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有「月光寶盒」一說,可以讓人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過去,這是電影裡虛構的,但是,在阜陽博物館靜靜地躺著一組出土自汝陰候墓的漆器——古人用來觀天象的「日光寶盒」。它們出土數十年間,人們並不知道它的具體用途,只命名為「不知名漆器」、「兩個圓盤」、「式盤架」。而實際上,這組神秘的文物是目前發現的全球最古老天文觀測儀器實物,證明了2000多年前的阜陽曾是我國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
後經專家研究,出土漆器中比較重要的有「六壬栻盤」、「太乙九宮佔盤」、「二十八宿圓盤」三件與古代天文、曆法相關的珍貴佔卜工具,是我國首次發現的西漢早期天文儀器,具有極重要的研究價值。但「不知名漆器」有何功用,人們一直不得其解。
直到2010年,阜陽市博物館原館長韓自強、阜陽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韓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石雲裡、省博物館專家方林,經過兩年研究證實,確認是西漢時期的圭表和二十八宿星盤支架。這兩套儀器也從而取代了此前在中國江蘇儀徵東漢墓出土的圭表,成為世界上現存的年代最早、且具有確定年代的天文觀測儀器實物。該研究成果發表權威期刊《自然科學史研究》雜誌上。
「不知名漆器」是一件木製彩繪漆器,為圭表。圭表一直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儀器之一,由垂直豎立的「表」和水平的「圭」組成,通過正午太陽在圭面投影的長短來確定節氣。另外一件漆盒和二十八宿盤配合使用,形成一個適用於阜陽地理緯度的赤道式天體測量儀器,這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且具有確定年代的赤道式天體測量儀器實物。這種儀器符合史書中記載的「圓儀」的特徵,啟發了「渾天說」的產生,也是渾儀的始祖。
「儘管盤變成了環,圓變成了渾,但是最核心的結構卻沒有變,並且一直被保存到將近期二十個世紀之後——這就是赤道觀測系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石雲裡等人認為,漆器圭表和二十八宿星盤填補了我國現代天文學史研究上的重要空白。
與國內出土的其他圭表不同,這件圭表適用的地理緯度是固定的,而我們的計算則表明,汝陰侯墓圭表的適用緯度恰恰就在漢代長安到汝陰侯國(今阜陽)一帶。據此還說明,早在2000年前,阜陽曾是我國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許多人以為天文觀測起源於歐洲,但其實我國對赤道的觀測早於歐洲1000多年。(阜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