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東內部否認年內赴港二次上市 時機拿捏成關鍵
3月16日,路透社稱,京東(Nasdaq:JD)聘請瑞銀及美銀在內的投行,安排在香港資本市場二次上市。
時代財經3月16日就此向京東求證,京東公關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需要進一步了解情況。截至發稿,未收到回應。
同一時間,時代財經聯繫了京東相關工作人員,一位高層管理人員表示,公司內部並無二次上市消息。
對於京東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TMT領域知名投資人曹海濤認為是大勢所趨,「一方面京東符合赴港上市的條件,另一方面京東包括電商、物流等主要業務都在國內,所以國內資本市場更有利於其業務發展。」
京東或在港二次上市
作為中國第二大電商,京東在資本市場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2014年5月,京東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價21.75美元/股,較19美元的發行價上漲14.5%。上市後京東的股價一路走高,除了2018年出現波動外,股價一路穩健,市值維持在四五百億美元,而近期美股熔斷,全球股市暴跌之下,京東股價依然表現堅挺。截至發稿,京東股價為39.71美元/股,市值580.62億美元。
京東最新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顯示,京東2019年第四季度淨營收1707億元,同比增長26.6%;淨利潤36.3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48.05億元;2019年全年淨收入5767億元,同比增長24.9%,同期淨利潤達到121.84億元億元,同比增長589%。
這也是京東連續兩個季度增速回暖。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京東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此後,連續7個季度的淨收入同比增速下滑,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增速跌至歷史最低點20.9%,而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京東淨收入1348億元,同比增長28.7%,業績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針對下沉市場的策略開始起效,截至2019年年底,京東的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較第三季度末新增了2760萬,環比增長8.3%,其中第四季度的新增用戶中超過七成來自三至六線城市。
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3月16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雖然京東目前穩定在五六百億美金的市值,但這個數字依然被低估,「京東赴港上市之後,價值將進一步釋放。若今年成功上市,我認為它的市值年內上千億美金是有可能的。」
針對京東香港二次上市的原因,易觀電商高級分析師陳濤則告訴時代財經,一是基於風險的對衝,京東對現金流或有一定需要,特別是在疫情當下,現金顯得更重要;二是在香港上市,可以擴充交易時間,實現全天候交易,對股票流動性有利;三是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公司理解更透徹,對京東估值和未來預期有利。
二次上市的好時機?
在京東之前,阿里巴巴-SW(09988.HK)在去年11月26日登陸港交所上市,成為首個同時在美國和中國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上市首日,股價即從176港元上漲至187.7港元,上漲幅度達6.65%,總市值為40143億港元。
內地券商中金公司2月19日發表報告稱,繼阿里巴巴之後,另有19隻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望來香港做第二上市,百度、網易、攜程……不過無論哪一方,對傳聞都「不予置評」。
香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報告指出,2019年,港交所IPO數量和集資額衛冕全球冠軍,其中,超過6成的新股來自中國內地,佔全年集資總額的76%。根據數據,2019年全年,港交所IPO總募資額為3046.91億港元,較2018年的2864.97億港元增加6.35%。
作為首個「吃螃蟹」的企業,阿里巴巴在港股市場備受投資者看好,自上市以來,股價一路上漲,1月14日,創下最高點,盤中一度漲至227.4港元,當日收盤223.6港元,累計漲幅19.6%。不過,此後阿里巴巴的股價一路波動下滑,截至3月16日收盤,報179.30港元,趨近招股價,當日下跌6.47%。
近期股價下跌的並非阿里巴巴一個。
事實上,疫情爆發以來,多個港股新經濟公司股價大幅下跌,截至3月16日收盤,51信用卡股價累計下跌43.36%、魯大師下跌38.66%,聯想控股下跌37.31%、阿里影業下跌34.29%、美團點評下跌至25.54%、小米集團下跌23.19%,騰訊控股下跌13.47%……香港恒生指數波動下滑,截至16日收盤,報23063.6點,下滑4.03%。
根據媒體報導,京東預計最快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待解,此時上市是否是一個好時機?
香港寶新金融高級副總裁黃凌傑對此不太樂觀,他向時代財經分析指出,近期科技股在港股的整體表現都不太好,整體的融資額度會受到影響,機構投資者和國際投資者或沒那麼「興奮」,京東如果在上半年上市,當天股價表現預計較不樂觀。這還要看其上市的股價定位,如果定得比較低,對後期走勢有利,如果正常定價,短期股價承壓。
拋開疫情影響,在港股上市的內地新經濟公司此前表現也並非全都盡如人意。
2016年12月15日登陸港交所的美圖公司,上市之後股價不斷下跌,截至1月20日收盤,股價累計跌幅達到80.59%;小米的股價儘管在疫情爆發之前有所回暖,但截至1月20日收盤13.30港元/股的價格距離招股價17港元仍有一定距離。
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時代財經,港股市場的投資者對內地的新經濟公司較為了解,這些企業在國內業務的喜憂也會影響它們在港股市場的表現。「京東今年上市,股價初期表現或不會特別亮眼,但從趨勢來看,在京東業績好轉情況下,股價有回暖和爬升空間。」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