以上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滅絕。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生活在現代,人類的命運該如何?
    眾所周知人類存在之前,地球的「統治者」是巨大而威猛的恐龍,和人類一樣恐龍有好有壞,可能在人類的眼中霸王龍就是最危險、恐怖的存在,但是生存法則誰也無法逆改。如果當初恐龍沒有滅絕,生活在現代,人類的命運該如何呢?
  • 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是打敗鳥類成為「地球霸主」的嗎?
    從已知的化石看,最早的哺乳動物早期2.25億年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但是由於最早的哺乳動物比恐龍的登場要晚500多萬年,所以,在整個的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哺乳動物都被恐龍壓制著,直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才給了其他動物登場的機會。
  • 最後一頭白鱘宣布死亡,隕石殺死了恐龍,而人類滅絕了動物
    審核-小文你親眼見過恐龍化石嗎?在一些級別較高的博物館中,一具具巨大的恐龍化石站立在最顯眼的位置,受到重重保護,來觀看它的遊客來來往往,便觀看邊舉起手機拍照。然而,誰也意想不到,6500萬年前,一場彌天大禍從天而降,直接破壞了當時的自然環境,生態失衡,引發一連串災難性事件,導致生命凋零,接近90%的生物在此場災難中滅絕,恐龍種族亦難逃一劫。生物滅絕,是一個既可怕又可悲的詞語。只要新聞報導平臺出現一次這個詞語,就表示著有一種生物已徹底從世上消失,再也不會出現了。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會出現嗎?有可能地球會誕生「恐龍人」!
    這時候有一位科學家提到,如果恐龍並沒有滅絕,現在地球上是否會出現更強大文明呢?恐龍霸佔地球大自然界中,人類和動物有很大區別,人類不僅僅有屬於自己意識,並且還能通過雙手創造出高科技產物,學會使用工具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人類會思考生命意義,所以才能誕生高智慧文明,這聽起來非常簡單,卻不是所有生物都能成功的。
  • 我們還能看到恐龍嗎——通過恐龍化石能否復活恐龍?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4億年前的生活,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1.6億年,大概在6500萬年前滅亡。恐龍我們確認存在的地球上最大的物種,全盛時期的恐龍遍布海陸空!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但迄今為止人們發現了很多的恐龍化石,那麼,通過這些化石我們能否讓恐龍復活呢?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的兇猛動物
    自5億4千萬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爆發以來,地球上已經產生了無數生物種類,而這些物種絕大多數都已滅絕,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數量只不過是漫長生物進化史上的冰山一角。那麼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都有哪些讓人覺得比較兇殘的呢?
  • 小行星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它們曾經歷2次滅絕,氣候變化最可怕
    提到人類之前地球上的主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恐龍從三疊紀時期出現後,一直到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地球遭遇了小行星的撞擊,恐龍一共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時間,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都認為和小行星撞擊有關,不過,近日的一項研究卻表明,恐龍可能經歷了2次大滅絕。
  • 滄龍和蛇頸龍都已經滅絕,為什麼鯊魚卻不滅絕?
    翻開地球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上出現過一種種強悍而兇猛的動物,但最終也離開舞臺,就拿恐龍來說,就曾在2.4億年稱霸地球陸地,即使是現在,也是當之無愧的陸地生物霸主,而對於海洋領域來說,其中產生的霸主更多,有滄龍、蛇頸龍等,後面又出現了巨齒鯊,到了現代,又有虎鯨、大白鯊等兇猛動物
  • 恐龍在地球生存1.6億年才滅絕,人類會在什麼時候滅絕?
    而如此一來問題便出現了,強大的恐龍在地球生活了1.6億年左右才滅絕,那麼人類能夠在地球生活多久?或者說人類將會在什麼時候滅絕呢?而我們又能從恐龍的滅絕事件中汲取到哪些教訓,從而避免悲劇的發生呢?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要看看在地球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