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受到國際天文學界廣泛的重視

2021-01-15 中國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天文學發展的歷史悠久,當人類文明產生以後,天文學也隨著產生和發展起來。天文學與我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培養科技人才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學與其他科學技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是當代推動高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同時也是當代最活躍的前沿學科之一。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學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現象,只有天文學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們頭頂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燦爛的星空聯繫在一起。天文學家觀測從行星、恆星、星系等各種天體來的輻射,小到星際的分子,大到整個宇宙,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觀測的科學。」這是中國科學院南美天文中心副主任王煒副研究員對於天文學的理解。

中國科學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簡稱「南美天文中心」,暨中智聯合天文中心)是中國科學院實施發展中國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的一個海外項目,其主要目的為滿足國防安全和國家政治、外交的戰略需要,滿足科技創新國際化和中國科學院「走出去」戰略需求,實現中國科學院天文研究跨越發展,促進中國科學院天文單位與南美國家在天文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關於為何要將天文中心設在南美,王煒副主任解釋道:智利的沙漠極其乾燥,因此夜空清晰,適合天文觀測,被譽為「世界天文之都」。而且南半球與北半球看到的星空不同,為此,西歐與美國在智利建有多個大型天文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許多國家先後加入這些天文科學項目,用投資換取觀測時間。到2020年前後,智利將擁有全世界大型天文設施的68%,新增設備投資約60億美元。而智利天文機構也擁有令人羨慕的大型望遠鏡觀測份額(每臺望遠鏡十分之一的觀測時間)。

南美天文中心通過與智利國家科委、智利各大學及研究所的合作,搭建以智利為中心,輻射南美其他國家的長期、穩固、互利合作的天文科技平臺,同時推動我國天文事業的長期發展。王煒副主任表示:利用智利獨特而優越的天文觀測自然條件和天文設施資源,建設我國在南美的天文觀測合作研究平臺和天文大數據分析平臺,突破長期以來制約我國天文學發展的地理條件不足和天文設施瓶頸,南美天文中心依託國家天文臺和智利大學的天文機構,建立雙邊卓越科學研究團隊,共同遴選天文聯合研究計劃,實現雙邊人員的長期互訪,以此有效利用智利的天文裝置和臺址資源,開展前沿天文觀測研究和天文技術方法研究,實現優勢互補與合作雙贏,促進我國與智利、南美乃至整個國際天文學界的合作,提高中國天文界的國際影響力,為中國天文界培養高端人才。同時,中方在天文理論和數值模擬研究、設備研發技術能力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可為智方培養天文人才提供技術支持。

王煒副主任表示:「中心自2013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成功運行3年以來,在人員派出、中智聯合博士後培養、深入開展中智天文科研合作交流、中智合作科研技術項目布局、進行高水平前沿科學研究、申請獲得在智的國際大望遠鏡觀測時間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2016 年 4 月,智利政府按照該國第 15.172 號法律,授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其在智利代表為中國科學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在智利「國際科研組織地位」,享有與其他各大國際天文臺在智利的同等福利和待遇。這是南美天文中心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2015 年 5 月李克強總理與智利總統巴切萊特在智利共同見證了中智天文大數據中心合作協議籤署,中心投入建設了第一個大型項目「中智天文數據中心」。經過了一年的測試運行,即將向中國和南美天文學家提供數據下載和在線處理、高性能計算等服務。2016 年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與巴切萊特總統在智利共同見證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與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學(UCN)關於合作建設和發展天文觀測基地的諒解備忘錄的籤署,計劃在 2—3 年時間內,把 UCN 所屬的、具有國際頂尖天文氣象條件的 Ventarrones 站點發展成為國際一流水準的天文觀測站。

關於未來,王煒副主任充滿信心:中心還在為中國天文在南天的長期發展進行規劃調研,爭取在不久的將來在智利建設屬於中國自己的世界級天文觀測設施。(《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相關焦點

  • 首座大學天文臺下的家國情懷——記抗戰時期的葉述武、鄒儀新伉儷
    在張雲先生主導國立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期間,培養出眾多在中國乃至世界天文學界的星級人物。葉述武、鄒儀新夫婦赫然名列其中。兩位先生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下所展現出的家國情懷,至今感人至深。 葉述武先生,數學與天文學家,被譽為「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天功臣」。193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數學天文學系。1936年至1938年在法國裡昂大學學習。
  • 上海科技館迎19歲生日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
    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央廣網發 上海科技館供圖)天文研究中心成立,依託館藏開展特色科研早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規劃和建設期間,上海科技館就已經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天文研究中心的構想。
  • 中科院國際會議移動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中科院國際會議移動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2016-01-11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CSP是在中科院國際合作局的指導下,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擔建設和服務的會議管理平臺,作為一站式會議創建及管理的雲平臺,主要致力為學術會議的主辦方提供會議信息化的完美解決方案。
  • 【新華網】國際肥料中心落戶中科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新華網】國際肥料中心落戶中科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2019-09-11 新華網 王瑩 【字體:大 中 小】 大會上,現任主席埃瓦爾德·施努格先生宣布國際肥料科學中心(CIEC)總部從即日起由德國遷移到中國,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為該中心掛靠單位。  本屆大會由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主辦,德國聯邦農業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共同承辦。來自美國、德國、中國、日本、英國、丹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 「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新華社西安1月2日電題:「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新華社記者張伯達、鄭昕又是一個從歲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於陝西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工作人員關注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個北京時間的零點報時送到了千家萬戶。北京時間是中國國家標準時間,它產生於陝西並由位於陝西的國家授時中心發出。
  • 百度百科攜手中科院構建權威知識體系
    記者日前獲悉,為了提升詞條的質量,為廣大網民打造更加專業和權威的知識體系,被億萬網民譽為最可信賴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近日已與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學術機構以及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達成合作。
  • 蕪湖教授領銜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並在國際頂級雜誌發表
    近日,媒體報導了安師大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課題組對雙黑洞探測的重要成就,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普通市民,我們對於該項課題的研究內容很難理解。但是,可以說這是一項在學界非常值得稱道的工作,研究內容被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通訊》所採納,足以說明其「含金量」。
  • 中科院超算中心與浪潮達成戰略合作 共推高性能產業創新模式
    北京2009年6月12日電 /美通社亞洲/ -- 6月12日,浪潮與中科院超算中心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根據協議,整合了中科院超算中心應用開發技術、浪潮天梭高性能系統技術的一體化方案以及相應的運維服務,將直接提供給廣大科研機構等高性能計算用戶,從而極大緩解當前高性能產業「軟硬失衡」導致的應用瓶頸。
  • 專訪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Jan-Christer Janson 教授:我非常...
    Jan-Christer Janson 教授獲得"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及獎章"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設立於2007年,旨在表彰和獎勵在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水平外籍科技與管理專家
  • 天文學界的遺憾、人類的損失: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
    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垮塌是天文學界無法估量的損失,這臺望遠鏡的某些功能是其他望遠鏡無法替代的。我國的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在接收能力、雷射面積以及信號的接收和處理的技術上已經超越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但是,阿雷西博望遠鏡可以充當雷達,且功率強悍:可以把無線電波發射到外太空的其他星球表面,然後再反射回來。
  • 北大、清華、中科院迎來同一位熟人,還有他念念不忘的話題!
    雙方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專家座談會。任正非說我們要重視基礎研究,重視基礎教育,使基礎教育和基礎研究成為創新的原動力,期待產生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成果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9月20日報導,9月17日下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一行來訪中國科學院,與中科院的專家學者們舉行了座談交流會
  • 發揮中科院建制化優勢參與成渝地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新華網:中科院在參與成渝地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有哪些重要遵循?  王嘉圖:中科院在參與成渝地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最重要的遵循就是「四個面向」:面向國際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區域需求、面向人民健康。
  • 莫納克亞山,西方天文和夏威夷
    由於本文只是對於這一複雜而又微妙關係的簡單介紹,反對者的意見可以在其他文章中著重看到,本文將著重介紹莫納克亞上的天文臺以及相關天文圈與當地土著之間的歷史。儘管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受到大眾的關注,被要求限制望遠鏡的數量,還是有關於未來望遠鏡建設的計劃被通過了。
  • 上海天文臺天文博物館組織公眾科學日活動
    5月16日、17日是中科院第11屆公眾科學日,全國科技活動周開幕,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讓更多公眾有機會走近天文,位於佘山之巔的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於16-18日(周六、日、一)免費開放,並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使用望遠鏡觀看太陽黑子的機會,還準備了兩場主題新穎的天文沙龍活動。
  • 成都市市長王鳳朝調研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
    成都市市長王鳳朝調研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 2020-12-01 成都分院 【字體:  成都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嘉圖介紹了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設規劃和重點平臺項目,表示中科院充分發揮建制化優勢,正在加快集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交叉研究平臺等科技創新資源,對標科技創新中心,高質量建設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積極引進中科院優秀團隊和資源,打造全國領先的科研體系。中科院作為成都科學城的重要支撐,將為成渝科創中心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 流星雨、日全食、木土大合...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2020年是不可多得的「天文大年」。12月一系列罕見的天文現象更是會輪番上演,讓你大飽眼福,這場「年終收官大戲」不要錯過!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預報數據顯示,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為北京時間12月13日16時至12月14日14時,峰值出現在14日8時50分。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斯凱爾頓表示,這次的雙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顆名為「3200 Phaethon 」的小行星留下的,每年地球穿過這片充滿太空碎片的地帶時,我們都會看到流星雨盛況,本次更是達到高峰,屆時每小時會有多達150顆流星出現。
  • 流星雨、日全食、木土大合...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一...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 2020年是不可多得的「天文大年」 12月,一系列罕見的天文現象更是會輪番上演 讓你大飽眼福 這場 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預報數據顯示,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為北京時間12月13日16時至12月14日14時,峰值出現在14日8時50分。
  • 流星雨、日全食、木土大合……2020年底天文「收官大戲」別錯過!一...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 2020年是不可多得的「天文大年」 12月,一系列罕見的天文現象更是會輪番上演 讓你大飽眼福 這場「年終收官大戲」不要錯過!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預報數據顯示,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為北京時間12月13日16時至12月14日14時,峰值出現在14日8時50分 。
  • 深空探測離不開廣泛國際合作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確實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是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其整流罩上噴塗的就是與我國開展航天國際合作的外國航天機構標誌。