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擔任中國第一所女子高等學校校長,呂碧城究竟有多傳奇?

2020-12-05 湖北衛視大揭秘

昨天我們說到,呂碧城從舅父家出走到天津,陷入困頓時因為一封求助信,得到《大公報》創始人英斂之賞識,擔任《大公報》編輯,成為我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青年呂碧城

英斂之創辦《大公報》, 就是為了打破封建勢力禁錮、用西方文明啟迪讀者,有英斂之這位伯樂的賞識,本來就詩詞文章功底深厚的呂碧城,在《大公報》這個平臺,更是如魚得水。1904年5月,來《大公報》沒多久,她的一闋《滿江紅·感懷》發表於《大公報》。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線遙射,問何人女權高唱?若安達克。雪浪千尋悲業海,風潮廿紀看東亞,聽青閨揮涕發狂言,君休訝。

幽與閒,如長夜;羈與絆,無休歇,叩帝閽不見,憤懷難瀉,遍地離魂招未得,一腔熱血無從灑,嘆蛙居井底願頻違,情空惹。」

呂碧城顯然對自己身為女性的遭遇有著切膚的感受,在詞中,她為女權慷慨高歌,嘆息婦女從古至今「蛙居井底」的羈絆、鬱悶,長抒「一腔熱血無從灑」的憤激,詞風飄灑勁健,如橫空出世。

接著,《大公報》又緊鑼密鼓地發表呂碧城詩文:《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教育為立國之本》。《教育為立國之本》開篇就說:「今日之世界,競爭之世界也。物相競爭,優勝劣敗。」強調中國之落後,敗在「愚弱」,而強國富民的根本是啟民智、興女權,即振興教育,尤其是大力興辦從前被忽略的女子教育。她出言鏗鏘、鋒利,熱切地為幾千年來居於「卑屈凌辱」地位的女子爭取平等、自由和受教育的天賦人權。

這些振聾發聵的聲音,由呂碧城這樣兼具思想和才華的美麗女子發出,無疑極具轟動效應。呂碧城詩文在《大公報》高調亮相後,京津兩地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這個不滿二十一歲、有清貴家世的奇女子,文採斐然,風度超群,見識新潮,更兼有醒目的美貌,她落落大方地跟一幫男性知識精英交往,棋逢對手,從容酬唱,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呂碧城迅速成為京津文化圈耀眼的明星。

呂碧城不僅僅只有文才,更有勇氣。1908年,光緒與慈禧先後亡故,一些人惶惶不安時,25歲的呂碧城卻填了一闋《百字令》:

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英眉。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縴手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

這首詞和一幅題詠慈禧的漫畫像,都登在了《大公報》上。作品痛斥慈禧,說她把大清朝的江山搞得一塌糊塗,將邊疆的大量領土,國庫中的大把銀錢送給了外國,她到陰曹地府,見到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一定羞愧難言。這使當時的清政府十分惱火,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1904年至1908年,呂碧城任《大公報》主筆期間,為她的興女權、倡導婦女解放等主張發表了大量詩文。羅剎庵主人誇她:「不學胭脂凝靚裝,一枝彤管挾風霜。」鐵花館主則「佩其才識明通,志氣英敏」,《女子世界文苑談片》說呂碧城「欲以憂鬱之音喚起國民魂,重造新世界」,「以沉鬱懇摯之情,發其激昂之聲」。就連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也為呂碧城的「高雅率真,明達可愛」折服,收其為女弟子,教授邏輯學。

嚴復和其翻譯的《天演論》

呂碧城紅到了什麼程度?當時有人詩云:「飛將詞壇冠眾英,天生宿慧啟文明。絳惟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

其實,作為婦女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呂碧城並不總是停留在理論呼籲上。她認為,要想實現女性的真正獨立,必須「啟發民智」,提高女性的思想文化素質,興辦新式女學成為她實踐自己理想的奮鬥目標。呂碧城發表了多篇言論,將興辦女學提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高度,認為「辦女學、開女智、興女權才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欲使平等自由,得與男子同趨於文明教化之途,同習有用之學,同具強毅之氣。」

呂碧城興辦女學的呼籲應和了時代的需要,也契合當時逐漸開放的社會思潮。有感於呂碧城興辦女學的積極性,嚴復不僅收她為女弟子,還向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鼎力推薦,說呂碧城是興辦女學的最佳人選。袁世凱欣然同意,讓她協助直隸提學使傅增湘籌辦女學。

北洋女子公學畢業生

在天津道尹唐紹儀等官吏的撥款贊助下,1904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學正式開學,呂碧城出任總教習(教務長),傅增湘為監督(校長)。兩年後添設師範科,更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時年23歲的呂碧城升任監督(校長)。這是我國第一所女子高等學府。

風華正茂,雄心豪氣的呂碧城,為推廣新式女子教育盡心盡力。1906年,掌教北洋女子公學一年多的呂碧城在《大公報》連續發表長文《興女學議》,詳細闡釋她的辦學思路,從法律、管理、教師選聘,到德智體等各方面課程的設置,面面俱到。她還強調要對學生授以工藝、實業等內容,使她們既可「造成完全之人格」,也能不依賴他人獨立自主,「自養斯自立矣」。對學校的環境、衛生、飲食,包括桌椅高低等細節,她也自有考慮。涉足教育時間雖不長,呂碧城已儼然行家裡手,的確有過人天賦。

北洋女子師範學堂開學儀式後合影

呂碧城在北洋女子師範學堂一幹就是七八年,既負責行政又親自任課。她希望她所培養的學生將來也致力於教育和培養下一代,「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將來盡各自的力量」。在她的帶領下,北洋女子學府成為中國現代女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許多在此學習的女生,後來都成為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藝術家,如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們都曾親聆過呂碧城授課。

受呂碧城影響,呂氏姐妹都從事女子教育,並成就斐然。大姐呂惠如,擔任南京兩江女子師範學校校長,二姐呂美蓀,擔任奉天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妹妹呂坤秀,在廈門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員,也是著名詩人和教育家。「旌德一門四才女」,一時成為清末廣為傳贊的美談。

呂碧城和秋瑾,被譽為晚清的「女子雙俠」,她們如何相識,又有怎樣的故事?歡迎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明天我們繼續為您講述!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性覺醒教育第一人,黃金剩女的別樣人生
    無奈之下,呂碧城的母親只好帶著她們姐妹4人投奔,當時正在塘沽任鹽運使的的舅舅嚴鳳笙。從此以後,呂碧城雖然衣食有了保障,卻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20歲時,呂碧城決心到天津城內探訪女子學校,在當時女子學校對於大清國的子民來說還是非常新鮮的事物,它是怎麼來的?1900年義和團運動之後,清政府在教育上提出了「興學育才實為當務之急」的新主張,要求各省大力開辦新式學堂。
  • 因太有膽識遭退婚,焦慮過後,呂碧城:他們沒資格選我|百家故事
    一、世事艱難,人心險惡呂碧城出生時,家境便十分殷實。父親任學政,對呂碧城文學素養或多或少有著不小的影響。五歲那年,她隨口而對「秋雨打梧桐」;十二歲,她的詩詞書畫造詣已讓世人讚不絕口。但上天不會讓一切都如此圓滿,像是月亦有陰晴圓缺。
  • 呂碧城:女權鼻祖,環遊世界終身不嫁,死後骨灰和面為丸投於大海
    光是論「第一」的稱號,都能數出好幾個來:中國第一個動物保護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名女性撰稿人,中國第一任女校長。此外,呂碧城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很深,她寫的詩詞,字字珠璣,吟詠自如,傳誦一時,因此她被譽為「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 民國才女呂碧城:為救母被退婚,成為富婆後皈依佛門,膝下無兒女
    石評梅、蕭紅、張愛玲,無一不是響噹噹的人物,而呂碧城卻超越她們位居首位,除了佔盡年長的優勢,她的文學才華之盛,她的格局之大,成就之高,遠並非一個"才"字所能詮釋的。20世紀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都曾有"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她可以說是女性最早的覺醒者,最早的先行者。
  • 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傳奇校長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
    很難想像這樣一段豪情萬丈的口號出自一所地處偏遠的女子高中——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2020年,因為媒體的報導這座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2002年,作為一名普通的山區教師孑然一身、無兒無女的她立下了這樣的誓言「我想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山裡的女孩們讀書讓她們走出大山……」
  • 她與秋瑾並稱為「女子雙俠」,是民國第一奇女子,為何終身未嫁?
    這個人和秋瑾並稱「女子雙俠」,被稱為民國第一奇女子,卻終身未嫁,這是為何?這個女人名叫呂碧城,現在知道秋瑾為何會將自己「碧城」的號給取消了吧。至於她為何終身不嫁,還要從她的經歷說起。1883年出生的呂碧城,也算是書香門第出身,只是呂碧城的一生坎坷,從小便看到了人性的醜惡。
  • 呂碧城及其《曉珠詞》
    陳守拙第735期呂碧城是民國那個傳奇時代裡的奇女子,她是旌德縣人,出身在一個亦儒亦商的家庭,早年優渥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文化薰陶使得她很早在詞壇便嶄露頭角。呂碧城在詞壇揚名的第一首作品風格就如此獨特,「漫把木蘭花,錯認作等閒紅紫」,無疑是她的宣言,不要把她這個有俠女氣質的人物和那些塗脂抹粉,扭扭捏捏的女孩等而視之!也難怪當時的大詩人樊樊山聽說之後大驚失色,拍案叫絕。毫不誇大地說,呂碧城是旌德文化的又一結晶,但如果沒有經歷後來的家庭風波,恐怕這一結晶的光彩也許會暗淡幾分。
  • 我國第一所公辦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學校,有4個校區,在北京
    這所比較少見的大學就是中華女子學院。與很多大學不同的是,它是一所女子學院,顧名思義,在校學生也僅限於女生,而在招生過程中也有這個限制,它在我國的首都北京,也是我國第一所公辦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學校,作為是我國有獨特辦學經驗的大學,它無疑是會為當地城市人才的培養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 全國共有7所女子大學,其中3所本科院校,構成中國女子高校聯盟
    山東女子學院(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是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世界女子教育聯盟、中國女子高等院校聯盟成員單位。學院有市中、長清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71.60萬平方米;有15個教學院部,開設36個本科專業和23個高職專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生14966人,教職工761人。
  • 袁世凱的機要秘書:民國第一才女,美麗大方,為何會終生未嫁?
    那個時代更是傳奇英雄們輩出的時代,二十多歲就成為大學教授的各種文人奇才,更是湧現出了胡適、蔡元培、魯迅等各行各業璀璨耀眼的明星。呂碧城原本也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包辦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所以他的夫君汪家也是當地的大家族,但在呂碧城12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去世了,家中並無男丁。 所以本屬於呂碧城的巨額遺產都被族人霸佔了去,汪家人看到如今的呂碧城和母親的境遇,果斷選擇退婚。在當時女子被夫家退婚可以說這輩子就毀了,不僅顏面盡失,以後再找婆家基本是不可能了。
  • 她是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到底幹了什麼,獲得羅斯福智慧女神的讚譽
    文章引言:民國時期,從文化角度上來說,是中國發展變化最快的階段。文人騷客,遍地都是,教育事業也蓬勃向上。今天的主角———吳貽芳,作為金陵女子大學的校長,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徵服羅斯福,被其贊為「智慧女神」,董必武也聲稱,像他如此精幹的女人,男子中都稍有,超越了99%的男人。
  • 她88歲再任副省長,海歸博士,「智慧女神」,一生未婚,92歲去世
    曾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金陵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教育廳長、江蘇省副省長等職的吳貽芳,是一位傳奇女性。身為海歸博士的她,擔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達2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稱她為「智慧女神」;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88歲高齡時再次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
  • 有關婚姻,有兩個五四神話:在梨花公社講女人
    他們的時代,我們的時代;他們的時代課題,我們的時代課題;他們的時代局限,我們的時代局限;他們沒有完成的課題,我們想完成的課題;他們走過頭的地方,我們沒有走到的地方;他們的遺產,我們的遺憾……這裡面會有多少話語呀。再多的話語,也得寄託一個人物,一個事件,由微觀展開。而蕭紅、呂碧城、曹誠英都是很好的樣本。呂碧城書中的信息量很大,但是今天由於時間關係,只說這女人60年的生命傳奇。
  • 她本是一名日本女子,24歲嫁給蔣百裡,並取一中國名字,此後再未回去
    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曾先後留學日本、德國,回國後多次擔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是聞名中外的國防論專家。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蔣百裡基於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版了10萬餘字的書籍《國防論》,由此留名後世。 不過,筆者今天要說的這件事,雖然也與蔣百裡有關,但卻並非著眼於他在軍事理論研究上所做出的貢獻,而是關於他與一個日本女子所發生的傳奇故事。
  • 他23歲娶妻,38歲嫁人,成為中國傳奇「女主持人」,現在怎麼樣?
    性別認知障礙應該有很多人還不知道,有時候看到一些稍微陰柔的男孩,或者稍微陽剛的女孩,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覺得反感,但這其實有可能只是他們生病了,在他們的心裏面,有時候會認為自己是別的性別,所以在外表打扮上,會表現出不同(除了那些單純喜歡中性風的以外)。
  • 李登輝:校長的校長!他當校長23年,26位弟子成為各大學校長
    一提起李登輝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我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此人是個激進的獨派分子,近年來被頻傳「死訊」,可惜一直沒有被病魔戰勝。但是中國的歷史上還有一位李登輝,卻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學家,他的學生遍布海內外,毫不誇張地說是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有很多是各條戰線的精英,學生中擔任大學校長的就有26人。
  • 希拉蕊擔任校長,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希拉蕊被任命為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新任校長,是接替該大學去年去世的校長湯姆·莫蘭(Tom Moran)博士的職位,擔任校長職位任期五年。希拉蕊是這所大學第十一任校長,也是這所大學173年歷史上首位擔任校長的女性。
  • 105歲伊莎白在中國演繹著一個教育界不老的傳奇
    105歲伊莎白在中國演繹著一個教育界不老的傳奇媒體聯盟訊(郝小學 李鳳梅)1948年,伊莎白、柯魯克這對外籍夫婦受我黨邀請,來到位於石家莊市鹿泉的南海山村中央外事學校(如今的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誕生地)任教,作為新中國英語教學的拓荒者
  • 山東省唯一的一所女子高等學校——山東女子學院
    山東女子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2年的山東省婦女幹部學院。學校以實施普通高等教育為主,同時承擔繼續教育、全省婦女幹部培訓、全省幼兒骨幹教師培訓等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