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伊恩·麥克萊恩爵士頂著瓢潑大雨來到上戲劇院,為在座999名觀眾,以邊演邊解說的方式,「導覽」了莎劇精華。當他走上舞臺的一剎那,整個劇院爆發出雷鳴般的長時間歡呼,把他定在了臺口,以至於1分鐘後他開始用手指抹眼睛。此時,觀眾席裡傳來一句男聲:「Don’t cry!」(「別哭啊!」)這才打破節奏,讓他繼續走到舞臺中央。
他不知道的是,原定下午2點開始的活動,從上午10點起就有觀眾冒雨在上戲劇場門口排起了長隊。因為完全是公益免費活動,不對外售票,所以這次活動由電影節、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等活動主辦方通過微信、郵件等方式向影迷開放。影迷以微信、郵件等憑證到現場換明信片般的紙質票,然後,不對號入座。因此,要在傾盆大雨中排兩輪隊伍——第一輪是換紙質票;第二輪才是憑票入場搶座位。儘管頂著暴雨,但是每一位排隊的人即使站在水坑裡,也不挪窩。
因而,當身穿米色休閒西服、戴著深藍色圍巾的「甘道夫」出現時,觀眾們把淋到的溼搭搭的雨都轉化為噴湧的熱騰騰的歡呼,能量爆棚。當不少粉絲還沉醉在「活久見」的幸福中時,伊恩靠著講臺,冷靜得說:「我不是老師,也不是講師,我知道你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學生。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你們不努力學習,那麼,你們就——不會——通過!」觀眾席再次沸騰。「你們不會通過!」(You should not pass!)正是甘道夫的經典臺詞。這句話也是甘道夫在《指環王》中,面對「炎魔」放大招時說的話。這句話已經被粉絲製作成手機鈴聲……
其實,伊恩來上海的本意是參加英國政府今年在全球推廣的「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活動,主要任務是揭幕電影節的「莎翁影史」單元。因而,他很快就談及自己與莎劇的緣分。出生在英國北部的他,大約在8歲的時候就隨家人一起去看莎劇了。著迷於戲劇的他以至於憑藉演戲就進入了劍橋大學。他曾被認為是《麥克白》的最佳演繹者,並因此而獲得過勞倫斯·奧利弗獲最佳男主角獎。勞倫斯·奧利弗也是英國最偉大的莎劇男演員之一,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在電影《王子復仇記》中扮演哈姆雷特。伊恩卻在臺上幽默地自黑:「《麥克白》是最受歡迎的莎劇,因為它——短!2小時就能演完,所以大家都去看。」如果劇團經濟困難了,他們就上演《麥克白》,演上不久,就回復元氣啦!
接著,他開始與觀眾互動起來:「莎士比亞一共寫了37個劇本,大家知道的有哪幾個?」觀眾明顯有備而來,全英文回答:「Coriolanus!」這是一出名字拗口的莎翁悲劇《科利奧蘭納斯》,最近得到普及是因為英國國家劇院曾經在京滬等地以高清放映的形式,展現了抖森主演的版本。去年,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濮存昕也演過這一出,被翻譯為《寇流蘭大將軍》。現場打字員差點拼不對這個單詞。《安東尼與克裡奧佩特拉》也是由兩個複雜人名構成的劇名,正是中國莎劇王子焦晃,前些年在人民大舞臺自組班底上演的莎劇。前晚,他倆在開幕式上的同臺飆戲,贏得影迷與戲迷的一片怒贊!
每一出莎劇,對伊恩而言都有一段故事。《冬天的故事》是他本人最喜歡的一出。《第十二夜》是他人生第一次看的莎劇。他還在紐約待了一段時間,知道「在那裡上演《威尼斯商人》不太明智。」這齣以猶太商人夏洛克為反面人物的莎劇,得不到紐約富翁階層的喜愛——而他們中不少是猶太人。當電影《威尼斯商人》選角時,扮演夏洛克的艾爾·帕西諾來找他同去。不過,伊恩婉拒……他最喜愛的演員是朱迪·丹奇女爵,尤其喜愛她在《麥克白》中扮演的麥克白夫人……當他談及自己39歲時扮演羅密歐時的心情:「大家都看到羅密歐在陽臺下,抓著繩索,頭朝上向朱麗葉表白,書上的插圖也是這麼畫的,可是你們知道嗎,真在演出的時候,我最擔心的是我怎麼能夠抓住繩索而不掉下來!」
觀眾們因為自己說準了一個莎劇劇名,因而能與爵爺對話而欣喜不已:「啊,天吶!他竟然與我說話啦!」為此,他們也做了很多有關莎士比亞的功課,以至於不屑於表達自己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流行」的莎劇……
首席記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