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無人機正在現代戰場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最近,一款代號為MQ-9B「海上衛士」的軍用無人機引發熱議,它到底先進在哪,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性能?讓我們追溯它的發展歷史,一起來看一看。
初代:伊拉克上空的「幽靈」——「捕食者」 MQ-1
2003 年 3 月,美英等國發起了所謂的「伊拉克自由行動」。歷史上第一次,武裝無人機在戰爭打響時作為常規武器登場亮相,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MQ-1「捕食者」。「M」是美國國防部多用途的代號,「Q」是指遙控飛機系統。
這些飛翔在巴格達低空的無人機,可以將自身的傳感器系統伸到外面作為誘餌機,誘騙伊拉克地對空飛彈的雷達進行跟蹤鎖定,然後將獲取到的飛彈位置信息傳送到攻擊單位對之進行清除。
3 月 22 日,「捕食者」發現了在伊拉克阿馬拉鎮外的 ZSU-23 移動雷達制導防空炮後,僅用一枚「地獄火」飛彈就將之解決,這是「捕食者」的第一次進攻作戰行動。
如同 F-117 對雷達隱身一樣,發動機靜音的設置,讓 MQ-1 可以在人們的感知上隱身。其配備的多光譜目標系統(MTS)、光電和紅外相機以及雷射指示儀和雷射照明器,可以跟蹤定位「地面場景中清晰可見的細節信息,例如,可以看到並識別出巴格達郊區薩爾德城街道上四處丟棄的垃圾。」 其偵察能力之強,從這一細節可見一斑。
升級:更具致命性的「死神」——「收割者」MQ-9
2004年,當「捕食者」達到100000飛行小時的裡程碑後,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進行了尺寸更大的「捕食者B」無人機研製工作,官方命名為「收割者」,但許多人記住的是它的另一個稱呼——「死神」。
與「捕食者」在美軍的偵察中隊服役不同,「收割者」一開始就被分配到攻擊中隊開始任務。美國空軍原參謀長莫斯利在MQ-9入列時,曾直言不諱:」我們已經將這些主要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的無人機平臺,轉變為執行真正的獵殺任務。「
美國空軍的資料顯示,MQ-9攜帶有效任務荷載能力是「捕食者」的15倍,MQ-1基本攜帶AGM-114「地獄火」飛彈,而MQ-9可以攜帶殺傷力更強的空對地武器AGM-65「小牛」飛彈及500磅重量級的炸彈,可用於打擊重型坦克這樣的重要目標。機體上武器掛架能承載1500磅的武器,機翼中間掛架可以承載600磅,兩機翼前端掛架可以各自承載200磅。
全裝載時,MQ-9的續航時間為14小時,如果再裝載兩個1000磅容量的額外燃油箱,飛機就可以在攜帶1000磅武器的情況下飛行長達42小時,飛行速度可達230英裡/小時
進階:太平洋上空的「鬼魅」——「海上衛士」MQ-9B
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角,正是MQ-9「收割者」的改進版——MQ-9B「海上衛士」。這款無人機機身全長11.7米,翼展24.0米,最大飛行高度12192米,最大航程達10186千米,續航時間可達35小時以上。機翼下的8個掛架可以掛載8枚AGM-114「地獄火」反坦克飛彈,或者4枚「地獄火」加2枚GBU-12「鋪路II」雷射制導炸彈,依靠這些精確制導飛彈,「海上衛士」足可對地面上坦克、車輛造成極大威脅。
蔚藍的太平洋對這款無人機並不陌生,美國通用原子公司與亞洲航空調查局(AAS)合作的驗證飛行就是在太平洋上空展開,其配裝的具有逆合成孔徑(ISAR)模式的多模搜索雷達、自動識別系統(AIS)接收機、光學/紅外高清全動態視頻傳感器等機載傳感器系統應用了自動跟蹤相關性和異常檢測算法,能夠實時探測、識別數千平方海裡內的海面艦船目標,其出色的海上偵察能力,能夠對大面積海域進行空中巡邏。
察打一體,具有強大的攻擊性能,對這樣一款無人機,您有何看法?歡迎關注並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