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唐詩:除山水詩外,王維的這首愛情佳作更有名!

2020-12-19 金娃趣說

王維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寫詩,現存詩作400餘首。

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這首思鄉詩就是王維17歲時寫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當時獨自在京城求取功名,遠離家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以東,所以稱當時家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傳統節日重陽節,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同時以茱萸插頭,可以避暑氣,御初寒。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又名《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杜甫寫的《江南逢李龜年》裡也是他。

王維年少時來京城應試,期間經常來往於王孫貴族府上,在岐王府裡認識了李龜年。王維也喜好音樂,兩人詩樂相和,互引為知己。

這首詩是經過李龜年的傳唱才流傳下來的,並不能確定王維寫詩的對象就是李龜年,讀起來倒更像一首愛情詩。

如果是愛情詩,那就是王維所寫極少愛情詩中難得的一篇。

王維妻子早亡,之後再沒有續娶,他修道信佛,詩歌之中更多的是山水禪意之作。

除了這首抒情詩,王維還有一首描寫別人感情的詩,頗能體現王維對於感情的態度: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美女,後來嫁給息國國君,楚文王滅了息國,搶了息夫人為己所有,生下了兩個孩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自進楚宮之後,從來沒有主動說過話。有一次楚王就問息夫人其中緣故,息夫人回答道:「我一個女人,現在身事二夫,縱然沒能以死全志,又有什麼可說的呢?」

王維寫這首詩時是在寧王府中。

唐玄宗的哥哥寧王李憲,有寵姬數十人。寧王的鄰居有一個賣餅人,寧王見這人的妻子很漂亮,就給了賣餅人很多錢,把他的妻子帶到了自己府上。過了一年,寧王問賣餅人的妻子:「你還想那個賣餅的嗎?」賣餅人妻子沉默著沒有說話。於是寧王把賣餅人召來一見,賣餅人妻子注視著自己的丈夫,淚流滿面,無比傷心。

當時在寧王府做客的人有十來個,都是能詩善文的人,看到這個場面都覺得悽楚無比。寧王接著就讓大家就此事賦詩,20歲的王維當場先寫就了這首詠史詩之後,別人再也不敢寫了。

寧王好像這才有所愧意,不久就歸還了賣餅人的妻子。

王維的許多山水詩都寫於他隱居在終南山輞川別業時,寫景的同時,表達了閒適的生活和無比恬靜的心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暝,日落,天色將晚。詩中描寫了初秋時節雨後黃昏的景色,是為人稱道的山水名篇。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空中生出無限意境,頗有禪意。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是王維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柴」通「寨」,是輞川的地名,山中一景。

言簡,意味無窮,雖空卻有,光聲相和,細加體味,別有無限生機。

王維和當時的詩人裴迪過從甚密,兩個人分別為輞川各處美景寫了二十首,結成《輞川集》,裴迪所寫《鹿柴》詩:

日夕見寒山,

便為獨往客。

不知松林事,

但有麏麚跡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裡館,也是輞川別墅勝景之一;幽篁,幽深的竹林。詩人坐在竹林之間彈琴,時而伴以長嘯,疏狂而悠然。

有些像金庸先生筆下《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藥師形象,如果二人生在同時,必定會互相引為知己。

《竹裡館》是《輞川集》的第十七首。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也是輞川一景,以盛產辛夷花聞名。芙蓉花,就是指辛夷花,二者形色相近。

《辛夷塢》是《輞川集》第十八首。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看王維平生,入世也安然,出世也泰然。能共王孫遊,偶與閒叟談。世間還有誰,能像王維這樣,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發自內心的快樂呢?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一年級小學生就能讀懂的詩,細想起來畫面仍然無比優美。

詩人的構思,語言的表現力,居然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納涼

喬木萬餘株,清流貫其中。

前鄰大川口,豁達來長風。

漣漪涵白沙,素鮪如遊空。

偃臥磐石上,翻濤沃微躬。

漱流復濯足,前對釣魚翁。

貪餌凡幾許?徒思蓮葉東。

詩人寫在山中納涼時的情景,在描寫周圍景色之餘,看到釣魚翁,居然忍不住去叮囑水中的魚兒:千萬不要貪戀眼前魚餌的美味,以免被人抓住以後,只能徒然想念在蓮葉間暢遊的快樂了。

有幾分童趣,也有些哲理意味。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到這樣的程度,能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裡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晁監,是日本人晁衡,原名仲滿、阿倍仲麻呂。這是晁衡在回日本探親時,王維送別他寫的詩,表達了對這位朋友深摯的情誼。

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文字淺顯易懂,詩人最關心的梅花,性本高潔,恰如詩人自己。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是王維在奉命去涼州慰問將士時所作,詩中描寫了旅途見聞和獨特的塞外風光,其中最經典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送別朋友,朋友因為生活不得意,也要去隱居了。雖然詩人有意想問他去向何方,對方卻隱而不答。

詩人也不再問,只是望向天邊的白雲,白雲悠悠,也不知所蹤。

因為默契,再不多言。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李白曾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杜甫又說,「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而白居易也說,「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這一切如詩如畫的意境,彰顯了詩詞歌者對山水的熱愛。王維,亦是寫山水詩的一大高手,與眾不同的是,山水美景在他的筆下,總是那麼別具一格,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用日語讀唐詩】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起來欣賞吧。西のかた 陽関を出づれば故人無からん(にしのかた ようかんをいづればこじんなからん)   用日語讀唐詩:
  • ——品讀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寂寞與唯美
    王維,字摩詰,701—761年,唐代詩人。在詩文圈中,同輩大咖有李白、高適、崔顥,同代大咖有杜甫、王昌齡、孟浩然、岑參、王之渙等。 王維之詩,現留存於世的,有四百餘首。對王詩的評價,廣為人知的評語,應該是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用日語讀唐詩】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起來欣賞吧。遍く茱萸を挿して一人を少くを (あまねくしゅゆをさしてひとりをかくを)   用日語讀唐詩:
  • 王維山水詩的經典之作,淡泊寧靜如詩如畫,美了何止千年!
    古人在詩歌中模山範水,並不僅僅是要表現自己對自然山水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借描寫自然山水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通過這些山水田園詩歌,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美的享受。正如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很多作品一樣,他總是以淡泊寧靜,自由無礙的心態去觀看周圍的一切,把自己對佛學的理解融入詩句的描寫中。因此,他的很多詩作意境優美寧靜,如詩如畫。
  • 讀《唐詩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唐詩三百首》包含三百多首唐代頂尖佳作,被稱為中小學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我們讀《唐詩三百首》,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人生四時,唐詩九味:用50首絕美唐詩,描繪出50個對美的追求
    《人生四時,唐詩九味》是熊逸先生品讀唐詩的一本書,他在書中的小序《百無一用讀唐詩》中寫道:「我這本書,五十篇精選五十首最有代表性的唐詩……既會用很粗的解析度勾勒唐詩世界的全景,也會用很細的解析度從社會風俗、典章制度、修辭藝術、文字與音韻等角度,帶你去看通常的注本和賞析本裡看不到的內容……」
  • 看多了五絕和七絕,再來嘗嘗王維的六絕唐詩看是什麼味道
    我們學習唐詩都會知道,七絕和五絕以及七律和五律是最為常見的詩歌形式。以王維為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就是五絕唐詩,「勸君更君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七絕唐詩。但是,在五絕唐詩和七絕唐詩之外,唐詩題材中還存在六絕唐詩!
  • 什麼是山水詩,有哪些大詩人?
    山水詩和田園詩這種詩向內就是陶淵明,寫田園,寫附近的景色,附帶著闡述哲理;向外就是謝靈運,天下山水皆入我眼,附帶著抒發意氣。建安風骨逐漸消失,也導致了詩歌內容的空洞,而山水詩、田園詩在逐漸去除玄言詩尾大不掉的說理性之後,在文採上可精工、可淡泊,就沒有經歷流派的消亡,同樣在初唐詩文革新,重提「建安風格」,痛批「齊梁體」的時候,山水詩、田園詩也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在內容上更加充實,直接成為唐詩中最大的一個流派。就算是寓情於景,言在詩外,寫山水總是基礎吧?
  • 唐詩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融合——讀《鳥鳴澗》
    《鳥鳴澗》是王維的《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組詩之一,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詩人遊歷江南之時,是王維為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在詩中,讀者能清晰地感受到唯心主義思想與唯物主義思想錯落起伏、互為表裡,使這首詩在靜謐悠遠的氛圍下隱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
  • 6首寫母親的唐詩,李白真實,李商隱悲傷,孟郊和白居易更值一讀
    此詩的作者孟郊出身貧寒,兩次科舉考試都落第,直到四十六歲時才考中進士,被派往溧陽擔任縣尉,這首詩就作於他即將赴任接母親一起前往之時。此時的詩人年近半百,歷盡人世滄桑,尤覺親情的可貴,詩作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讀來親切溫馨,感人至深。1992年香港曾經舉辦「我最愛的十首唐詩」活動,最後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名列榜首。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簡練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寫得很唯美
    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一般,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完全只是描寫了尋常之景,還有尋常之物,可是他又是能夠從中發現美,用極為簡練的文字描繪出不一樣的美;以這首《辛夷塢》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此唯美的一首詩,也是最能夠體現出唐詩高遠的意境。
  • 十首「壓卷之作」,究竟哪首堪當引領唐詩風騷?
    周日讀詩,讀到崔顥的《黃鶴樓》時,對評語中的一句話——此詩被譽為唐詩的壓卷之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譽從何來,因何被譽?壓卷之作,有無其它? 今天,就聊聊唐詩中「壓卷之作」那點事。
  • 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王維少年得名,十五歲進京應試,十七歲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佳句,二十歲即中進士,可謂是春風得意。《唐詩三百首》收錄了王維的詩29首,佔比近十分之一,可見王維詩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
  • 王維晚年寫的一首山水詩,中間10字清麗自然,寫盡了山水之美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蘇軾有雲,「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由此我們可見,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而王維晚年也是篤信佛教,於是他又有「詩佛」之稱。王維擅寫山水詩。王維的詩歌在寫山林隱逸時,於淡泊閒曠中透出一種朗秀高華的氣象,毫無寒儉疏野之態;寫臺閣榮遇時則於典麗宏闊中不失清新優雅之情致,而無誇飾膚廓之弊。
  • 詩歌鑑賞:從「山水田園詩」經典詩詞中品讀人生百味
    走進山水田園詩,品讀經典,體味人生百態。第三:田園詩和山水詩的不同?在這裡我們非常有必要介紹一下,田園詩和山水詩的不同。簡單來說,這兩種類型的詩詞都是寫自然風光的,並且都是用寄情於景的方法。大風大浪見多了,人也淡然了很多,再加上佛教對他的影響,王維的詩歌裡有一種天然的安靜、淡然和閒適。比如說他那首《山居秋暝》,這首詩,簡直就是一副山水畫。所以說「摩詰詩,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這個「摩詰」是王維的號。那什麼樣的畫呢?是一種空靈的、澄淨的、超脫物外大徹大悟的畫。
  • 唐詩趣話:屬意山水,清遠淡雅—韋應物最美山水詩
    而韋應物生逢其時,其山水詩氣貌清朗溫潤,意境灑脫超逸,上承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而又自成一家。白居易推崇韋應物:「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蘇軾韋柳並稱,評其詩「發纖穠與簡古,寄至味於淡泊」。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幾首韋應物的山水詩。
  • 唐詩寫「靜」到極致的詩歌,和王維同時代,但比詩佛的詩還要入心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其中一個詩人,來到江蘇常熟的破山寺,寫下了一首唐詩。雖然並沒有王維的詩歌有那麼高的傳唱度,但是其中所表達的意蘊和王維的詩作異曲同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首唐詩就是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和王維是同一個時代的人,而且年齡相差不大。從名氣上來說,常建和王維可謂是天壤之別。但是這一首唐詩,卻硬生生寫出了詩佛的風採,奠定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 王維的這首田園詩描寫初夏景色,清幽秀麗,層次分明
    王維寫過很多山水田園詩,也非常受讀者喜愛,有的清新明快,有的格調高雅,有的禪意深遠。比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描寫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