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導西班牙環球網站7月13日發表伊萬·希門尼斯的文章,稱在軍用無人機世界中,中國正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今年,川普政府已開始採取措施重新解讀《飛彈技術控制協議》。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那些選擇購買中國無人機的國家「收復失地」。文章摘編如下:
人們對美國無人機打擊武裝組織成員的消息已經習以為常。MQ-9「死神」和MQ-1「捕食者」等美制攻擊型無人機的名字早已在國際新聞中為公眾所熟知。但事實上,與其他許多領域一樣,在軍用無人機世界中,中國正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讓我們看一看具體的案例。中國無人機在海外戰場的首次亮相要追溯到2015年,在美國無人機一直佔主導地位的伊拉克。當時,巴格達政府使用中國無人機攻擊了該國北部的「伊斯蘭國」組織陣地。
阿聯和伊拉克等國家使用中國無人機並非傳聞。這被解讀為國際軍用無人機市場發生的一種變化。巴塞隆納大學政治學教授恩裡克·盧漢指出,在中國無人機出現之前,軍用無人機的「出口一直由美國和以色列主導」。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提供的軍用無人機出口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8年,中國的地位不斷攀升,直至成為全球第三大軍用無人機出口國。
盧漢指出,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中國的武器工業開啟了現代化進程,這是解釋中國無人機研製迅猛發展的第一個原因。他說:「中國出口的武器裝備在技術上與西方國家的一樣可靠。」
資料圖片:美空軍MQ-9「死神」攻擊型無人機掛彈飛行。(美空軍官網)
資料圖片:中國「彩虹」-5攻擊型無人機。(美國雅虎新聞網站)
中國軍用無人機的出口「王者」是CH-5(「彩虹」-5)型。它是美國MQ-9「死神」和以色列「蒼鷺」TP無人機的有力競爭者。
根據CSIS的數據,CH-5的售價約為800萬美元,僅為美國「死神」無人機的一半。因此,儘管中國無人機的技術指標稍低一些,但出色的性價比使中國產品成為外國軍事採購的誘人選項。
在中國開始於國際無人機市場上嶄露頭角之前,美國和以色列一直不太願意向各國出售其具有軍用潛力的無人機產品,因為它們擔心一些國家的政治動蕩會導致美國或以色列的無人機系統落入潛在敵人的手中。
其中一個遭到美國拒絕出口的國家是伊拉克。正是在2015年,巴格達轉向了北京,採購了3架CH-4B(彩虹-4B,「彩虹」-5之前的型號)。
除了對潛在盟友的某些疑慮外,與其他軍事裝備相比,美國在無人機出口方面也受到了更大限制。《飛彈技術控制協議》在航程和載荷等指標上限制了美國無人機的出口。
中國在這一市場上的實力促使華盛頓考慮改變其在軍用無人機出口領域的理念。
今年,川普政府已開始採取措施重新解讀《飛彈技術控制協議》。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那些選擇購買中國無人機的國家「收復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