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早間,京東集團發布發售價及配髮結果公告。公告顯示,其發售價定為美股226港元,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為297.71億港元,將於6月18日上市。
這意味著,京東已經超越網易,成為今年以來港交所最大規模的新股發行。就在前幾天,網易通過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為209億港元。
6月15日,58同城正式籤訂私有化協議,意味著上市七年的58同城將正式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巧合的是,58 同城私有化協議籤訂當日,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落地實施。
6月10日凌晨,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墜樓身亡,據傳一個重要原因是博納在2015年啟動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後,A股上市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帶來沉重的資金成本壓力。
對於中概股公司而言,在香港二次上市與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回歸A股是兩條不同的路徑,但同樣的目的都是為了逃離華爾街。
那麼,為什麼中概股公司紛紛逃離曾給他們帶來榮耀的美股市場?二次上市與私有化退市又有哪些利弊呢?
01從美股回歸港股,一個在推一個在拉
中概股回歸港股既是主動也是被動的選擇。首先,美股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友好了。
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要求,任何一家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遵守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審計要求,將禁止該公司的證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這些「外國公司」要向PCAOB證明自身並非為所屬國政府擁有。法案中特別規定,會對外國公司的會計底稿進行審查。PCAOB在去年列出了一個名單,指出最近2年拒絕接受PCAOB檢查的境外上市公司,在241家公司裡,有11家來自比利時,93家來自中國香港,137家來自大陸。
京東、網易在香港遞交的招股書風險提示因素中,均表明公司可能受到上述法案影響存在終止上市的風險。網易披露的文件中指出:倘若《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由美國眾議院通過及經美國總統籤署,網易的美國存託憑證市場價格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若網易未能及時滿足法案施加的檢查要求,可能會從納斯達克除牌。
當這些在美上市的高科技中概股公司品嘗著「寄人籬下」的感覺時,來自祖國的香港資本市場則對他們敞開懷抱。
為什麼像京東、網易這些公司最初會捨近求遠,沒有選擇在港上市呢?因為在港交所IPO政策改革前,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雙重股權架構有要求限制,不允許同股不同權,致使中國AB股制度的公司無法在香港上市。
2018年4月,港交所修訂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明確在港進行上市時,可保留現行VIE架構及不同投票權。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上市,為港股上市規則修改後首家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的公司。2018年9月20日,美團點評成為繼小米集團之後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
新規頒布之後,符合條件的中概股企業,僅需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即可完成二次上市。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時間成本較低。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回歸港交所二次上市。
應該說,阿里巴巴回歸港股後的優異表現,以及其被納入藍籌和港股通的可能性極大地增強了中概股企業的信心。更何況,港交所在會計準則、上市監管等方面也可以很好地和美國資本市場對接。
美國資本市場與香港資本市場,對於中概股公司一個在推一個在拉,所以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在美上市企業回歸。除了網易和京東之外,百度、拼多多、好未來、新東方等中概股陸續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當然,港交所給二次上市的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條件限制。即二次上市的企業要求必須在紐交所或倫交所等英、美市場上市並至少兩年保持良好合規記錄,市值不少於400億港元,或市值不少於100億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億港元。目前滿足在中國香港二次上市資格的企業除了京東、網易外,還包括百度、好未來、58同城、陌陌、新浪、攜程等公司。
02私有化退市,開弓沒有回頭箭
數據顯示,以美國為主上市地的中概股有234支,其中大部分來自網際網路及科技、消費、醫療等新經濟領域。這234支中概股,大部分不適用在港二次上市,他們想逃離華爾街,就要先私有化退市再重新上市。
為什麼很多中概股公司要逃離華爾街呢?除了美股市場變得不友好外,估值過低、被惡意做空等因素也一直困擾著中概股。瑞幸咖啡被做空是因為財務造假,但還有些質地非常優良的公司則在估值過低的情況下又遭遇惡意做空,所以選擇私有化退市,展訊通信是個典型的例子。
從展訊通信上市的2007年至其私有化退市的2013年,國內A股市場IC設計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始終保持在50倍以上。而在納斯達克,展訊通信只有10倍左右的市盈率。在這樣低估值的情況下,展訊通信仍舊遭遇渾水惡意做空,這種情形促進其進行私有化退市。12月23日,展訊通信私有化工作完成,從納斯達克正式退市。私有化退市之後,展訊通信營業收入仍然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長率。
從2015年到2016年中旬,共有38家中概股發起私有化,逼近當時美國市場上中概股總數的五分之一。與那波私有化退市浪潮對應的,當前則是回港二次上市浪潮,而其中也有不夠條件者選擇私有化退市。
6月15日,58同城正式宣布已經籤署私有化協議,以87億美元(約61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完成回購;6月12日,蔚來創始人李斌旗下另一家公司易車網也正式籤署私有化協議,4月15日聚美優品也宣布私有化完成正式退市。
只要條件允許的話,中概股公司還是會選擇回港二次上市而不是私有化退市,因為先私有化退市再上市這個過程太難了!
中概股從境外回歸一般要經過私有化、拆VIE架構和國內上市或掛牌新三板或借殼上市三個流程。在這三個流程中,都有諸多的磨難。私有化退市可能遭遇股東訴訟,拆除VIE架構面臨著諸多法律糾紛,而國內上市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和選擇合適的殼資源。
比如:360公司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到回歸A股重組上市經歷了兩年半多時間,時間跨度十分漫長,私有化的資金來源也承擔巨大的壓力。周鴻禕透露,360從紐交所退市的私有化資金來源有一大部分來自於銀行貸款,金額達到了30多億美金,合200多億人民幣。周鴻禕曾笑稱:「我現在是中國最大的『負翁』」。
周鴻禕是挺過來了,沒有挺過來的有博納影業的副總裁黃巍。博納在2015年啟動了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後,因為陰陽合同、稅務問題、商譽暴雷,堵住了娛樂公司上市之路,這讓博納到今天依然擋在IPO的門外。私有化退市需要承擔的巨大資金壓力,再加上影院遲遲不能復工,令黃巍縱身一躍求得解脫。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方向是謀求A股上市。4月30日,證監會公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調整了已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在境內股票市場上市的市值要求,大幅放寬海外上市的VIE架構企業回歸A股的門檻,為海外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2020 年 6 月 12 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揭開序幕。在深交所正式公布的配套規則中,進一步優化了紅籌企業上市制度。
無論是中概股回歸香港二次上市,還是私有化退市投奔A股,都倒逼中國的資本市場進行更深層次的變革。中國股市設立的初衷是服務國企解貧脫困,而如今則擁抱網際網路企業、高科技企業的回歸,資本市場將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只有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完善了,真正的牛市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